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赵鸣华 老旦唱段

5万

赵鸣华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初学老生,十三岁专工老旦。十五岁(1950年),经义父著名琴师汪本贞先生介绍,由名净候喜瑞先生举香,拜一代名老旦李多奎先生为师(拜师仪式在天津惠芳楼饭店举行)。拜师后,曾几度住在先师家里,以其聪颖、刻苦而深得老师喜爱。师父每每以“李派”私房演唱技巧传授之。
赵鸣华嗓音得天独厚。既高亢清亮,又浑厚苍劲。高音不噪,低音不漂,极具穿透力。她在恪守李派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嗓音厚、亮、脆、甜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浑厚、磅礴、苍劲的演唱风格。
五十年代,她曾与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同台演出于京、津、沪、武汉等地,之后又分别与于至云、梁小鸾、赵慧秋、王则昭、朱玉良、于鸣奎等合作。经常演出的剧目有《钓金龟》、《遇后龙袍》、《望儿楼》、《三进士》、《太君辞朝》等。1955年参加新疆西北军区京剧院,除传统戏外,还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春香传》、《苦菜花》等。1959年,两次进中南海演出《岳母刺字》,受到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王震等领导人接见。19 63年调到哈尔滨市京剧院工作,与梁一鸣、云燕铭合作演出了现代戏《革命自有后来人》,成功塑造了京剧舞台上以“唱革命家史”见长的李奶奶的英雄形象。此剧参加了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受到全国戏曲界专家及观众高度赞赏,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先生曾两度观看演出。
赵鸣华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传统剧目,她严守李派风范,用嗓、用气、行腔一丝不苟,这在本唱腔集中随处可见。新编剧目,无论新腔如何变化,她都能把唱腔纳入纯正的“李派”轨道。1983年,师母与全家人一致商定将师父生前的演出服装和砌末30余件全部赠予赵鸣华,以继承先师衣钵表示对其传承李派艺术的鼓励。
赵鸣华撰写的个人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和部分艺术资料已编入《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传略》、《黑龙江当代名人录》。她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康氏哭灵》、《三进士》等唱腔曲谱分别被选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戏曲志》(黑龙江卷)。

声音1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