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哈恩《巴黎》

281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与米柯·弗兰克指挥的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合作,于2019年录制的,收录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包括:肖松《音诗》、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劳塔瓦拉《两首小夜曲》(为希拉里·哈恩所作)。其中由米柯·弗兰克委约芬兰作曲家劳塔瓦拉创作的《两首小夜曲》是全球首演;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23年在巴黎首演。

希拉里·哈恩以这张专辑向巴黎这座城市(在她职业生涯中一直与她心心相印),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致敬。哈恩说:“巴黎是关于表现力的,关于情感的,关于城市感触和文化交汇的,无论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有某种启发性,并且一路可见巴黎式的痕迹,也是我职业生涯弧度的一个重要坐标。我从十几岁开始就不间断地在巴黎演奏,几乎每次在这里与乐队合作演出,都是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

专辑《巴黎》的最初想法源于哈恩在2018/19乐季作为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驻团艺术家期间。2014年与弗兰克合作演出劳塔瓦拉的《小提琴协奏曲》后,她问指挥家,他的朋友和同乡劳塔瓦拉是否会考虑创作第二首协奏曲?弗兰克和劳塔瓦拉讨论后,有了创作一套小夜曲的想法,但因为劳塔瓦拉的健康状况不佳而没能立刻着手。2016年7月,作曲家87岁高龄去世,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劳塔瓦拉的遗孀向米柯·弗兰克展示了为小提琴和乐队创作的一首美妙哀伤的近乎完整的小夜曲手稿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哈恩回忆说:“米柯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作品。”法国广播爱乐乐团于是委托曾与劳塔瓦拉一起学习的芬兰著名作曲家Kalevi Aho完成这部作品的配器。“我们的录音来自2019年2月的世界首演,它以一种情绪化和尖锐的历史性演出成全了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后,米柯将乐谱举向空中,仿佛昭示着作曲家的在天之灵。”

在选择其他作品加入这张专辑时,哈恩挑了两部植根于巴黎的作品。哈恩将肖松的《音诗》描述为 “极富表现力的作品”,充满了强烈对比。“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它是一种预示,是作曲家个人的安魂曲,但也是诸多欢乐的典礼。它描绘了最细微的差别和最夸张的姿态。”

《音诗》的灵感来自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他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巴黎近郊度过。但肖松的音乐却没有任何文学结构,而是在忧郁的情绪和火热的爆发之间游离。1897年4月,比利时演奏家欧仁·伊萨伊首次在巴黎演出《音诗》,受到热烈欢迎。两年后,肖松骑自行车遭遇事故而丧生。

普罗科菲耶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开始创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不久,他修改了乐谱,在离开祖国流亡纽约前完成了这部作品,之后客居巴黎。直到1923年10月,这部作品在巴黎歌剧院举行了迟来的首演。“这是一首打破常规的协奏曲,是我最喜欢演奏的作品之一。我有时觉得自己在赛马场上,有时又觉得自己漂浮空中。它是多变的……不断地变化。作为一个听众和演奏者,它让你时刻保持清醒。”

除了反映希拉里·哈恩与巴黎长期以来的联系,这张专辑饱含她与法国广播爱乐乐团、米柯·弗兰克形成的独特的艺术精神。正如她所说,在这里也可以听到,当他们一起演奏时,“音符就像对话一样流畅,音色凝聚,情感紧密而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