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丁言模◎著

9663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1884—1951),出生于沙俄亚诺维奇犹太人的家庭,是一位著名的国际革命运动的活动家,他曾在欧美等地留下了传奇性故事。

1923年8月—1927年8月,鲍罗廷作为斯大林指派来华的特殊使者,在中国广州、汉口等地度过了难忘的4年,这也是他政治政治生涯中最引人瞩目的岁月。起初来华时,他被任命为孙中山的政治顾问,他来华的政治背景、地位、职权和使命重要性都超过了前任的马林,他不仅指导国民党的具体工作,武汉时期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成员之一,也要指导中共中央的工作;他参与制定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提出建立一个新型国民政府的设计方案。在列强激烈争夺半殖民地中国土地上,努力筑起一个红色反帝堡垒,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促使东南亚、中亚和远东联成一个强大的反帝阵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鲍罗廷与先后担任他的翻译兼助手瞿秋白、张太雷最后一次在庐山上聚集,做出了若干重大决定,同意南昌起义、推荐瞿秋白继任陈独秀之后的中共第二位领袖等,由此翻开中国革命进程新的一页——拉开了艰苦卓绝的10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鲍罗廷的功绩和错误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驻华外国顾问,并渗透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中共党史、国民党史、中华民国史等各个方面。
鲍罗廷对于中国这个灾难深重的东方古国和进行民族解放事业的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理解和炽热的感情,他曾说:“我们搞了俄国十月革命,认为是干了一件大事。而这里的革命却要大好几倍,这关系到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民。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时间会很长。为完成这场革命而牺牲的将不止一个鲍罗廷。”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出访苏联时特地会见已是满头白发的鲍罗廷夫人(鲍罗廷含冤孤独逝世后平反),关切地问起她家里近况,并拿出邓颖超托他带来的礼物,说道:“凡是帮助过中国革命的外国友人,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我们永远记得鲍罗廷。”

声音108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