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蒂《柴科夫斯基第一、二、三交响曲》

1186

这张专辑是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二、三交响曲》;与匈牙利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俄罗斯作曲家安东·阿伦斯基《柴科夫斯基主题变奏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作品13,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部大型作品,创作于1866年,是题献给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于1868年在莫斯科首演了其中的两个乐章,直到1874年进行修订后,才得以完整的演出。在本曲中,柴可夫斯基似乎想要表达他内心对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创作手法与同时期的民族乐派作曲家有相同之处,俄罗斯民歌的旋律贯穿全曲。

《c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17,作于1872年。这部作品,因其中大量采用小俄罗斯民间音乐,故称为《小俄罗斯交响曲》。小俄罗斯是指俄国南部哈尔科夫与基辅之间,往南直到黑海和亚速海地区,常称乌克兰,因此也称为《乌克兰交响曲》。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作品29,完成于1875年。这是柴可夫斯基六首交响曲中属于“冷门”的一首,同时,它也是前期三首交响曲的最后一部,其中第一、第二交响曲接近国民主义;这部第三交响曲则体现了柴可夫斯基摸索于新的境界中,极欲挣脱此一要素的意图。当时35岁的他仍受到前一年冬天的忧郁症的折磨,然而这部以舞曲为基础,轻盈而细腻的《第三交响曲》使得他结束了长期的沮丧、忧愁,并且免于受到同性恋倾向丑闻的耻辱。柴可夫斯基为此曲起草至完成,不过约二个月时间,首演亦非常成功。后来此曲推介到英国伦敦的“金碧辉煌水晶宫音乐厅”演出时,因为最后一个乐章是以波兰舞曲风格作为“开场白”,在指挥的误导下,此曲被冠上了“波兰”之名,尽管事实上它与波兰全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