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俗】南北有差异,早餐有乾坤

2023-07-28 11:21:4418:18 95.6万
声音简介

郭论 


“隔河不下雨,十里不同风”,饮食的差异在中国来说也算是千变万化,中国人民把饭都“吃出花儿”来了,今儿个就从早餐聊起。


北方人眼中的超级美味 


“国民早点”——煎饼馃子


北方的早点有一样不能不提的东西——煎饼馃子。煎饼馃子起源于天津,据说当年天津卫有成百上千的码头工人,每天劳动需要大量的体力补充,就借鉴了山东的煎饼,把它和馃子(即油条)相结合,卷在一起,成了我们今天吃的煎饼馃子。


正宗的天津煎饼果子是绿豆面摊的,这样摊出来的煎饼有豆香又有嚼头,不过绿豆面很考验功夫,煎不好就容易破,而用白面虽然好摊,却失了口感,咬下去满口都是黏糊。

还有用鸡蛋摊的煎饼皮,可以说是很奢华了


在天津,鸡蛋是可以自己带的,煎饼配搭的馃子和馃箅儿(薄脆)都是现炸现吃,这样才最香脆,所以煎饼馃子摊附近一定守着一个专门炸油条、馃箅儿,或者卖鸡蛋的摊,可谓以煎饼摊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煎饼馃子的CP——锅巴菜


天津人吃煎饼馃子还会搭配另一种标准早点,锅巴菜(俗称嘎巴菜)。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天津人俗称锅巴),晾干后切成柳叶形的小条,再用油、大料、葱姜蒜末炒成卤汁,把锅巴浸在卤汁里,盛碗,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就制成了锅巴菜。

锅巴菜


从民间红进御膳房的——豆汁儿


煎饼和锅巴菜都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但在北京,豆汁这样不可不试的传统早点,从民间一路红进了御膳房。豆汁是绿豆滤出淀粉后的下脚料经过发酵制成的,有人形容豆汁有泔水味,甜中带酸,酸里带涩,外地人受不了,但就着酥脆的焦圈,是北京人的最爱。

豆汁(上)和焦圈(下)


北京以前有个说法是,穷人才喝豆汁,其实不然。豆汁原本流行于民间,相传乾隆年间,经人上奏而成为宫廷御膳,乾隆皇帝还召集群臣共同品尝,后来清宫御膳房必做豆汁,皇上皇后吃完酒肉之后,就会喝豆汁解油腻。


京剧大家梅兰芳先生也爱喝豆汁,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先生住在上海,但凡有人前往上海探望他,都拿着大玻璃瓶子装豆汁带去给他。


南方人口中的花式吃法 


武汉和广东这两个地方,可谓把早餐发挥到了极致。可以每天吃一款,一个月不重样。


湖北人管吃早饭叫“过早”,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过早”算得上是一项全城运动。武汉的小吃店极为发达,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生意兴隆,食客盈门,早餐的选择多到什么程度呢?有人整理了一下,大概分为四个系列:


粉面系:热干面、牛肉面、牛肉粉、糊汤粉、豆丝

煎炸系:豆皮、面窝、苕面窝、汽水粑粑、煎包、糯米鸡、欢喜坨、油香

蒸食系:烧梅、糯米包油条、汤包

饮品系:糊米酒、蛋酒

武汉“过早”,每天一种新菜式,一个月不重样


武汉的“过早”招牌——热干面


著名的热干面是武汉过早的招牌。过早时,将提前做好凉面条抓一把放进笊篱中,滚水中将面条烫熟,沥干水后装入碗中,随即拿起一只长柄汤勺,放入盐、酱油、辣萝卜丁、葱末、辣椒、胡椒、味精、白糖等等,放上一勺卤水和芝麻酱,一碗热干面就大功告成了。一碗热干面的制作时间,往往也就两三分钟。

早餐界的“网红”——热干面


 “过早”习俗源自码头文化

武汉发达的“过早”文化与其近代以来的大码头和大商埠氛围有关。出门务工的码头工人对早餐的要求极高,一方面因为赶着上工,要迅速,另一方面这一餐一定要提供很高的营养和热量。


所以武汉的特色早餐一来做得快,前后两三分钟就能让食客端着走,二来食客吃得也快,边走边吃,眨眼功夫早餐就在路上解决了,久而久之,出现了众多的早点摊,过早也成了重要的风俗。


能吃一上午的——广式早茶


据说广东人花在早茶上的平均时间是一小时。广东人亲友之间常有“得闲饮茶”(有空喝茶)之说,有空一起喝茶是广东人生活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又有早茶、午茶、夜茶之分,其中以早茶风气最盛,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同治年间。


那时早茶铺类似于街边支摊,提供茶水及三两茶点供路人歇脚闲话,以茶为主点为辅。有“一厘馆”、“二厘馆”,厘即价格,近似于茶+点的套餐。虽然条件略显简陋,但客人络绎不绝,早茶文化逐渐流行,路边摊渐渐演变成茶馆、茶楼,而点心的种类也逐渐的丰富起来,渐渐演变成为以点心为主,茶已退位为配角。

广东人有“一盅两件”的说法,“一盅”即一壶热茶,“两件”即几道点心,如今的广式早茶,点心不下百种。


南北饮食习惯有差异,原因↓ 


不仅是早餐,从日常饮食也可以看出,南北方的饮食习惯有不小的差异。大家知道“南米北面”的说法,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不是说南方不吃面,北方不吃米,而是说南北方在所用食材上的差异。比如不少人容易混淆北方的凉皮和广东的肠粉,二者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凉皮是面粉做的,而肠粉皮的原料是大米。


肠粉(上)和凉皮(下)


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


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有关


东北多炖菜,江南多小炒,因为北方严寒,寒冷时间长,一年之中冬天占了几乎一半,同时出锅的两道菜,小炒比炖菜更容易冷,再加上以前交通不发达,运输不便,所以冬天时炖一大锅菜,一家子围在一起,暖暖和和吃一顿,便成了常态。而南方气候湿热,东西做多了容易发霉变质,不易保存,所以少而精又成了常态。

猪肉炖粉条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秋刀鱼的滋味_8s

去武汉吃热干面来着,觉得一般

龍_謌

我东北人喜欢吃大米饭

听友227502952

怎么总说东北吃面呢!!!东本吃大米!

听友227502952 回复 @听友227502952

怎么理解的呢

芳荷舫

豆汁确实越喝越爱喝

猜你喜欢
南北年俗集结令

南北年俗集结令,陪伴走近春节,感受浓浓的年味,年俗是生活的仪式感节目主题:年俗适合谁听:男女老少主播介绍:全声线

by:有声de迷鹿

南北史通俗演义:全2册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以正史为经,逸闻为纬。一套书写尽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百态。本丛书以1935...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南北史演义

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所著《历史通俗演义(丛书)》——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

by:知识新贵

权倾南北

【内容简介】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

by:语释_有声工作室

南北对峙

本专辑分为三季,第一季是从1期肖摩诃开始到20期昭文之治。一共20期。第二季从七月一号开始一共30期。第三季从九月一号开始一共30期

by:愛素食

南北游记

【作者简介】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评点家。余象斗编...

by:北方文艺出版社

男女思维差异有多大

婚姻,我个人认为是人品和信任。夫妻双方尊重感情,双方人品道德,促使夫妻信任。婚姻生活会被时间消磨,能撑起一个家的永远都不会是索取,而是付出,付出会让一个人变得苍...

by:庞泽川说婚姻

南北民俗丨老北京的腊月民俗丨过大年

已过腊八,北京城日渐充满年味儿,对老北京人来说,腊月除了喝腊八粥外,还有一些民俗活动,如二十三祭灶,二十四贴对子,二十七赶大集等,一派喜迎佳节的气氛。今天就说说...

by:当你遇见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