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奥书社|《艺术的起源》格罗塞

1117

《艺术的起源》是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创作的美学著作,发表于1894年。作者在该书中力图揭示原始艺术的发生和变迁的原因,探索艺术的起源、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内在联系。 


《艺术的起源》在欧洲乃至世界上,这是一本较早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专著,对后世影响颇大。




内容简介


《艺术的起源》一书共分为十一章,首先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格罗塞分析了艺术科学的口的和方法。接着用了四到十章介绍了各个门类的艺术。在介绍各门类的艺术时,格罗塞使用了丰富的来自澳洲、北极、非洲部落的材料,正是根据这些材料格罗塞总结了各艺术门类的特征。第十一章则是总结得出了全书的结论。 


创作背景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美学界出现了一股力图把一般艺术科学从哲学美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思潮和理论。这股思潮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说。稍后,德国艺术理论家费德勒因为主张艺术科学要以不同于传统的方法处理研究对象而被视为艺术科学的奠基人。这些主张再经鸟提兹、德索、沃林格和沃尔夫林等人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方蔚为大观。与传统的对艺术和艺术史作纯美学探讨的研究路数不同,他们“更多地关注艺术实践,注重从艺术的经验事实中提炼出其固有的规律,而反对一味沉洒在美的本质的抽象演绎中。而格罗塞的观点恰与这一主张合拍。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格罗塞创作了《艺术的起源》。


作品影响


奥地利艺术史家赫尔内斯、德国史学家屈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观点,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多次引述该书的观点和材料,作出了肯定的评价。 


中国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诸多也受到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著作的影响,如: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惠祥先生的《文化人类学》著作中就大量引用了格罗塞的观点及《艺术的起源》中的文献资料。20世纪80年代末易中天《艺术人类学》著作中也大量参照了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的文献资料。邓福星撰写的博士论文《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研究》,也大量借鉴了格罗塞的相关研究。 


作者简介


格罗塞 (Ernst Grosse,1862—1927)德国艺术史家、社会学家,现代艺术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赖堡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艺术的起源》(1894)、《艺术科学研究》(1900),其他著作:《家庭和经济的形态》(1896)、《东亚绢画》(1922)、《东亚雕塑》(1922)、《东亚雕塑》(与奥•屈梅尔合著,19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