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生:陈派评书聊斋系列作品(持续更新)

1.7万

【谨按】

长久以来,从学生时期就对红楼、聊斋和三国等传统小说用功最多,近些年为了更好地和同道一起普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正本清源,也不断在加强更多的专业交流,因此借助网络不断去讨论和撰写相关主题资料,更是为了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特点,变文字、图片为音频、视频的方式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在此过程中的启示和获益良多。

个人一直非常喜欢陈派评书在《聊斋志异》民间传播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尤其是陈派聊斋创始人,著名的北京评书大家——陈士和先生的艺术,更令人心生追慕,佩服之至!

特别在学习和揣摩的过程中,发现陈派评书人(同时包括张健声、刘健卿、刘立福、杨立恒等先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和研究成果,不仅立足于作品本身基础,且深入挖掘蒲松龄文言写法的精妙,以及那些蕴藏其中的“典故宝库”,更是看到该流派在丰富蒲松龄创作内容、主要篇目的艺术赏析和评点视角的多维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可谓“於我心有戚戚焉”!

著名民俗学家金受申先生早就预言过,作为《聊斋》一书从演为评书形式起,早晚会有“断庄”的危险。陈派聊斋从陈士和先生创新发展以来,虽然卓尔不群,深入人心,并为光大门楣包括授业、拜门以及寄名弟子合计卅人也。但如今随着第三代的刘立福先生,不幸于5年前驾鹤西游,陈派聊斋已面临前景渺茫,凋零殆尽,后继无人之境。

这样好的艺术没有能够继承下来,是和其他传统评书“道活儿”一样,不管是人才流失,还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原因,反正均已成为无法弥补的艺术损失,而且是无法想象的!


知易行难。

感叹的话说的再多,不如去真心实践。唯希望更多的同道加入其中,对艺术负责,和而不同。虽已然“断庄”了,但也不是打起始就有“庄”的。有志于此,为了纪念陈派艺术,用实际行动致敬陈派聊斋,学徒燕赵生在精研聊斋后,本着“认真创作”的态度,努力正本清源,将不断着手对众多陈派聊斋的优秀作品进行陆续加工、润色和完善,并定期录完成品,早日面世以飨喜欢聊斋的听众们。


声音102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