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本纪|人文视角聊史记(有文有白)

1.5万

大家好我是天行,感谢您打开天行的这部专辑,我们这个专辑将会以白话讲解加原文播讲的形式呈现,所以如果你担忧有些仅白话版的专辑分不清哪是原著内容哪是演绎内容,这个专辑您完全不必有此担忧。另外,因为司马迁写这史记本就是写的历史书,司马迁写史记距今又有两千多年了,当时可能显而易见的内容书中就不会过多注解,但对今天的我们可能并不好理解,所以对某些对大多数人较为陌生的地方天行会收集资料做一些拓展性讲解,让你听的懂,听的顺。


比如,上古五帝的姓氏对不了解姓氏源流的朋友很容易产生混乱,这一部分我们会收集一些背景资料。对不好捋清的地方,比如上古五帝除了黄帝之外的其他四帝都是黄帝的真系血亲,天行做了五帝谱系图,对五帝的亲缘关系及传承关系会一目了然。对值得借鉴与深思的地方会稍微加一些今日视角的评鉴。因为我们听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应该就是“以人鉴己,以古鉴信”,而不会,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记忆。目标就是“即有滋有味,又原汁原味”。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同凡响的一部史学宏篇巨著,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24史之首。跟《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开始不同,《史记》是从传说中的人文初祖“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历时三千年左右,更有助于了解中国历史的全貌,所以读中国历史,不可不读《史记》。


《史记》不仅有详实的历史记载,更有众多生动形象的人物、精彩曲折的故事,鲁迅称其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构成,当然还有史评与太史公的自序。这其中“表”是以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他的最大优点即“分散时空中的事件并列呈现”是通过“看”来实现的,比较适合那种“可视化”的节目形式来呈现。而“书”则主要记录了制度发展,像“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等内容”。是研究以及考据历史时非常关键的背景资料,但也不太适合做为节目内容呈现,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太枯燥。


我们从人文视角看历史主要是从历史人物的行为及行为后果、从历史人物经历以及事件中汲取“处世、处人、包括‘处己’”的得失与经验就,此目的而言,“本纪、世家、列传”是最适合的内容。


最后再说一说为什么要带古文,其实古文的播讲在断句,语意流与语音流的流畅性上要比白话难的多。但是天行觉得也会有部分朋友不满足与只是白话、甚至脱开原文放飞自我自由演绎的那种。因为如果我们跟别人聊起来你听的史记,你会发现你分不清哪是演绎的哪是史记的原文。我们带上原文,就像有了定海神针一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形。


而且,天行觉得“讲古籍不带古文,就跟喝鸡汤里面没鸡一样”,下的到是顺溜,节目做的也容易,但舍了原文,仅听白话你听多少遍都不会感受到他蕴含于原文中的灵魂。没有原文无论如何你也听不出无韵之离骚的感觉。所以要想“即有汁有味、又原汁原味”,咱只能让白话和原文跳一支双人舞,让“白话托举着原文往前走”。为了兼顾,咱原文尽量走的顺一点快一点。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但您可能不知道,在这以前也有“史记”,但可并不一定指的就是这本《太史公书》。因为“史记”原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但《太史公书》面世后,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在一些学者的著作中,已经把《太史公书》称为《史记》,到三国时期,“史记”慢慢成了司马迁这部《太史公书》的专有名词。这其实是一本书因为自己太出色,把一类书的IP自动的收归己有的励志故事。


《史记》的杰出源于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心血的凝聚,其实司马迁这么执着的写史记与其父司马谈有关,司马谈和司马迁一样也任太史令,最大的愿望就是编写一部通史。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随汉武帝东巡泰山封禅,结果走到洛阳重病不起。病重中的司马谈拉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焉,汝其念哉!”


司马谈在这里说的就是从那个时侯起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对历史的记载一直都处于废弃荒疏的情形中,自己想起来非常恐惧!所以叮嘱司马迁一定要记着写通史这件事。


写作过程中飞来一场塌天横祸,公元前 99 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件,就是李陵出击匈奴过程中孤军深入,在匈奴重兵包围之下全军覆没,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可巧汉武帝就此事询问了司马迁,司马迁出与忠心坦呈己见,认为一、责任不全在李陵一人;二、李陵可能并非真降;这一下惹恼了汉武帝,与是一怒之下判了司马腐刑,也就是受完刑身体结构就和宦官一样。这种刑罚心理上的摧残更胜于身!后来司马迁奋命以续洪荒以来的华夏历史,终于写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家绝。


我们下面就走进史纪,倾听司马迁笔下浩繁宏阔的中华--历史!


声音173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