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第八十一章 怨从法中来

2023-06-06 09:51:4614:21 37.1万
声音简介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的第八十一章,今天是倒数的第二次课了,明天将讲最后一次课,《道德经》八十一章就全部讲好了,很快。

 

回想讲《道德经》的整个过程,其实我自己也很感慨,我看大家的留言,这两天我都在看,真的很感动,大家真的是认真在听,而且很多朋友在想怎么改变,都得到了提升,我所有的付出就觉得有了回报,非常开心。其实在讲的过程中,条件比较艰苦,我并没有一个自己的录音室,正常应该有录音室,在那里边用好的设备录,大家可以听出来,我的声音时好时坏,有的时候在外边某个小房间里,比如宾馆、酒店里边,说话声音可能就没那么好,有的时候是在讲课、课后给大家录,有的时候在清晨,实际上录的时间并不是每天早晨录的,有时候晚上录,有时候早晨录。

 

在录的时候,实际上也有各种干扰的,但是自己一定要调整自己,给大家一个最好的录音状态,有的时候你听着有鼻音,或者是有的时候声音有点儿沙哑,可能是刚讲完课等等,这一年多其实很不容易,无论如何我们坚持把整个《道德经》给大家讲了一遍,这是非常非常开心的,我们把一个国学经典从头到尾给大家顺了一遍,而且是逐字逐句顺下来的,希望我讲的对大家理解《道德经》,理解国学经典有帮助。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这句话“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这话的意思接着昨天讲的,有德之人、有“道”之人,他按照悟道以后做事的方式,拿着契约,契约就是债券,比如他是债权人,我不去苛责,我虽然拿着合同,你应该欠我钱,或者我对你有恩德,但是他不去苛求别人,你必须给我回报了,不是这样,他只是把合同放在手里而已;“无德司彻”,彻底的“彻”当什么讲?这个讲法古今太多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当过失讲等等,实际上正确讲法应该是税务的意思,我们这里引申为回报,“无德司彻”的意思是总是去索取,他即使没有这个合同他也去索取,这是无德的状态。

 

大家看,老子从开始就讲,“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到底在说什么?我们昨天给引申了一下,我们讲尽量得饶人处且饶人,同时您施恩给别人了,给别人做好事了不求回报,合同放这放着,可是不求回报,这种状态是一种真正有德的状态。我们可以这么解释,这是我们的引申。

 

老子这章真正在说什么?其实老子在讲道、德、法三个层面,不能单靠法来运行,讲这么一个事。原因是这样的,我讲过在正常的体系里边,道、德、法三个层面要豁然贯通。比如公司、单位里边,领导者讲“道”,领导者无我利他,放下自己为员工考虑,多给员工福利,从制度的设定方面就给员工福利,领导的境界高是“道”。“德”是教育大家,让大家互相关爱、忠诚等等,这是有德行,这是“德”层面的东西,在具体措施方面让大家互相关爱,“法”是最后一个层面怕大家出问题的,比如说绩效考核,迟到了扣你钱,犯错了扣你钱,多干了给你钱,这是根据“法”制定的,执行的时候是“法”来执行的。

 

在一个系统里边,一定是道、德、法三个层面豁然贯通。比如,领导者无我利他了,你境界高,你让员工学弟子规,员工才学,学孝顺、互相像兄弟一样待同事、互相仁爱等等,大家才去做,领导者如果天天打高尔夫球,天天花天酒地不上班,上班来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吹自己多么厉害,摆谱另外一件事是训员工。如果领导者在这种境界里边,您让员工去学弟子规,您说员工学不学?学“德”,我们要互相关爱等等,员工不会学的,他们就想我的钱是不是都被领导拿走了我们怎么办?我们也要赶快考虑自己……”“德”就建立不起来,当不讲“道”的时候,“德”就会被广泛置疑。

 

现在中国社会就这样,为什么这么多人骂孔子、骂儒家?是因为没有人讲“道”,大家不讲“道”的原则,当讲“德”的时候,孝顺,人要关爱、忠诚,讲这么品德的时候,人们一致耻笑,这不是傻吗?挣到钱才是第一的,别管别人,我得把钱捞到手,那是你有本事人们就陷于这个状态,一讲“德”,大家就嘲笑,什么儒家?培养奴性啊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因为太少的人去讲“道”,大家不怎么讲“道”,人们不懂“道”就会置疑“德”,如果“道”、“德”都没有,光靠一个绩效考核运行,光靠一个“法”运行,就会产生很多怨恨,因为没有“道”和“德”的滋养,所有的张力全会落到“法”上边,在运行“法”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怨恨,你罚他,他就不开心,他不懂“道”的原则,我们公司是个整体,就知道你罚我钱了,你等着,下次我把你产品给你卖了,或者把你生产线停电一会,我给你搞破坏,因为你罚我了,这时候就有怨气、有张力。所以,老子上来就讲“和大怨,必有余怨”,也就是说,“怨”字在一个组织里边是特别坏的一个东西,有怨在,组织就没有精神共同体,没有凝聚力。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怨?没有“道”、“德”滋养,单靠一个“法”运行,就会导致出现这种后果,这种张力我是见过的。

 

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小时候记得有这么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我们邻居楼突然说有人跳楼了,大家都去看,我当时上学年轻气盛,好奇,就往前拼命挤,结果挤到头了,一眼看到从楼顶上掉下来摔死那个人,给我吓坏了,那个场景特别恐怖,为什么会摔死?两个人死了。一个人是厂长,厂长就靠“法”运行,绩效考核,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结果在发放奖金的时候,有一个工人就心生不满,特别不满意,总是觉得你罚我,结果因为没有“道”、“德”方面的滋养,他就认为你罚我是针对我个人的,结果那个厂长在楼顶上练气功,当时没有什么更好的环境,他顶上练气功,员工找到他以后,抱着他从楼顶上两个人一起掉下来摔死了,那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这件事一直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人会进入这个状态?就是没有“道”、“德”的滋养,就靠一个“法”运行,结果人们也没有“道”、“德”滋养,他的情绪就非常简单,结果就做出了非常极端的这种行为,这就是悲剧。

 

各位看,历朝历代,但凡法家人物,结局往往都很惨,大家知道商鞅怎么死的,商鞅用法令使秦国兴盛起来,但最后自己车裂而亡,因为所有的张力最后都会汇集到执行法或者制定法这人身上,很多张力。如果有“道”、“德”滋养,人们不犯错,感到很快乐、很开心,哪会犯法?所以老子讲,“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核心是什么?“契”可以当做合约讲,合约是“法”的象征。这话的意思是当你把道德都做好的时候,“法”这种条文性的东西,只是最后一个防范的措施,但是不一定会用到,因为“道”、“德”做好以后,都会主动去执行了,就用不到你用“法”去责罚人了。老子最后讲这话很重要“故有德司契”,有德之人、有“道”之领导者,他已经把“道”、“德”都做好了,他“司契”,把合同就放到这,没有真正去运行,因为大家用不到你去拿合同来责怪别人,别人才怎么样,人家已经都完成、做好了。

 

“无德司彻”的意思是,“无德”,你把“道”、“德”方面都给扔了,就靠“法”运行,最后你就要天天去执行“法”了。这就好比一个社会,所有老百姓都有饭吃了,有衣服穿了,有好的房子住了,又有“道”、“德”方面的教育,“道”、“德”方面都有了,不断地哺育他,司法部门会不会张力很大?会不会拿着合同整天去打官司,催你应该还钱不会这样的,司法部门的工作非常简单了。而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道”、“德”方面的教育,人们就认钱,就知道互相伤害才好呢,我把你什么抢来那我就开心了。又没有饭吃,没有好的房子住,穿得不暖,这时候的社会,司法部门就会“司彻”,天天去执行,这个合同没有执行,你必须还他钱,没有钱抓你,不断地来回执行,这个时候的“法”就会张力特别大。我们不是说用到“法”就不好,用到“法”就没“道”、“德”,不是的,“道”、“德”哺育得做好,也会有人犯法,“法”是必须需要的,但是一定要“道”、“德”、“法”三个层面豁然贯通,如果天天就去用“法”去执行,你要回想是不是“道”、“德”方面没做好。

 

老子说“故有德司契”,人家就拿着合同放这,不一定去执行。“无德”天天去执行,不断地再去收、再去执行,老子真正讲的《道德经》含义是这样的。我昨天讲那些都是《道德经》的引申,也就是在我们生活中怎么去用,但引申归引申,我们不能不懂老子原来在说什么,老子在这重复给我们讲了一遍,“道”、“德”、“法”三个层面豁然贯通,如果没有“道”、“德”,单靠“法”来运行会产生很多怨恨,这是不行的,再把怨恨化解掉,最后还会剩下一些怨恨。最终我们要把“道”、“德”层面做好,“法”就是盯着你,防止你犯错的一个措施而已,这是老子这章讲的真正含义。

 

这个含义对我们老百姓也非常有用。我随便举个例子,就拿孩子教育来讲,我们经常采用责罚的方式管理,几点必须学什么班,这是管理。这种管理会产生怨恨,各位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我建议各位看看,那片讲父女的情深,非常感人,能留下热泪来,很多人说是流着眼泪看的,这片里边爸爸一开始让两个孩子学摔跤,两个女儿,全村人都嘲笑她们,学校的孩子都嘲笑她们,俩女孩剪一个短发练摔跤,强行,必须早上几点起床,必须怎么怎么样,这两个孩子恨得不得了,处处捣乱不想学,这个时候单靠“法”运行实际是有怨恨的,要有感情的激励,要让她明白道理。

 

孩子为什么最后愿意去练摔跤了?是因为别的小女孩说的,她说你爸爸是爱你们的,像我们其他女孩,14岁就要出嫁,没见过男人什么样,嫁过去就面对一个陌生面孔,就要过日子,从此一辈子天天做饭,这是印度妇女地位低,天天做饭,一辈子没有希望,我们只能过这样的日子,没有任何选择权,而你父亲让你锻炼,跳出这个束缚,找到自己人生,你爸爸是爱你的两个孩子流眼泪了,明白了,原来爸爸是这么个想法。当“道”、“德”层面感化她以后,这两个孩子早上自己先起来,平时都躲,现在自己起来等着她爸爸起床训练她们,最后成为摔跤高手了,这片非常感人,这就是教育孩子的方式。

 

如果单靠责罚,孩子会越来越恨学习,越来越恨他所学的东西,可是如果你让他明白,为什么这东西要学,为什么这么有趣,我为什么考虑让你学这个,您从内心里启发他,把他心里的发动机打开,这是我们小时候,我爸妈经常说的,心里的发动机启动起来了,孩子自己主动要学了,这时候可就不一样了,责罚的东西只是远远盯着你的,可是用不到。此时,孩子会对学习有怨恨吗?没有。会对家长有怨恨吗?没有。

 

老子讲这些东西,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用,各位亲爱的朋友您说对吧?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非常感恩大家的收听,明天将是《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最后一讲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欢迎大家在后边留言,欢迎大家写写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84554174

感谢老师,我得到很多启示

听友114789457

罗博士您好,我60多岁一直在听深受感动,还想听经刚经谢谢了。

我的世界呵呵你懂吗

罗老师,遇事儿不会处理问题怎么办呢?

我是胡晓梦

罗博士可以适当收些费用,补偿一下自己的劳动付出。

我是胡晓梦

道德法豁然贯通,在家庭教育引导中贯彻,把孩子心里的发动机发动起来,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德经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解读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老子往往把道的体相和作用,混合在一起讨论。而且在作用方面,...

by:菩提雅舍

留言八十一岁

何士光,一九四二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曾为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何士光文集》。一、要回答一个永远的问题二、...

by:流过身边的河

西游八十一案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案案直指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恶。...

by:挑帘秀

扁鹊八十一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

by:扁豆陈

皇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讲记,以经典解读经典,根据每一难注解

by:听友18060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