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集|诗人眼中的林徽因 陆小曼

4.7万
“匆匆百年徐志摩 文字滚烫仍如昨 怎肯抛得红尘去 人间四月涕滂沱”——(风吻荷怀念志摩拙作)。说起现代诗,我并没有多深刻的理解,却唯独对徐志摩的诗情有独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许多人跟我一样,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记忆深刻。这句不华美却又轻丝般惆怅的细腻的诗句,使大家认识了徐志摩。他多情而不多娇,哀愁而又无奈,柔情却似刚毅。   徐志摩的诗随性、不拘束,如一种爱的泛舟。三种气质巧妙结合:至真,至情,至性。他不用强烈的字眼强加给读者自己特有的感情,而用细致生动、看似不经修饰的文字把自己的感受渗透到读者的思考中,悄然无息、随遇而安。你可以深思品味,也可以视为轻烟拂去。 “我们最高的努力目标是与生命本体相绵延的,是超越死线的,是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新月”的态度》 这里说的既是“新月”的态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其实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落叶》、《话》、《青年运动》等)。他为压在生命本体之上的各种忧虑、怕惧、猜忌、计算、 懊恨所苦闷、蓄精励志,为要保持这一份生命的真与纯!他要人们张扬生命中的善,压抑生命中的恶,以达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它决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负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然而,当我们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们自可以领略到另一个与我们错觉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声音40评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