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谈 | 归来的创意市集

2022-08-01 14:47:5820:51 115
所属专辑:活动/其他
声音简介

我们寻找这座城市中正在创造改变的人

在对话中重塑城市认知

无所不谈 | 宁波

对话创意市集

市集,是认知一座城市最快的方式。众多的创意市集在宁波生根发芽,它们对宁波这座城是带来了怎样的改变?而努力创造这些城市创意市集的人,他们的初衷是什么,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本期无所不谈邀请有眼市集联合创始人傅瀛洲和魔岛市集创始人李问一起探讨创意市集对城市的改变。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有删改):

F:傅瀛洲

L:李问

M:Maddy(主持人)

 

M:创办市集的初衷是什么?从第一场活动到正式成型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F:有眼市集的全名是“有眼事体创意市集”,翻译自宁波话,原意是有点意思。所以我们创办市集的初衷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没有太强调商业模式。我们希望在交易的形式上增加一些文艺的标签,如“美好生活”、“设计美感”等,想让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艺爱好者们可以有一个追求美、交流美的地方。

刚开始经验不足,一次活动需要筹备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地方都需要用自己的继续去补贴,特别是邀请外地艺术家的费用,后来有了一定的规模,开始有赞助、门票的收入,可以去邀请更多、更好的艺术家,以及去挖掘宁波本地的文艺人群。我们通过市集去不同的城市接触当地的优秀文创内容,然后引入宁波,成为宁波文化的一种补充。

L:第一场市集活动是为了满足商业空间的场地需求而举办的,没有特别的惊喜。到去年开始做魔岛市集,我们希望能够创造独立的品牌、拥有城市特色。我理想的市集是一个“空间有趣好玩,大家都愿意来”,所谓“魔岛”,就是有魔力的艺术空间,岛屿和海洋同在,制造舒心、愉快的氛围。

 

M:国内比较有名的一个市集是上海的“IMART”,他们倡导人人都是艺术空间的一部分,和iMART相比,我们的市集有什么区别?在活动中尝试过那些创新的点?

F:有眼尝试过不同的创新,可以分为形式上、空间上和内容上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更多是主题的创新,如公交车市集,我们把公交车作为市集的载体,大家在车里车外进行交换;空间上的创新是活动空间,比如在剧院里进行行为艺术领域的市集活动;内容上的创新则是我们极力的学习,通过不同人群去获得新的知识,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

有人说市集是数量和资源的累加,我们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我们整合资源、不断挖掘着创新点,让市集的摊主和参与者形成社群,能碰撞出更过有趣好玩的事情。

L:做市集是一个挑战和突破自己极限的过程。我们曾经尝试在奇葩的地方做市集,比如宁波元旦新年清晨的长跑市集,万达的帐篷市集和二手咸鱼市集。经过这些尝试我们发现,噱头是吸引人流有效的点,但是并不是最终决定市集价值的点。

现在很多市集只是在主题和名称上做文章,比如圣诞市集、复古市集,很多情况下只是有了一个宣传的噱头、满足参与者的拍照需要,缺乏带给用户的实质收获。所以市集应该寻找拥有价值回报的模式,让参与者有再来的欲望。

我们现在想做的市集形式还是太理想化,就像之前类似“东京手作节”、上海“简单生活节”这样的市集并不成功。有些事情还是要慢慢来,我们想表达的是通过市集制造人与人交流的氛围,发现新的生活细节。

 

M:新的形式不断演化,市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F:“市集”是没有固定时间固定场地产生的市场,“集市”正好与之相反,既有固定时间又有固定场地,所以将“市集”与“集市”混为一谈有文化认知上的错误。市集的核心在于从无到有慢慢变好的过程,借助创意去实现消费,最终形成更文艺更有活力的市集。

通过市集的社群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文化内容,如小众的乐器、扎染手艺等,在这个过程中一起碰撞出新的创意点,推动文化的发展,这是我们做市集的目标。

L:市集关键是可持续性、不停的自我完善。魔岛在未来会去尝试不同的主题和人群,更好地玩下去。我认为市集的核心是“人”,更好的服务“人”,创造更有价值的消费方式,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我们之前尝试过定位于艺术家设计师、旅游、二手跳蚤市集……所以市集的核心还是“人”。

 

M:提到创意市集,受众群体一定是年轻人吗?

F:老艺术家、老手作人最早参与市集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创意市集这样的说法,所以他们的接受程度很高。参与摆摊的年龄没有限制,因为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比较快,所以现场看到的年轻人会比较多。喜爱和欣赏美好事物是没有年龄区分的。

L:尝试过很多领域,当作创业项目来讲应该有一个定位,不是以年龄和职业来定位,根据项目模式来进行人群定位。现在有一群死忠粉,做大以后还可以做不同的尝试,不同阶段根据内容有不同的定位人群。

 

M:如何面对年轻人喜新厌旧的市场情况?如何面对跟进热点的竞争对手?

F:我们很焦虑,互联网发展给生活带来快速信息的流动,学习速度往往跟不上需求。所以我们应该挖掘垂直领域,然后在形式上迎合市场的需求。“手作”是我们的深挖领域之一,优秀的手作产品可以申请专利,可以聚集大批的艺术爱好者、文青、设计师,同时我们帮助这些手作艺人更好的创造作品,帮他们寻找优质的材料来源,销售产品。这是从平台思维到服务型思维的转变,深挖内容,更专更精。

L:我觉得不迎合。现在的商业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很浮躁,急功近利。尝试慢下来,有侧重深挖的领域,做深做大。市集策展人的理解能力一定要比观众高,这样才能传递有价值的内容。现在的“斜杠青年“越来越多,大家在身份定位上越来越多元,有些好的内容需要沉得住气,在未来的某段时间才会爆发。就像是今年的嘻哈、街舞一样。

每个年代的特点都不一样,有“赌”的性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浮躁,逆向思维,坚信我们所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

 

M:活动会受到甲方的限制,如何和甲方妥协?

F:“甲方”,其实就是空间运营者,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整合的资源一定是满足他们需求的。作为乙方,我们的挑战在于是否能够同时满足甲方需求和活动的初衷。为此,我们选择在符合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合作,那些纯粹引流的甲方,我们会拒绝。

L:我以前做过商业活动,比较了解甲方需求。在商言商,你承接了活动,就要用双方都认可的方式实现甲方需求。从做魔岛开始,想做自己的调性,会找共识的甲方,区分纯商业活动和独立品牌活动。

 

M:谈一谈对宁波未来市集的机会和方向?

F:现在氛围改善很多,很多团队介入市集活动,不同职业角度出发的市集活动会挖掘出不同的新东西。按照现有的商业空间数量,未来宁波可能会有每年500场的市集活动,有眼最多承接50场,所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同好者参与进来,提升市集活动质量,打造品牌。就像美国西雅图“派克市场”,原来是个码头,在交流中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年龄的人参与进来,展现出城市的文化。我们希望这样的氛围能在宁波展现出来,成为有历史沉淀的旅游地标。

L:离理想中的还差很远,不能去抄袭,要走自己的路。二三线城市有独特的美好,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产品、空间,运作好资源,让合作方、团队大家都开心,让参与的任何一方都能收获回报。简单来说,未来要有目标,过程要务实,不要局限思维。

 

X:有眼第一次在海曙区办集市的时候,我作为摊主参与其中,有眼一开始更多是以摊主之间的交流,现在除了纯商业的商业广场之类的甲方,还有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F:我们现在更多的偏向商业化。文化和商业无缝连接不太可能,现在分两个方向,一边是商业化,一边是文艺。文艺不亏钱就好,赚摊主的钱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是依靠流量收取广告费。商业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式方法、目的性,在市场上会有一定的妥协。

 

X:市集的门槛不高,可复制性很强,怎么建立自己的优势?

F:现在宁波的市集组织者数量有限,还没有达到需要建立壁垒的状态,反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后市集的关键是品牌力,做出具有品牌特色和影响力的市集,现在市场接受程度还不到这个点,壁垒做不到差异化。

L:看拥有的资源,是否能够把资源最大优化,进而形成差异化的行业壁垒。作为摊主,如果对自己的人群定位非常精准,那就做成行业里最好的。市集本身就是鼓励大家互通有无,形式相近,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手段是自己的,比如知识、经验、技能。

 

X: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两年之前市集市场会有低谷?近几年突然增多?未来2-3年的趋势是什么?

F:有眼的人力资源有限,那时主力开拓杭州,宁波的市集举办频率下降,同时间也没有新的市集出现。而去年年底开始,宁波商业体大量开业,对市集活动的需求急剧增大。有眼现在在梳理三个方向:

1、商业化进程的需求;

2、内容资源提供者的发展,可以建立自媒体来积累粉丝,不再通过小平台;

3、不只是吸引参与用户,而是要产生强互动。

L:商业广场的兴起和后劲不足,零售大环境衰弱,缺乏差异化广场活动的策划人,这是广场的困境,而集是个高性价比的选择,可以吸引人流、产生差异化,所以市集再次兴盛。魔岛的思考:

1、做更大的空间运营:链接更多资源,跳出市集,去更大的平台上探索活动;

2、做更大规模的活动:减少活动频率,扩大活动规模,比如年度型的大型市集展览。

 

感谢986音乐电台主持人小轩对本次音频剪辑的帮助

 

———

一起重新发现宁波

————

我们希望立足宁波,去发现不同的人,聆听他们在宁波的故事;

我们希望走进宁波,去分享这些故事,成为宁波更好的一部分。

无所不谈,每期一位嘉宾,带你了解这座城市。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