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 茶人三部曲 筑草为城

6万

百年生死两茫茫 三品茶香入梦来

——读《茶人三部曲》

作为一个好茶喜茶爱茶饮茶之人,读完《茶人三部曲》,结识了平水珠茶这款貌似已近失传的茗茶极品,遍网寻访并不多见,购而品之,感觉还不错,但并无书中所述的那么清香悠长,杀口感一般。

读完本书,基本上也就大致了解了百余年来茶人茶叶茶具此起彼伏兴亡史,感同身受了一个家族四代茶人的荣辱兴亡跌宕起伏多舛命运,构架了清末民初社会剧变民族振兴大格局,燃烧了八年抗战血火如歌劫难从生的国家兴亡大历史,重演了文革期间砸烂毁灭丧心病狂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大悲剧。可谓是一曲茶歌婉转三叹,四世情缘化入一杯茶香。

《南方有嘉木》是三部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也是把茶与人与历史事件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人物活色生香,故事峰回路转,文字雅致有趣。以忘忧茶庄为主线串起的杭天醉、赵寄客、沈绿爱及各色人等,个性鲜明有型有性有调调,让人过目不忘如在眼前。将茶文化非常好地融入故事叙事之中,恰似一杯浓香地注入历史这把大茶壶里,柔情蜜意演绎一曲爱的悲欢离合调,声色犬马说起了匹夫豪放家国情,徐徐打开一幅风情万种的民国生活茶卷。写得行云流水一波三叹,读来扼腕。

清末民初,正是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特殊历史阶段,历经上千年的封建思想和观念束缚了国民手脚,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正是这样的平衡平稳状态,让国民的生产生活平静而安详。中国不是独立存在的,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力日渐加强,让茶这个特殊的饮品走入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扇开放之门,一个个悲欢故事也应运而起,这也才有了本书的南方嘉木,和随之而来的人情冷暖、花开花谢。这个时期,也是各种新思想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无奈几千年历史积垢沉渣泛起,把这些长毛造反、铁血壮士赵寄客、新青年嘉平压在下面呼吸不得。正是如此,才让这南方嘉木焕发了青春的光彩,一棵棵茶蓬才有了生命的光彩。这是一个中国人相对平安平静平稳的时代。

杭嘉和是中国人的典型代表,善良、干净、醇朴,有理想有道德有底线有气节,也是全书贯穿始终的血与肉,是历经百年沧桑巨变百折不挠的灵与魂,是撑起整本书的精气神。嘉和也曾是一个五四热血青年,也是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有行动的刚直之人。无奈,在古老的传统和强大的现实面前,历经磨难历经沧桑也只好放弃抵抗缴械投降,虽然心中还有一些抗争,但也只能是随波逐流顺势而为作平庸而不甘心的人了。与现实的当下何其相似。君不见,年轻人进入社会之初,每每有奋进奋发奋斗时,往往就要突破要触碰所谓的老规矩老办法和老做法老习惯,此时,就有若干过来人会对其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鞭辟入里,如果改弦更张早日顺从,也就罢了。如若不然,各样的收拾就让其在现实的铜墙铁臂面前知难而退,否则就是血淋淋的下场。传统是需要改变的,特别是当这些传统与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而要突破这些所谓的优秀传统则是相当有难度的。

不夜之侯》较之第一部略逊一畴,把茶人茶事定格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抗战年代。从杭州重庆云南再回杭州,辗转零落命运遭逢几人回,把战乱中的茶人茶事写得伤心欲绝惨痛不已。嘉和与嘉平兄弟各自遵循内心选择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杭忆与杭汉不同的性格塑造了不同的生命故事。汉奸亡国奴苟且偷生让人郁闷,赵寄客、杭嘉和、沈绿爱与日本人的巅峰对决彰显气势,日本人当时的谍报系统的强大印象深刻。

日寇侵略中华民族,深重的历史灾难,有其特殊的历史积淀。日本人垂涎中国久矣。从汉、唐、宋的顶礼膜拜,至元明清的跃跃欲试,终于到了民国期间的肆无忌惮。这是一个民族野心的最为无耻的表现。最为不要脸的是,还要来解放我们来拯救我们。最为可气的是,大量的汉奸为虎作伥与虎谋皮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这是民族的悲哀,这是一出悲剧,这是一份耻辱。我们作为中国人,切切不可忘记这份奇耻大辱。未来的一天,中国与日本必有一战,当日本臣服之日,就是中国真正崛起之时。

《筑草为城》主要是特殊历史期间杭家后人的写实剧照,在那个人为造成的社会动荡人性沦丧血腥残暴年代,各方力量各人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互相博弈,上演全武行宫斗戏,各种无底线助推了深切的可怕可怜可叹可悲,其愚昧其糟粕令人不寒而栗。这是最为不伦不类一部分,一些文字表述牵强,实在是与茶关系不大。哪里筑草,何处为城。

一个国家能够引导鼓励人民如此互相内斗互相攻击互相消灭,在世界上来说至为鲜见。至今回头来看,这也是中华民族前进史上的一个不可思议的阶段。五千年历史积存下来的各种文物古迹荡然无存一扫而空,几百代传下来的道德文化理念打碎打烂打得七零八落,几十年奋斗出来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天下差一点就拱手送人。这是最需要我们引以为鉴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


声音130评价2
专辑主播

1.1万1875.1万

简介:读好书,与您分享我的读书时光。记录自己的读书过程,督促自己每天排除干扰,按计划读书。如果你喜欢,我会很高兴与你分享这些好书。本人读书只是学习交流,完全免费,如果侵犯版权,立刻删除。此外,我和您一样,也是第一次读手头的这本书,我不会预习,也不会再读第二遍,如果有不如意之处,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