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篇)孔子对人的三维分类法

2023-06-18 09:55:5913:10 12万
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王蒙。今天我们讲君子与小人的第二部分。


孔子很喜欢讲这个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让你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当中,知道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下,什么是粗鲁,什么是愚蠢,给你那么让你互相比较一下。


孔子他还有一个说法,他说 “唯上智与下愚之不移”,移就是移动的一个,有的人站的比较高,是在上面的,它有一种智慧,上等的智慧。还有一种人他表现出一种下等的愚昧,这种愚昧和上等的智慧,你简直就是没法让他们改变。


这个说法我们从现代的平等的这个观念来说,似乎有些问题,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下,孔子他的这个上智与下愚,他实际上讲的是一个在教养上一学养上,文化修养上文化熏陶上,文化层次上的区别,他并不是讲出身,阶级,背景。


简单的说,他并不是在拼爹上把人分成上智和下愚,而是一个人他的品质,他处理各种事情,做各种的工作的时候的不同的表现。他认为有的人是上智有的人是下愚,所以他说那些话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而且更重要的孔子他有一个主张叫做“有教无类”,就是我要想教育他的话,我并不把人分成类,分成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出身,不同的背景,把他人看成高低贵贱,而是从他的文明的程度他的修养,他的表现上来看它的高低。


那么朱熹当年更有一句话,他说你看着孔子讲的,君子和小人处处都是对立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在那互相对比,显示出那种明显的区别,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哪里?首先有一个最笼统的说法,也是孔子所总结的,就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喻,就是一个口字旁,一个人横一横一个月一个利刀。就是君子他领会的是义,是大道理,是义理,是原则是非,这叫义。我们说一个人深明大意就是他懂得这些大的道理,他按原则办事,他不干坏事,不干那个低下的事,不干丢人现眼的事,不干没有尊严的事,不干害别人的事。


“小人喻于利”,小人他领会的只有一件事,对我有利还是没利,有利我就干,没利我就不干,只要这事对我有利,我可以有各种低下的表现,我可以吹牛拍马,我可以假报成绩,我可以说一些虚伪的话,我可以做一些相对比较下贱的、没有尊严的,也并不是真诚的那些行为,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我们到现在可以看的出这种区别,有的人他是为自己的一个理念,为自己的一个原则,为自己的一个高尚的追求而忙碌着,这种追求有时候很顺利,有时候并不顺利,我宁可不顺利,也还要保持我的人格,保持我的尊严,我们觉得这个人是个君子。相反的,如果只要对我有利的事,我什么都干,假话也可以说,谣言也可以造,行贿受贿也可以做,当然这个是小人。


所以孔子可以说首先从根本上,就说小人讲的只是私利,只是个人的利益,只是个人的那点好处,眼皮子底下的那点好处,而君子他站位高,他考虑的是大的原则,大的道理,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一种理念的美好,这是孔子首先一个最重要的分析。


下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君子很光明,光明正大,所以他很坦率,很坦然,而小人,戚戚是什么意思?嘀嘀咕咕,小人整天想的是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整天想的是,我这句瞎话,不要让人家给发现,我卖的假货,不要让人家揪住辫子,不要出事,别人远远的看了他一眼,他就觉得是不是发现了我的什么问题了?是不是发现我干的坏事了,有意见了?他嘀咕,这种嘀咕的人,从外表看不能够说很可靠,但是多多少少看得出来,有的人老躲避别人的目光,有这样的人,虽然不能完全从这一点来判断人,但是我们从目光上,也能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


孔子还有一句话也非常可爱,他和他的一个学生在那谈论的时候,他曾经就说过君子无忧惧,这君子没有什么东西可发愁的,君子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为什么君子就不发愁了,不嘀咕了,而且也不害怕了,孔子的解释也特别的美好。他说什么,君子为什么无忧无惧,因为他“内省不疚”,简单的说他没有亏心的事情,他没有负疚感,负疚感就是他做过对不起人的事。他做过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甚至于是损人也未必利己的事情。


这样的人如果做过这种错误的事情,害人的事情,欺骗的事情,不合乎道德常理甚至于是不合乎法律的事情,他就有负疚感,他会自己老有一种要出事的感觉。但是君子他没有这种感觉,他并不是为自己的个人的一点儿蝇头小利而奋斗,而是为了一种理念和原则而奋斗。


理念和原则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直接就对他个人的利害造成重大的影响的事情。所以他不需要忧虑,他也无惧,因为他充满文化的自信,充满道德的自信,充满价值的自信。


孔子在另外一些地方他没有专门提君子,但是他也讲了这种可以说完全符合君子的这种精神面貌,这种精神状态。比如说,他说仁者要山,或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懂得仁爱懂得智慧的人,他对大自然也有一种亲和的感情,他又爱山又爱水,他有一种乐观的美好的思想情绪。


孔子又有地方说,子在川上曰,就川河河流,他看着河流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这光阴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不管是白天和黑夜,这个时光都在这样流逝。我们从这两句话也得到一个启发,就是君子他有一种和天地相融合的这样一种感情,他对大自然他有一种关照,而且大自然给他一个警惕,也给他一个推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于说在督促自己,在推动他,就是一个君子,你各种有意义的事情你要抓紧做,你不能拖延,你不能懒惰,所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带有一种勉励的这种情感,一种勉励的内涵。


而乐山又乐水,带有一种积极的、一种自信的、一种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定的意义,要有一定的成就的这样一种决心。所以说君子当然也就是坦荡荡的,而不会是常戚戚的了。


下面我给大家也提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做到坦荡荡?如果我们照照镜子自省一下,自己反思一下,有没有忧和惧?我想如果我们也都能够做到坦荡荡积极乐观亲和,既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山乐水,又自我督促,不敢松懈,就像看到河水东流一样,知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那我们就是个君子了。下次我们继续讲君子和小人的第三讲。谢谢大家。


【原文】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57960zkgj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听友138608422

要看格局,格局小的人,没法让她改变,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程度交友环境有关,小人,有时也恨人也可怜。

阳光_0xu

老师讲的太好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超级赞。

开灿说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是白昼与黑夜的对比,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不全是白昼或全是黑夜,但我们所能做的是让白昼在我们身边停留的久一点。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想想自己有没有被黑夜所笼罩。

猜你喜欢
《孔子 论语 孔子家语》

我们很难相像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耄耋老人,可以朗朗上口的诵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by:书文解字

《论语》孔子

《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许多言论被世人视为至理。

by:月隐沧秋yy

《论语》孔子

这里通过对《论语》的朗读和讲解,了解孔子“为政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治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克己复礼”、“谋道不谋食”的修养理论,“已...

by:穆穆纯纯

论语(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y:漫漫雅音

《孔子与论语》导读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代“至圣先师”;《论语》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世经典之一,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影响至深。钱穆毕生重扬孔学,《孔子与论语》是先...

by:栖霞阁国学

读《论语》,走近孔子

知人论世读《论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走近孔子,读《论语》之所思所想,日诵并研习之。

by:悦成闻道

《孔子诗传》品《论语》

用《孔子诗传》让您感受生活化的《论语》

by:智说经典

四书之 论语 孔子

《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

by:敏老师阅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