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1.0到农业4.0(AI朗读)

39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由过去粗放地、一味追求规模化、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向生态文明转型,已经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布局。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石,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回溯历史,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农业一直是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地维持了四千多年。在一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农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人类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生存文化。只不过,自17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所主导的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逐渐崛起,乡村不断凋敝,人们吃得越来越多样,但对于自身赖以生存的农业的关注却越来越下降,农业和农村越发碎片化。世人一度认为,只有向美国学习,采用大规模、集约化的农场经营,加之各种工业技术、化学技术的改造,才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但近年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令人揪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接踵而至,极端的恶劣天气不断到访,人们开始思考: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吗?难道这是我们想留给子孙后代的吗?
在21世纪生态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农业发展要如何从过去不遗余力地用工业化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旧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进行转化?这正是温铁军教授团队20年来在农业生态化和社会化的实践中努力想要回答的问题。
近日,由温铁军教授团队历时三年之久的研究成果《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人类文明发展受气候变迁影响为主要内容的竺可桢假说开篇,以最新的“浙江人”考古发现为引线,从宏大的历史和地理视角概述了气候变迁、各大洲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于农业多样性起源的深远影响,对农业发展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近代以来世界农业发展模式三分天下的格局给予了详细阐释,进而从国际比较的视野介绍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丰富经验。
温铁军教授曾多次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醒人们:“人类不可能用制造问题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当农业被工业化改造之后,问题丛生,我们深陷发展困局,一定要有创新性的思路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就曾指出“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国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在两山思想指导下推动农业生态化转型走向可持续路径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
声音78评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