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乐《陈培勋管弦乐作品·梅松赞》

394

这张专辑是麦家乐指挥佛罗内斯交响乐团,演奏陈培勋的三部管弦乐作品。佛罗内斯交响乐团是一支有定期演出经验的管弦乐团,他们的演奏与麦家乐的指挥,既默契又颇有热情,各声部尤其是弦乐,音效层次感与密度特别强烈到位。专辑的录音地点也是在乐团的音乐厅,保证了乐团各声部的定位衔接、音效平衡、动态起伏与自然混响,都有浓烈的临场感,相信听到这个专辑的朋友一定能感同身受。


第三交响乐《梅松赞》,作品25,1998年作于北京。

第一乐章《忆梅》是首悲歌,但却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主题刻画了梅花清秀多姿的美德,但带有沉思的气息。中部出现了古曲《梅花三弄》中的主题片段,显示梅花不畏寒雨竞相怒放,坚定了梅花刚毅不拔的形象。乐曲结束在沉思的回忆憧憬中,原词是有借物咏怀之意,如下: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当作去年花。(唐·李商隐)

第二乐章《早梅》是用小奏鸣曲式写成的,主题报告人们春天已经来临,春天带来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第二主题赞扬了梅花迎春傲雪、不畏风寒、勇于进取的精神。显而易见,原词作者(南朝·谢燮)以梅自比,暗喻着自己像梅花一样,在事业上不甘落后、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要干出一番事业来,音乐因此不断向上进行,构成高潮之后,乐观的情绪也随之而来。然而命运也像梅花一样,虽尽到了主观努力,但却“无人别意看”,不被人们看重,却有怀才不遇之惑,音乐也随之跌落下来,黯淡而结束。原诗词如下: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终花后,无人别意看。

第三乐章《牧歌》改编自蒙古族民歌,具有典型的内蒙古长调民歌特征。

第四乐章《红梅与青松》是读了陈毅的诗词有感而写成的,开始是一首舞曲,正如《咏梅》中指出:待至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种乐观的积极活泼的形象。副部主题反映了红梅与青松在斗争中涌现反抗的性格,以及不为奇寒所屈之气节,音乐通过激烈斗争之后,在终段中奏出铿锵有力的颂歌,气势宏大的尾声犹如在呼啸松涛震荡的山谷中,人们遥望斗雪盛开的松梅,从心底里无限地对它们的赞美和颂扬。

原诗如下:隆冬到来时,万象迹已绝。红梅不屈服,到处立风雪。(陈毅《红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得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管弦乐音画《流水》作品19B,作于1977年,创作灵感源自古琴名曲《流水》。此曲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形态,情与景的描写繁密结合,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