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曼尼科夫《勃拉姆斯、舒曼》

878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伊莎贝尔·福斯特与钢琴家亚历山大·曼尼科夫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三小提琴奏鸣曲》、舒曼的《三首浪漫曲》以及舒曼、勃拉姆斯和迪特里希合写的《F-A-E奏鸣曲》。

勃拉姆斯《A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0,作于1886年。因在风光明媚的瑞士托恩湖畔完成,该曲有一个别称“托恩奏鸣曲”。这首作品旋律格外优美,曲风简洁亲切,带给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渴望,使人内心深处感到由衷的安逸、平静和温暖。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完成于1888年,是他三首奏鸣曲中最为饱满、光辉的一首。作品充满戏剧性色彩,情绪转换幅度较大,钢琴声部和小提琴声部有机地融为一体,结构也扩充为四个乐章。晚年的勃拉姆斯因好友的去世感到悲观与宿命,愁绪与伤感隐含在作品中,但最终还是以积极肯定的态度赞美生活,体现出信念与希望。

舒曼《三首浪漫曲》作品94。关于这首曲子,舒曼曾在日记中提到,这个作品是为了克拉拉而创作的。最初的演奏,也是在一次的家庭聚会中,由克拉拉担任钢琴的部分,而舒曼负责小提琴的部分来演奏这首曲子。

《F-A-E》奏鸣曲是由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迪特里赫、舒曼和勃拉姆斯一起创作的,当年在德国的杜赛尔多夫,为了迎接他们的好友小提琴家约 阿希姆的到来而作,展示了他们之间伟大的友谊。此曲是以好友小提琴家Joseph Joachim的座右铭“自由而孤独(Frei Aber Einsam)”音名缩写而作,是彼此艺术理念的写照。

迪特里赫写第一乐章,勃拉姆斯写第三乐章(谐谑曲),舒曼则写间奏曲和终乐章。他们采用了约阿希姆个人的座右铭缩写“F-A-E”(Frei aber Einsam),意为“自由而孤独”,作为贯穿每个乐章的主题,也是这首奏鸣曲的名字,而这些也就是大家对奏鸣曲的理解,舒曼写下了前言:“这首奏鸣曲由舒曼、勃拉姆斯、迪特里赫创作,期待我们尊敬的、至爱的朋友约阿西姆的到来。”然后作曲家都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