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吟

据说差点成了国语的粤语,用来吟诵有天然的优势。

以吕君忾先生为代表的粤语吟诵。


   吕君忾,1939年生,1961年随广东著名词人、词理论家朱庸斋先生学词,为(分春馆)嫡传弟子之一,承传为掌门人。1963年随广东诗人佟绍弼学诗,1999年起担任《诗词》报专责编辑十年。现为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广州诗社副社长,2009年中华吟诵学会成立被选为副主席。近年来,致力于粤语吟诵的研究、拓展和推广。

  粤语吟诵小史

  据吕先生介绍,岭南诵诗之法,是从陈澧(1812—1882)开始。陈澧是道光壬辰举人,精通音律,有《声律通考》、《切韵考》等著作传世。1842年,两广总督阮元在广州创学海堂,聘其为学长。后又任菊坡精舍山长。陈澧所传弟子有黄元直(梅伯),清末举人,官任江西瑞昌知县,也是以吟诵为能事。

  推动粤语吟诵发展的当数岭南词学家陈洵(述叔)(1871—1942),他青壮年时为黄元直家塾师,视黄元直亦师亦友,随其江右十数年,深得讽咏之旨。1929年9月,因朱彊村之推荐于中山大学讲授诗词近十年。据刘斯翰《海绡词笺注·年谱》所记,陈洵于中山大学授课时,“每小时约讲词一二阕,时复朗吟”,“时龙榆生南来广州任中山大学教席,与同事每于窗外窃听之。又曾过述叔之居所相访”。曾经听过陈洵讲课的广州女词人沈厚韶、任文媛亲述当时盛况:“数十座之教室无虚席,室外更围有百数十人旁听。述叔先生吟诵时音节嘹亮,极尽抑扬顿挫之至,听者皆为之动容。”

  粤语吟诵的承传和推广者是朱庸斋先生(1920—1983)。朱庸斋为岭南词人兼词学理论家,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傅之子,朱恩傅为康有为的弟子,家学渊源,幼时从陈洵学词。陈洵与朱庸斋都善于吸收粤曲中的拖腔之法,丰富吟诵的技巧,使粤语吟诵更具音乐美,更易为听者受落。

  辛亥革命及抗日战争时期,有大量文化人避祸至港澳等地,甚而远至东南亚、美、加。广东、广西,连同海外华人聚居地,操粤语者几近亿人,中原传统吟诵遂派生出一脉粤语吟唱的支流,影响甚大。

  1960年以后,朱庸斋先生赋闲在家,设帐授徒,吸引了一班青年随侍左右。朱庸斋在讲授词课时,必先对内容吟诵一遍,如此耳濡目染,累月积年,弟子每有会心。早期弟子有蔡国颂、杨平森、沈厚韶、崔浩江、吕君忾、郭应新、王钧明、陈永正、古健青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有梁雪芸、李国明、梁锡源、蔡庭辉、苏些雩等继学。

声音127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