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制礼

2023-09-22 10:16:3818:26 2954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古人的礼,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恰到好处。特别是与人应对的过程中,比如面对亲人的葬礼我们如何来知礼、行礼等制礼人的心思之后,我们才知道说原来,古人是非常灵活、古人是非常人性化的。古人是希望每一个人适度去表达他的七情,他的七情重在节度上,就叫做礼。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这个公叔文子,他是卫献公的孙子,他是卫国人,他的名字叫做拔。瑕丘是一个山丘的名,卫国的一个山丘的名。有一天,公孙文子登上了这个瑕丘,这个小山丘。蘧伯玉从,蘧伯玉也是卫国的贤大夫,这个公孙文子,那个时候是卫献公的孙子,他也是卫国的大夫。蘧伯玉是个贤大夫,就跟着他一起登上了瑕丘。

文子曰:“乐哉斯丘也。”说:“哎呀,我太喜欢这个山丘了呀!”“死则我欲葬焉。”说:“等我过世的时候,我要葬在这里。”各位这个卫献公的儿子,他就以为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他想葬哪就葬哪,这是他的地,反正他想葬就葬。

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这个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他看这个公孙文子,这么样的跋扈,想爱怎样就怎样。蘧伯玉就说:吾子乐之,说您这么喜欢这个地方,则瑗请前。这个是蘧伯玉的名字,蘧伯玉说:“那么让我抢先葬在这儿吧,我就葬在这儿吧。”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意思是说,你喜欢呐,我也喜欢呐,那我们两个先来争夺个谁先谁后吧,不然这样,我比你先死吧,我先葬在这儿吧。这是什么意思啊?意思就是讽刺,讽刺公孙文子说:“你喜欢,你就想拿?那我喜欢,我也可以想拿,那我们两个人都喜欢,那就谁先拿,谁赢。”

这个就是一种反讽的方式,蘧伯玉是一个非常贤良的人,他不是会占人田地的人,不过他看到公孙文子这样说,这个山丘马上就要整个变成他私人的了,本来人家在这里种田好好的,对不对?君子不是你爱葬哪就葬哪,是你的地,你才可以说要葬哪,不是你指哪一块地,就可以说你要葬哪,对不对?蘧伯玉说:“你喜欢这个地方啊,那我也很喜欢,那我先葬这儿吧。”这个意思就我先死,我先葬这儿,一种反讽啊,你不能够想要就拿,你应该要将心比心,尤其你是一个卫国国君的孙子,君无戏言呐,你讲话更应该要谨慎。要给百姓做一个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到处都是一种霸道的显现。

下一段。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这个是一个城的名,一个邑,古人叫做邑,现在我们叫做市或叫做县,是同样的意思。说这个弁城的人,有一个人,他的母亲过世了,这个人哭得就像个孺子一样,各位,孺子是什么意思?孺子就是说小孩啦,穿着开裆裤的小孩。那哭得像孺子一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非常非常哀伤,哭得像小孩一样在地上乱打滚啊,哭得快断了气似的呀,哭得在那边胡闹。说为什么呢?因为他非常非常的哀伤。

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孔子看到这个人哀伤,真的很哀伤,但是哀伤到那个又哭又叫又跳的样子,毫无节度,地上打滚,快断了气似的啊,他说真的我知道他很哀伤,但是如果让每个人都认为说,这样的哭法才叫做尽孝,才叫做说心系他的亲人,那我看这个世界,马上每一个人都要哭断肠,说这而难为继也。

继是什么?继是继承、学习的意思。说他这种哀伤的表达方式,恐怕后人要学都学不来,没有可以继承的人。这意思就是什么呢?就是说,哀伤要不要带有节度呢?哀伤也要有节度,哀伤有节度让大家能够适时地表达,而不是你表达一个哀伤无节度、哀伤到极致的表达方式。

各位,人情不能表达到极点,他说这个人的父亲过世,他这个哭法,然后那一个人就比他哭得更伤心,然后人家就说:“奥,那哭得更伤心的人就更孝顺。”下一个,就比那个哭得更伤心的人还要惨烈,一直不断地往两极的方向去发展,最后一定会哭死人的。那这种方式不健康,不合人情,无法扩大,让大家来学习。所以这个是不值得提倡,所以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说哀伤是哀伤啊,但是是众生的常情所学不来的,也没必要学的,而且毁情灭性的方法啦。

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这个理,就是个道理的理,道理的理就是顺乎人情、合乎人情,发乎情止乎礼。礼,是为可传也,为可继也。礼的奠定,是为了什么?为了要能够往下传承,就是大家学得来的,意思就是说合乎人情。为可继也,是大家可以跟着上,可以继承起来的,可以学得来,可以用得上的,叫做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所以你在规定的时候,规定说怎么样哭,什么时候哭。那个,踊就是顿脚,有时候哭,哭得很伤心的时候,我们会捶胸,有没有?有时候会顿脚,这些都有一定的节度,不可以过节的意思。

各位,这一段在讲什么呢?这一段是在讲说,不是你把它表达得,你很伤心很伤心,更伤心更伤心,就叫做好,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伤心也要有节。你不能说看他那样伤心,已经很伤心了,我一定要比他表现得更伤心、更出色。各位这个人呐,内心的竞争的心思,常常出乎你意料之外,也会发生在,连这个丧事也在比较啊,比较到最后,都会死人啊,这在古代常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圣人,就是体恤众生的这些很多的心思,还有希望优良的这种七情的表达方式,能够适中的,适切地得以传延,让人可以抒发了七情,又不至于毁情灭性,所以才奠定这个礼。

这个礼,就是合理的理,礼节的礼,就是道理的理,是合理的理,是合情合理的意思,而不是故意奠定很多鸡毛蒜皮、繁文缛节,然后让我们这边也不是,那边也不是。不是,不是这样的,是这边也合情,那边也合理。所以哭也好、踊也好,都要有一个节度,不能超过,过与不及都不好,凡事不能够走入两个极端。所谓中道而行,什么叫中道?就是合乎人情的方式,是不会有伤害的方式,不会越演越烈,越两极的方式。

好,下一段

叔孙武叔之母死。这个叔孙武叔,是恒公的第七世孙,他的名字叫做州仇。那在《论语》里面有一段,说“孙武叔悔仲尼”,就是这个人。叔孙武叔的母亲过世。

既小敛,小敛就是帮亡者穿上这个敛衣,叫做小敛。那么大敛呢?就是把他放入棺木,然后放入棺木之前,还要穿上更华丽的衣服,可能是他一辈子最喜欢的那套衣服,然后把棺木里面装饰得很琳琅,那叫做大敛。那小敛就是刚过世的时候,还没放入棺木,先帮他换衣服。

举者出户,那个举者就是举尸骸的人,举尸骸的人出了户了,那通常就是在户里面小敛,小敛之后,把尸骸举出户,然后再放在这个棺木里面。

出户袒,那这个叔孙武叔,就跟着这个举尸骸的人,出了户。出了户,接着就脱去了他的这个左膀,古代丧服就是这样,这个偏袒他的左膀出来。

且投其冠括发。就是把帽子丢了,然后用麻布把他头发束起来。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他开始换上了丧服。那这里在古代来讲,这里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这个不合理的地方是在哪里?这个括发换成丧服,就是在小敛之后,那是要奉尸体进入堂,厅堂,要出户,出户进入厅堂之前。

这个古人已经要奉尸要出户了,然后又要先偏袒他的左膀,先括发,今天这个叔孙武叔,他是在把这个尸骸奉上了厅堂之后,出户上了堂之后,才投冠括发。所以对古人来说,这个是有一点点瑕疵,对丧礼来说有一点点瑕疵。

各位我记得在前面讲过,在小敛之前,一个人刚过世去探望他,还没有小敛,穿的服装都是吉服。吉服就是一般的服装,你平常祭祀的时候穿什么服,就穿什么服,这表示什么意思?就是把他还当做生的一样,他虽然刚过世,但我们期盼他能够复生,也许他真的会复生啊,真的也有很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直到我们帮他换衣服小敛的时候,就是认定说他不会再复生了,已经从内心里绝望地认为,他不会再复生了,那个思想下,才开始换,换什么呢?换丧服。所以小敛之后还未举尸,就换丧服,换丧服再举尸,这个是古代的礼是这样。

子游曰:知礼。子游,他是一个跟孔子习礼的人,他应该知道这个叔孙武叔此刻,其实是已经失礼的,那他为什么反而说知礼呢?大家很多注释的人,注释到这一段都是说,子游说他知礼,是在反讽他啦,其实他这个已经失礼了,不是知礼。

可是这一段故事,也许不应当这样注解。子游也许真的认为叔孙武叔是知礼,为什么呢?各位,这段故事在《孔子家语》的第四十三篇里面也曾经出现过,《孔子家语》四十三篇里面是说,“叔孙武叔之母死”,叔孙武叔的妈妈过世了,“既小敛”,都已经给死者穿上了敛衣了,“举尸者出户”,举尸者把尸骸举出了户,抬上了堂了,“武孙从之出户,乃袒”,那叔孙武叔跟着出户,然后偏袒他的左肩,“投其冠而括发”,开始用麻束起来。

那这一段没有问题,我们知道说他的礼数上,他换丧服是晚了一点。“子路叹之”,子路看到叔孙武叔这样,就在孔子面前感叹,感叹的意思是什么?说:“唉呀,这个人真是不知礼啊,这些换丧服的动作,在这个小敛的时候,就应该要完成,在举尸前,就应该要完成。”然后孔子在旁边,孔子说:“是礼也。”

各位,你看这一段,这一段在《孔子家语》里面,现在在檀弓篇里面是子游说,子游曰:“知礼”。子游说:“叔孙武叔知礼。”而在《孔子家语》里面,孔子因为子路在感叹,子路是在反讽,但是孔子却说:“是礼也。”他说叔孙武叔这个算是合礼。

那子路就问,子路就问说,将要小敛的时候,我们确定他是不会复生的,我们要帮他换,换成敛服,那这个时候,儿孙更应该要变服,要变成丧服了。“今乃出戶,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说现在他已经出了户,才换丧服,夫子你认为说叔孙武叔是合礼的,为什么呢?

孔子就说,孔子说:“由,汝问非也。”他说子路啊,“由”就是子路,他说子路,你的说法是不对的。“君子不举人以质士。”这什么意思?举人就是举出一般人常常犯的错误,君子不会举出一般人常常见到,常常犯的错误,来质问那一些士,士就是当官的人。君子不会以平常人都会犯的错误来质问、来苛责那一些当官的人。

《孔子家语》四十三章:叔孫母叔之母死,既小歛,舉尸者出戶,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子路歎之,孔子曰:「是禮也.」子路問曰:「將小歛則變服,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孔子曰:「由,汝問非也.君子不舉人以質士.」)

各位,现在叔孙武叔就是那个鲁国的大夫,那他是当官的人,那我们是不是对这个当官的人就特别苛刻呢?我们不需要对他苛刻,他只是在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般的人母亲过世,难免都会非常伤心,那非常伤心之后,他在办丧事有很多的细节,他的时间或前或后,有时候会忘,因为你过度的哀伤了,很多事情都很紧很急促地在办,对不对?那你一心一意在思想着你的亡亲的时候,你会有很多的心思放在这些礼节的细琐和细节上吗?其实是不会。

所以一般人也会忘了细节,而今天叔孙武叔他的母亲过世,他也有一般人的这种人情啊,他也会忘了这些细节啊,这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都会犯的,我们就不会以一般人,假设犯了这个错,我们就会说:“啊,他太伤心了,所以他忘了。”那今天叔孙武叔是个大夫,我们就说他不应该,因为他是个大夫。

各位,失去母亲的哀伤,大家都一样。一般人也是伤心,叔孙武叔也是伤心,一般人会忘了这些礼节的细节,叔孙武叔也是会忘了这些礼节的细节啊,各位对不对?所以,值得原谅,因为他是哀伤而忘记了这些细节,而哀伤才是丧礼的本意啊,不是这样吗?他是这么样的十足的哀伤,而忘掉这些细节,因为哀伤,所以这个人母亲过世,他懂得哀伤,他真的由内心地哀伤,知不知礼?知礼啊。

所以孔子说:“是礼也。”他说这个鸡毛蒜皮不是重点,这些外在形式不是重点,重点是丧礼就应该哀伤,他的母亲过世,他应当很哀伤,因为他很哀伤,所以他忘记这些礼仪,所以说是礼也

而我们再从这个《孔子家语》四十三章,我们这样回到过来,看现在的檀弓篇的这一章,它其实是同一章,是子游说知礼,而孔子也说知礼,各位对不对?那注解这一章的时候,各家说各的话,大家都说子游之所以说知礼是反讽,包括礼记正义里面也都是这样说,但是因为你读过了《孔子家语》之后,你就知道说,哦,这是孔语篇,那我就回去查《孔子家语》。

因为我以前讲解《孔子家语》,我对这段有印象,那我回去查的时候才发现说:哦,原来孔子讲得这么详细,原来是君子内心的礼是什么?内心的礼就是当有丧事的时候,就是哀伤,所有的礼,都是为了要来完成这个哀伤。都是为了要来显示这个哀伤,让哀伤中了一个人情的节度,当他哀伤而忘了一些礼的细节的时候,合不合理?合理。知不知礼?知礼。”

所以各位我们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得到说,说古圣先贤虽然制了这些礼啊,但是他却不是着重在繁文缛节上面,而是这个礼正在影射着内在,有一个内涵。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对以前周公也好,孔夫子也好,所制定的礼,我们还存在着很多误会,而这些误会都是我们进入《礼记》之后,慢慢了解后,这些制礼的人的心思之后,我们才知道说,原来啊,古人是非常灵活、古人是非常人性化的。古人是希望每一个人适度去表达他的七情,他的七情重在节度上,就叫做礼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格物致知_bd

讲得太好了!

Ai爱华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蘧伯玉从。 文子曰: 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 蘧伯玉曰: 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孔子曰: 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 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 既小敛,举者出户, 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 子游曰:知礼。

听友216699805

檀弓上第三(26)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蘧伯玉从。 文子曰: 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 蘧伯玉曰: 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孔子曰: 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 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 既小敛,举者出户, 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 子游曰:知礼。

听友216699805

檀弓上第三(26)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蘧伯玉从。 文子曰: 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 蘧伯玉曰: 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 孔子曰: 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 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 既小敛,举者出户, 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 子游曰:知礼。 扶君,卜人师扶右, 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爨缌。 丧事,欲其纵纵尔; 吉事,欲其折折尔。 故丧事虽遽,不陵节; 吉事虽止,不怠。 故骚骚尔则野, 鼎鼎尔则小人。

1881725lzbg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知礼。」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爨缌。   丧事,欲其纵纵尔;吉事,欲其折折尔。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

猜你喜欢
诵读《礼记》|礼制和礼仪修身

“礼”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内容。人类组建家庭、成立部落之后,为了适应随之而来的群居生活,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用来维系人际生活交往的原则。《礼记》是一部研究中...

by:迷雅莲

定制婚礼台词 呈现独特的婚礼

婚礼主持是一种职业,但是通过学习这一技能,更能够增加自信、形象、谈吐、气质、表达等综合能力,如果你想增加收入,想提升口才,想学会自信沟通,想提升个人气质,学习婚...

by:主持人杨桦

礼礼小语

随时记录礼礼与世界的小情怀

by:礼礼小语

泰泉鄉禮乡礼

網上課程:北京時間每週六晚七點,藎仁先生講《朱子家禮》。週五晚七點,經禮堂禮記答疑及《泰泉鄉禮》。請加入qq群:370494014(朱子家禮研習會)禮記錄音...

by:明朝經學研習會

定制儿童故事|送给孩子的专属礼物

对小朋友说的话:嗨,小朋友你好!欢迎收听国内首档定制儿童故事,在这里呀由你来做主,不仅能当主人公,还拥有各种超能力,变得更勇敢更聪明更自信,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

by:三十妈妈讲故事

礼运

礼运是礼记中的一篇。孔子和他弟子的对话录,其中谈到古代的理想社会,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小康。

by:半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