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曲牌 老农珍藏

1万

琴棋书画:《古琴老八张》《古琴CD精粹》《秦腔曲牌集》《常用书法字帖》《书法史小讲》

诗酒花茶:《李白诗集导读》千家诗《唐人绝句选》(方言)《宋词三百首》(方言)《菜根谭》

道:《阴符经》《素书》《老子》(方言)《庄子》《列子》《抱朴子》《静心诀》《陆地仙经》《灵源大道歌》《道枢》

医:《针灸歌诀顺口溜》《针灸大成》《医道还元》《医学传心录》《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金针秘传》《针灸基本功》《针灸穴名解》

儒:《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庸十讲》《孟子真精神》《论语精义今裁》原本《大学》阐微《孟子南通》

释:《金刚经到底说什么》《南讲金刚》《花雨满天维摩诘》《无量寿经大意》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形式,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秦腔的曲牌相当丰富,大致分为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海笛类、笙管类、昆曲类、套曲类、以及配合身段和配合出场的各种曲牌等。常用的有弦索类的【二犯阴平】、【月琴曲】、【串儿】、【柳生芽】、【五更哀怨】、【满江红】、【汉江月】、【楚江秋】、【四边静】、【软三枪】、【硬三枪】、【苦中乐】、【紧诉】、【慢诉】、【紧带慢】等;击乐类的【水底鱼】、【扑灯蛾】、【刮地风】、【滚绣球】、【四不象】、【倒脱靴】等;唢呐类的【将军令】、【大开门】、【小开门】、【大拜堂】、【拜堂欢】、【水龙吟】、【哪吒令】、【水底鱼】、【三滴水】、【苦中乐】、【宴乐】、【箫韶乐】等;海笛类有【海青歌】、【三眼腔】等;以及昆曲类的【一枝花】、【点绛唇】、【粉蝶儿】、【缕缕金】、【滴溜子】、【步步娇】、【折桂令】、【刮地风】、【四边静】等。


认识秦腔曲牌音乐
一、曲牌音乐概述
秦腔曲牌是衬托秦腔戏剧中不同人物动作、过场和各类戏剧角色思想感情变化以及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渲染舞台环境气氛、并使各种唱腔板式自然过渡、增强舞台效果、连接戏剧过程等方面的一种伴奏乐曲。秦腔曲牌音乐曲调优美、旋律动听、曲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用途广泛,它充分体现出秦腔音乐慷慨激越、缠绵悱恻的艺术风格。目前继承和整理的秦腔曲牌约三百首,套曲约20余套,其中戏剧舞台常用的约有60余首,尤以唢呐曲牌和弦乐曲牌为多。这些曲牌显示出梆子剧种的艺术魅力,并具有独特的戏剧性。建国后,随着戏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大量新编、改编和创作剧目的出现,在有些剧目中,除继续应用一些传统曲牌外,五六十年代起,一些戏曲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继承和改革,并从戏剧内容、剧本主题、人物个性出发,创作了大量的秦腔新音乐,从而为秦腔曲牌音乐增添了新的生命和艺术感染力,并产生了一定的舞台效果。

二、曲脾音乐类别及演奏形式
秦腔传统曲牌包括弦乐曲牌、管乐曲牌。管乐曲牌包括唢呐曲牌、笛子曲牌、海笛曲牌和笙管曲牌。唢呐曲牌有舞台常用曲牌和唢呐套曲;笛子曲牌和笙管曲牌均有套曲。弦乐曲牌有舞台常用曲牌和弦乐套曲。这些曲牌均根据对人物塑造的需要和剧情矛盾的揭示发展,有选择地用于秦腔传统剧目之中。据统计,秦腔弦乐曲牌其中包括弦乐套曲现保留的约50首,唢呐曲牌及套曲160余首,笛子曲牌及套曲约20余首,海笛曲牌及套曲约20首,笙管曲牌及套曲47首,综合套曲3套。弦乐曲牌(丝弦曲牌)是由弦乐器及弹拔乐器和笛子等并加进打击乐器使之编织为一体,联合进行演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乐器包括板胡、二胡、硬弦(二股弦)、三弦、京胡、琵琶、以及中胡等弦乐器。打击乐器有干鼓、暴鼓、堂鼓、牙子、梆子、铙钹、小锣、铰子、勾锣、铜铃(碰铃)、云锣等。唢呐曲牌是由二支唢呐和打击乐器相互配合演奏的一种独立演奏形式。笛子曲牌仅用两支笛子和打击乐器来演奏,但有个别曲目中加人腔笙,—般用于表现神话色彩及梦幻等意境。海笛曲牌有时可加笛子或弦乐器,但仅用于少数具有特定环境的部分剧目之中。笙管曲牌是由翁笙、列笙及秦腔管子、笨笛并加进击乐器云锣、笨铰子、疙瘩锣、汤锣等来演奏的。秦腔弦乐曲牌同唱腔一样,分有欢音和苦音。就结构形式而言,这些曲牌,既有短小精悍表现单一情绪的单牌体曲牌;又有篇幅较大的可表现多种情绪的复牌体曲牌。单牌体常作单独演奏,曲调依剧情需要出发可反复或不反复。复牌体曲牌,有的是在单牌体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有的则是将多种不同曲牌有机联缀而成。

三、秦腔曲牌渊源
秦腔曲牌渊源悠久,由于资料所限,详尽溯述,无从考证。现所知并沿用的大量秦腔曲牌中,有的是唐宋词调和唐宋大曲衍变而来的;有的是吸收南北曲即昆曲和明清小曲;还有的则是选用古代乐曲和民间流传小曲以及和其它兄弟剧种相互借鉴的曲目。

四、曲牌的起奏收落和演奏形式
秦腔音乐曲牌和打击乐相互关联密切,不可分割。两者配合,熔为一炉,用来增强秦腔音乐的立体交响度以增强戏剧气氛和表演,使曲牌演奏富有强烈地戏剧音乐性和秦腔曲牌音乐内容的完整性。无论弦乐曲牌、唢呐曲牌以及其它各类曲牌均有不同起法和落法。每首曲牌的起落均由司鼓承担。起曲有底棰,俗称“起头子”;落曲称“收头子”。曲牌演奏中需要接唱或接打击乐以及转换其它曲目时则可及时收落。司鼓以“收棰”暗示。曲牌收法大体有四种:1、撤慢某一乐句,停落该句结束音上;2、硬收法,即随时用击乐截断;3、用乐曲固定收落句结束;4、用固定的“收头”点收落。在曲牌演奏过程中,打击乐的鼓板伴奏,一方面是掌握节奏、速度和力度,另一方面是视剧情需要可随时加人必要的铜响乐器。一般属文雅、幽静或悲伤情绪的弦乐曲牌常用碰铃或木鱼敲击强拍。曲牌进行中,当演员表演动作以锣鼓点配合时则与曲牌节拍相一致。在管乐曲牌,尤其是唢呐曲牌演奏中,打击乐伴奏比较讲究,点法比较固定,常用铰子击强拍,间以堂鼓、勾锣、铙钹等乐器烘托。

五、曲脾音乐的调式
秦腔曲牌因受历史上南北曲合套及昆腔的交流和影响,既有南曲以五声音阶为主、严谨工整、清秀细腻的特点,又有以七声音阶为主、刚劲挺拔、激情热烈的北曲风格。在六声音阶的曲调中,又有加清角或加变宫的六声音阶的不同。在各种音阶形成的曲牌旋律中,皆有宫、商、角、徵、羽各种不同的调式,而以徵调式为主,宫调式次之。角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虽为数不多,但很有特点。


声音89评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