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册(48首全)音乐爱好者必听

5.4万


【作者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六,次于第五伟大的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毕达哥拉斯发现,拨琴弦所发出的声音与琴弦的长度有关,音高与弦长成反比,建立了“五度相生律”。巴赫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巴赫在作曲上最初应用十二平均律音阶,十二平均律音阶在数学上把一音阶的音程作十二等份,定其一分为半音,二分为全音,这是法国音乐理论家拉摩所倡导的,由巴赫首先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二平均律曲集》是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套作品是巴赫音乐创作的巅峰。

【作品简介】
巴赫的作品既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结构严密,又具有内在的哲理性,深刻隽永。巴赫在作曲上最初应用十二平均律音阶,十二平均律音阶在数学上把一音阶的音程作十二等份,定其一分为半音,二分为全音,这是法国音乐理论家拉摩所倡导的,由巴赫首先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拉摩曾说:“音乐是一种必须掌握一定规律的科学,这些规律必须从明确的原则出发,而这个原则没有数学的帮助就不可能进行。”十二平均律就是音乐中的数学原则之一。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是非标题性音乐,从表面上看不出作曲家想表现的是什么,但是从巴赫的思想特点和完整统一的形象思维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巴赫作品中所蕴藏的丰富内容。由于巴赫所处的复杂时代,受宗教影响极大,所以他常借宗教题材反映人民的痛苦,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同情、感伤和歌颂,同时巴赫作品也反映了人们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而非标题音乐则包括了当时社会所不能论的语言,从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社会。巴赫的创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世俗音乐同复调音乐的结合,宗教思想与启蒙思想的结合,结构性与旋律性的结合,值得所有人细细揣摩与学习。


第一卷
01.C大调,BWV846,前奏曲:按莱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评介,此曲“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
02.C大调,BWV846,赋格曲:四声部,全曲由5个发展部组成。
03.C小调,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频繁地变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后半段是粗犷的托卡塔风格。
04.C小调,BWV847,赋格曲:三声部。
05.升C大调,BWV848,前奏曲:按莱曼评说,气氛如“沐浴夏日之阳光”。
06.升C大调,BWV848,赋格曲:三声部,嘉禾舞曲风格。
07.升C小调,BWV849,前奏曲:莱曼评此首为“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各声部模仿、变形,是“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
08.升C小调,BWV849,赋格曲:五声部,三重赋格曲构造,有如巨大的神圣的教堂的结构。
09.D大调BWV850,前奏曲:单一音型的无休止进行,背景是四声部和声。
10.D大调BWV850,赋格曲:四声部,类似亨德尔风格的主题。
11.D小调,BWV851,前奏曲:以14小节为界分为两部分,末尾的减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阶经过句,是李斯特、肖邦的先声。
12.D小调,BWV851,赋格曲:三声部,是最复杂的赋格曲之一。
13.降E大调,BWV852,前奏曲:类似附有小序奏的赋格。
14.降E大调,BWV852,赋格曲:三声部,轻快而又谐谑。
15.降E小调,BWV853,前奏曲:莱曼评说:“悠长的旋律诉说高贵而又伟大的情感,有时以爱的眼睛凝视我们,有时却被超越人间的痛苦袭击而叹息着。”
16.降E小调,BWV853,赋格曲:升D小调,三声部,格列高里圣咏风格的主题。
17.E大调,BWV854,前奏曲:近似创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园气氛。
18.E大调,BWV854,赋格曲:三声部,充满活泼的气氛。
19.E小调,BWV855,前奏曲:类似巴洛克协奏曲风格。
20.E小调,BWV855,赋格曲:二声部,创意曲形式。
21.F大调,BWV856,前奏曲:以轻快的琶音进行,可谓二声部创意曲。
22.F大调,BWV856,赋格曲:三声部,巴瑟比埃舞曲节奏。
23.F小调,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郁。
24.F小调,BWV857,赋格曲:四声部,半音阶型,两个对位旋律成为彼此对照。
25.升F大调,BWV858,前奏曲:复杂的音形装饰型。
26.升F大调,BWV858,赋格曲:三声部,优雅的类似前奏曲的赋格曲。
27.升F小调BWV859,前奏曲:莱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阴郁的原野”。
28.升F小调BWV859,赋格曲:四声部,对位旋律是由所谓“叹息的动机”形成的。
29.G大调,BWV860,前奏曲:轻松、明朗的风格。
30.G大调,BWV860,赋格曲:三声部,舞曲风格。
31.G小调,BWV861,前奏曲:类似巴赫初期的圣咏组曲。
32.G小调,BWV861,赋格曲:四声部。
33.降A大调,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气氛。
34.降A大调,BWV862,赋格曲:四声部,主题与前奏曲类似。
35.升G小调,BWV863,前奏曲:严格发展的三声部创意曲。
36.升G小调,BWV863,赋格曲:四声部,全卷中情绪最丰富者,发展极为自然、美妙。
37.A大调,BWV864,前奏曲:类似F小调前奏曲,3个主题结合变成三声部创意曲。
38.A大调,BWV864,赋格曲:三声部。
39.A小调,BWV865,前奏曲:较粗犷的托卡它风格。
40.A小调,BWV865,赋格曲:四声部。
41.降B大调,BWV866,前奏曲:轻巧跳跃的分散和弦,然后是托卡它的快速句型。
42.降B大调,BWV866,赋格曲:三声部,具快乐的舞曲风格主题。
43.降B小调,BWV867,前奏曲:类似教堂内的庄严祈祷。
44.降B小调,BWV867,赋格曲:五声部,类似16世纪的管风琴音乐。
45.B大调,BWV868,前奏曲:三声部创意曲。
46.B大调,BWV868,赋格曲:四声部,主题是典型的变格主题。
47.B小调,BWV869,前奏曲:类似科莱里的三声部奏鸣曲,行板。
48.B小调,BWV869,赋格曲:四声部,巴赫标示的速度为“极缓慢”。

声音48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