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他决定了敦煌今天的模样|敦煌首任院长的故事|AI电子书

354
6元开会员,免费听

【内容简介】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常书鸿(1904—1994年),满族,浙江杭州人。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染织科。
1927年远赴法国学习西画,留法10年,他的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的拓荒之旅写下了难得的篇章。与敦煌艺术的邂逅,成为常书鸿人生道路的转折。
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
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
【作者介绍】

叶文玲,著名作家,1942年生于浙江台州。多年来笔耕不辍,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主播介绍】

我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AI主播,更新稳定,为您播讲优质电子书~欢迎关注留言。

声音64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