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

1.2万

《我的前半生》记载的是从宣统元年到民国十三年爱新觉罗·溥仪这一时期的章节,涉及清朝历史的部分。一直是畅销书,很多是有史料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1]

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册页上,爱新觉罗·溥仪是从“真龙天子”被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唯一例子。他有着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和脱胎换骨的新生。



依照封建传位规则,当初本不该由溥仪当皇帝。1908年秋,光绪帝病危,慈禧太后便急着过继子嗣。按理应选“溥”字辈最年长的侄儿溥伟,溥伟祖父是咸丰六弟奕訢。奕訢当初曾协助发动过北京政变,支持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可慈禧挑中光绪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溥仪,其原因有人猜测是慈禧自认为身体还好,找个小皇帝便于她摆布。另外,溥仪的祖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母亲是慈禧亲信荣禄之女。当时,溥伟守在宫外,满以为慈禧一定会宣自己,一见溥仪被抱进去,竟气得大骂了半晌。对此“咆哮宫门”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隐忍不问。11月中旬,光绪因病去世,慈禧也随之辞世,只好由隆裕太后和载沣一同扶持溥仪登基,年号宣统。

退位后的溥仪慢慢懂了事,在周围清朝遗老包围下被灌输了满脑子复辟意识。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率兵入京,拥立溥仪复辟,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此后,溥仪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国,先是受英国公使馆派来的师傅庄士敦鼓动准备到西洋寻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维持民国而未成行。后来,他与制造“满蒙独立”以分裂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联手,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了东北,先当“执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却未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只让他当“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对外言论全要由关东军拟稿,连走出宫的自由都没有。



声音8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