71.第十四章 天之道的玄妙

2023-04-21 21:22:0411:36 96.1万
声音简介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乙本)。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甲乙本)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昨天我们讲《道德经》的

“天之道”,老子说“道”,“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就是你看也看不到它,听也听不到它,摸也摸不到它,“三者不可致计”,你不可以去度量它,去探寻它,“故混而为一”,它会体现成一个“一”。

 

“一”是什么?今天开始讲“一者”,“一”是“道”的具体体现,“其上不皦”就是上边它接近天的位置,特别高的位置,“皦”是清晰、明亮的意思,它上边也不是那种特别清晰、明亮的状态。下面,“其下不昧”,这是通行版,我们按照通行版来讲。“其下不昧”就是不是那种昏暗的、不清楚的状态,帛书甲乙本写的是“其下不忽”,这“忽”是渺茫的意思,这渺茫跟刚才那个“其下不昧”意思没有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一个是渺茫,一个是阴暗、昏暗、看不清楚的意思。

 

在不引起意思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我们以通行本为主,因为大家读《道德经》已经读习惯了,所以我们还是读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其下不昧”就是下边不是很昏暗的,老子为什么这么讲?“一”为什么有这个状态?混沌的状态就是这样的,一般有形的物体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越高的地方越亮,一棵树或者一座大山,上边接近阳光的地方会很亮,山脚下或树根下阳光照不到它,它就会很阴暗,但是“道”体现的“一”混沌状态可不是这样,它整个通体好像不受规律影响,它上边还不是特别明亮,下边也不是很阴暗,通体混沌,是也不暗也不亮的状态。

 

老子接着讲:“寻寻呵,不可名也。”现代说的不是“寻寻呵”,“寻寻呵”是帛书甲乙本的,我觉得“寻寻呵”用的比较好,“寻寻”讲的是长长的、连绵不绝的样子,帛书甲乙本用的“呵”,是当时齐鲁的方言,是个语气词,跟“乎”没什么大的区别,我们就按帛书甲乙本来讲。“寻寻”是长长的、连绵不绝的,老子讲的“道”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你勉强感觉,还是能够形容它的,这是老子对“道”的描述:长长的、连绵不绝的状态。接着讲“复归于无物”——但是你仔细去看它,好像又没有了,你仔细去想形容它的形状的时候,它又是“无物”的状态,所以它介于有和无之间,你不能定义它确实有还是无,它是一个混沌的状态。

 

老子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它的形状是没有形状的那种形状,它的那个“象”是没有具体物体的那种形象,这是老子对“道”的描述,也就是说“道”介于有与无之间,这叫“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老子接着形容“是谓沕望”,这句话是按照帛书乙本讲的,现在讲的是“是谓惚恍”,我们讲“沕望”是更加准确的。“沕望”的“沕”当微妙讲,“望”当什么讲呢?“望”在古代是左边一个大臣的“臣”字,这是个象形字,像一个大眼睛,右边放一个月亮的“月”字,下边是站在一块土,是在地上远望边界的状态,“望”当辽远讲,当很远很远的状态讲,在很远的边界的状态。“是谓沕望”就是它非常微妙,但是它又特别辽远,辽远到我们简直不可探求。现在讲的“恍惚”、“惚恍”有点模模糊糊的意思,跟那个比我觉得稍微差一点含义。

 

老子接着讲“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就是你跟在“道”的后边,你看不到它后边结束的时候;你迎着它走,你看不到它开始的时候。这是告诉我们,“道”是超越我们这个时空存在的。为什么呢?所有的物体是有时空观念的,比如有它开始的时候,有它最后覆灭的时候,但是“道”超越时空,尤其现在老子在讲的时间,它超越我们的时间,它一直就存在在那,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它是一直超脱于我们这个时空之外存在的,所以“道”是非常微妙的,老子说叫“是谓沕望”,就是非常微妙,你想探测它的边际你都探测不到它太宏大了,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

 

可是“道”这样的话,我们还研究它干什么?研究不了,根本就没法探求它,它又无名无形,超出我们的时空之外,以我们这点小心智能探求“道”吗?老子说别悲观,接着讲:“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就是你别着急,“道”不是一直存在着嘛!您就看今天“道”在世界上是怎么运行的,这叫“执今之道”。你来观察、来把握“道”运行到今天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叫“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你用“道”的法则去应用一下,看今天世界上有形的东西你应用的结果如何。这是告诉我们学“道”,学完之后你去操练一下,操练试用一下以后,您看到应验了,这果然是“道”,这就是让我们提升的。

 

老子说“道”是无名无形的,超出我们时空之外的,很长远一直存在的,创造我们世界,但这东西您说它真的研究不了?不是的,有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您看现在“天之道”对我们世界是怎么作为的,您琢磨它,您应用到您生活中叫“以御今之有”,就是你用它来驾驭你所拥有的生活。

 

然后老子说“以知古始”,你用这个方法来知道古代、远古的时候“道”是怎么运行的,因为“道”一直没有变过,我们从今天截取现在这一段,来体察它是怎么运行的,我们在生活中再实践一下,“道”果然是这样运行的、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古代的时候也是这么存在的,这叫“以知古始”,能知道古代的时候它是怎么开始的、运转的,“是谓道纪”,这就是“道”的规律,“纪”当规律、法则讲。

 

老子告诉我们,“道”虽然是无名无形的,是很难揣摩的“天之道”,但是你只要看现在“道”对世界做了什么,你按照这个法则去驾驭你的生活,你明白这规律以后,就能猜测在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你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掌握“道”的规律。老子这章在告诉我们学习方法,所以老子隔一段时间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去研究“天之道”,然后再讲怎么去做生活中的“圣人之道”。今天我们就把十四章给讲完了,只通过两天的时间,因为“天之道”不必多去发挥,我也不去多讲,我们就把“天之道”放到这。

 

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每本书前边都说“敬天爱人”,就是您要对上天保持尊敬。我们很多人不相信,认为没有上天,还是要保持敬畏吗?科学家说,我们宇宙里面百分之九十几都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所看到的是只占世界百分之几的,很小的部分,所以对未知的领域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是有好处的。

 

老子非常高明,他“天之道”不讲太多,就说“道”是微妙的、特别宏大的,“是谓沕望”,然后“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老子仅仅做个描述,把它的特点给写出来,但并没有强调让大家去迷信,说上边有什么力量,你拜它吧,并没这样讲,老子只是把这个特点讲出来以后,让你在生活中去用,你用了觉得对了,这叫“以御今之有”;你明白了,“以知古始”,知道它是存在的,您再去做,这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子讲的很清楚。我为什么研究这些规律?是为了指导你的人生的,指导我们能让我们幸福地度过此生。

 

这两天有几个朋友总跟我探讨,说佛教讲了好宏大、好宏大的宇宙的究竟等等,老子怎么不多讲这部分呢?老子讲的范围太小了!听到这个说法,我是这么想的,我觉得你能把这点事做好,你在整个宇宙里就会活得很好的,别想太多的事,能把老子讲的“道”做到了,您就已经修为很高了,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人了,明白那些更好,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要从这一点点开始做。所以“道”没有高下,我们一点点做到了,我们的人生才会一点点改变,这是每一位古圣先贤希望我们能够做到的一个境界。

 

各位朋友,今天就聊到这,后边我会接着讲在人世间该怎么学习“道”,谢谢大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Ray哥哥的故事

道德经,感谢罗博士

听友322347085

每天晚上必听

平心静气的啊豪

感谢罗老师。已经下单购买《道德经》,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听友473420179

《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说道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不可度量、揣摹,而这当三分无形的因素结合便形成了一。所谓道生一,道是万物的起源。高出不亮,低处不阴暗。常常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连绵不绝。介于有与无之间,非常微妙又辽远。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超越了我们对时间的理解。那么如何去研究道呢?道是一直存在,只需要观察今天道是如何在世界上运行的,用道的法则去运作自己的生活。

琪麻说旅游

老师讲的真好,转发了!

猜你喜欢
十四

面对,面对每天的东升西落看着时钟走过的时刻日复一日何其多现实是自圆其说怎避免存在挫折自寻烦恼的人太多庸人自扰通病不过也许昨夜的你做了一个全新决策才找回的自我,一...

by:华语音乐

第十四章:流量聊天收钱系统

搞流量,才是重中之重。

by:妙巴

十四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四辟棺

一场惊天迷局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操控着所有人的生命?一页生死书,写着的到底是逆转乾坤的长生?还是一纸故弄玄虚的荒唐?墓里面的偷生与必死...

by:打伞的鱼_lo

传统中医经穴歌诀十四章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by:淑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