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33个文化镜头》

3632

虹口的文化是深厚的,也是多彩的,这和一百多年来虹口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开放有关。

1843年,五口通商,上海成为通商的口岸之一。西方物流和文明的导入,虹口是上海重要的通道和“第一站”。当时的虹口基本形成“华洋杂居,五方共处”。中西文化的交汇,孕育了海派文化的雏形。虹口,“海派文化的策源地“,实至名归。

      19世纪以降,虹口的文化生态,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聚集,一时文采风流。这里,有怒目金刚的鲁迅;有散淡闲逸的路澹安;有斋食礼佛的丰子恺;有激情横溢的郭沫若;有飞来飞去的蝴蝶;有终老于此的关紫兰。书局书店是虹口文化生态的亮色,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由中共地下党主持的新知书店;拐弯抹角的弄堂里,也腾给做学问的施蛰存办一间水沫书店;更有内山完造也来到北四川路,开办了内山书店。除了油墨飘香的北四川路以外,日侨云集的吴淞路、昆山路,以及被称为犹太人二战时期诺亚方舟的提篮桥地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都是闻名海上的重要文化风景。开放和包容,给了虹口文化一段辉煌的机遇。

    星移斗转。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文化的发展必须以来经济的繁荣;而文化的昌盛,必须具有开放包容的胸襟。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文化是立体的,不是扁平的;文化是多样的,不是纯粹的。在保护与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与开放中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作者吴清系虹口区人民政府区长)


声音82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