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讲读

1.1万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不胜枚举。后人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它媲美。 

         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北宋到清朝,《资治通鉴》一直是帝王经筵上经常使用的历史教材,梁启超因此称其为“皇帝教科书”。

         那么,除了皇帝之外,普通人有没有读它的必要呢?

         答曰:从政者,企业管理者等必须要读。

         《通鉴》通过对宋以前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深切思考,总结了决策、用人、吏治等治国理政方面的得失。这些规律与当今管理各类行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实有相通之处,颇有借鉴价值。

          为学者,作家、记者等从事学术研究、文字工作的人,必须要读。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有两条门径,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他尤其推崇《资治通鉴》,认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公《资治通鉴》”。作家金庸曾说,当年他能为《明报月刊》写出精彩的社论文章,也是因为读了几十年的《资治通鉴》。

          一般民众,哪怕离学术研究很远,也需要读。

        《资治通鉴》之可贵,不仅在于其史料价值,同时也在于其处世智慧。历史长河中,不变的是人性的善良与丑恶。阅读《通鉴》里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阅读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纠葛,对个人亦是反求诸己的自我教育。

        总之,读这部书,上可以安邦定国,下可以修身齐家。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不因时代久远而陈旧落伍,经过岁月的涤荡反而历久弥新。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曾说: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作品。就此定义而言,《资治通鉴》确实是一部值得阅读,需要重读,并且是反复重读的经典。

         如果你确实抽不出时间自己阅读,那就在海兴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感受这部历史巨著的魅力吧。

         容川学馆书香四溢,《资治通鉴讲读》趣味多多,等你来!



声音6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