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周朝的礼学制度

2023-06-23 08:28:2719:15 1423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周朝如何对世子及其他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具体的教育制度制度有哪些,人才选拔又又哪些具体办法。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教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教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


始立学就是天子不是令这个诸侯开始兴办这个学校嘛。


既兴器用币兴器,这个兴器的应该衅钟的衅,衅是什么呢?衅就是古代,比如说要祭祀的时候,要出征的时候,宰杀牛羊,用它们的血涂在这个祭器上来祭祀。通常这个祭兵器的时候,都是会这样,还有祭礼器的时候,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也是会这样。那这个学校刚开办第一次的礼器,要开始启用,启用之前要先衅器,就是钟就要衅钟,什么乐器,都要这个祭祀一下。


用币,这个币就是币帛,然后用币帛呈现这个币帛之礼,作为祭礼的意思。然后释菜,释菜是什么呢?就是古代在祭祀的时候,用这个藻类,菌类之类的植物,来礼敬他的先师,好,各位这不是什么多高级的,这个古人编这些祭器很有意思,就是很平常的,就在河里面河道旁,河水里面的这种自然会生长的,这种野菜,这个很多随着河水漂流而长的水草之类的,就是很平常的东西。


然后释菜,用这个干净的河流里面的水才长得出来的这个菜,然后拿来祭祀,拿来祭祀什么呢?来祭祀这个先圣先师,就是把这个礼器都摆好了,把祭品摆好了,把币帛都摆好了,然后来祭告说,终于有一个学校,要成立,所以这个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不论哪里有学校要成立,是国家的大事,是在一个村里面、在一个镇里面、在一个市里面都是大事,所以就必须要行慎重的礼,然后来禀告先圣先师。


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


不舞就是不跳舞,他是跟这个初入学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有所区别。不授器就是不舞就不授器。因为舞蹈的时候不是要拿斧头,要拿干,要拿盾等等,那就不授予给他们这一些,因为那个是属于春天的时候的舞,或者秋天的时候的乐,才会有这些东西。


祭祀完之后,乃退,这个人退下来之后,傧于东序,这个傧就是接待宾客之礼,叫做傧。本来在西边释菜祭礼,祭礼完毕之后退到东边来,所以叫做傧于东序,那个东序、西序,也就是东边、西边,一个堂的东边、西边就分这样,那你看他乃退,退到东序来,那你就知道说原先祭祀的时候,是在这个西序。

一献,无介语可也。

一献,就是举行献礼的时候,他的礼非常的简单,就一次的献礼。无介语可也,这个,就是宾主之间传话的人叫做介。古时候,这个主人都会设这个傧相来迎宾,然后中间会有人传话,那因为这个礼比较简约,所以主宾之间就不需要有传送者,这不是主宾的问题。


大家都是来学习的,我们都是共同是先圣先贤的弟子,没有谁主谁宾的问题,没有这个中间的这个传话的人。一般的话只要有祭奠喝喝酒,中间就有很多代表主人方安抚,来安排这个宾客,总不能让他们孤孤单单在那里没有人跟他讲话,所以中间要安排很多傧相在中间穿梭。


教世子

说从以上这一段都是在讲教世子,从以上到哪里呢?就是说从前面讲到的凡学世子,这一段以下开始到这里,都在讲世子跟王子、跟卿大夫的嫡长子、跟俊士、跟选士,他们进入学校,大家都陪着世子在求学,那世子就在旁边看,世子身份没有特殊。


各位,只要进到学校,世子就是同学,成绩好不好跟大家一样的考论。那这个座位论尊卑,不是以富贵来论的,是以年纪以来论的,跟他同样入学,年纪会有差几年级,年纪高的在前面,如果世子年纪后,他肯定就是在后面,他是跟一般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就是用很正常的学校的方式,跟很正常的人相处的方式,让这个世子得到正常的教育,让他认识的是正常的人,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各位你看,古代的人多么聪明,把这么尊贵的世子,放在很平常的教育模式之中,而不会因为这个世子的存在,这个学校有改变什么,就连祭祀,各方面很质朴的菜,到现在也都还是一样。所以各位,千千万万不要把你的小孩,送到什么贵族学校,没有所谓贵族的,如果把世子集合起来,全部只有世子都是贵族,那糟糕了,那每一个人在那边就耍大牌,对不对?当然有很多王世子,什么都有,有很多嫡长子,什么都有。各位你要记得,里面还有很多乡镇选出来的俊士、选士,那一些人才是多数人,通通在一起受教育,所以这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典范。


千万不要让你的小孩一进那个学校,珠光宝气,老师对你和颜悦色,连正颜色怒斥一下学生都不敢,为什么?因为家长会给老师打耳光。因为你只要稍微严肃,校长会跟你说这样不行,我们学生会跑掉。那你就没有办法达成作为一个教育者的一个心愿,那个目标、使命都完全达不到,等于是为贵族服务的。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凡三王,三王就是夏商周的这个圣王。他们怎么样教他们的世子呢?都是用礼乐。各位,君王一定是以最好的东西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不是礼,就是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就是和乐,乐器的乐不是只有指乐器。在其他的文章里面,我有讲过这个概念。,也就是乐,乐器不是乐器,是和乐。我们今天研究这个乐曲,歌颂等等,不是为了这个章节的问题,不是为了这个乐谱的问题。


不是为了乐器的问题,而是为了什么?陶养内在的和乐的性情。当然这个曲风就很重要了,所以有的很淫荡的,有的很哀伤的,那个都是古人所不许的,就是要陶养和乐的性情。所以修内也,陶养内在的性情用的,和谐的性情用的。


礼,所以修外也。教礼节,所以修外也,就是要来调整我们的仪容,让我们的仪容落落大方,这个行止有节。


各位在古代来说,礼主敬,乐主合。礼就是让你一个人肃穆,举止有节。乐就是让内在的轻松,调和。所以这两个人,一起教就会教出最好的效果来。


礼乐教错于中,发形于外


这个礼乐,一会儿礼一会乐,两个是一起学的。教错于中,它互相教互影响,影响我们的内心,那个中就是内心,就是我们的心中。说虽然是在心中,但是他的和乐自自然然会显现在他的脸上;说虽然肃穆,行止有节,但是他的内在自自然然,他就会比较刚正,不会散漫,学礼的人不散漫。


各位什么叫散漫?你看现在的小孩听老师讲课,趴在地上,我们说,要给他自由给他开朗,给他创意,这个各位够有创意的,看到人行止无节,不知道要怎么样应对进退,要行止有节,就是礼乐一起教,不能只教乐,像说我们要让他自由,我们要让他开心。各位是礼还是乐,各位那个叫乐。


乐少了礼会怎么样?散漫,目中无人,做事情没有分寸,没有规矩,你说有没有创意?我告诉你,学礼乐的人更有创意的。各位你看看古代这些教育所教出来的这些圣贤,哪一个没创意?创意的不得了。你看王羲之写书法有没有创意?创意的不得了,所以礼乐交互的去教的时候,影响他的内心。


发形于外,他的气质自自然然会流露在外面,他的举止会有威仪而和美。


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所以这个礼乐所熏陶出来的人,之后他的结果是什么?(那个就是结果)他的成就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也怿,怿是什么?喜悦,非常和美,而喜悦。给予人的感觉就是什么?很喜乐。恭敬而温文,外表给人家感觉是非常恭敬、行止有节,非常的文雅,这个就是礼乐交互陶冶出来的效果,我们希望小孩都是这样。


各位你记得古人教出来的效果就是很和乐,恭敬和温文。各位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教出来小孩怎么样?很快乐,撒野,一点也不文雅,也没规矩。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差异?这个差异是在哪里?现在的人只教乐,只教乐。我的小孩要快乐,不能给他任何框框,结果呢?散漫、撒野、叫嚣。古人聪明,礼就是刹车,乐是什么?油门,刹车油门一起给他,他就自己会去调节了。


各位,我们现在教小孩,我们西方教育给我们的荼毒,是什么呢?给他油门,不给刹车。你给他刹车,父母就骂你,各位老师严肃一点,父母竟然跑到学校,去赏老师两个耳光。当然有一些例外,有一些虐待小孩子,我们不苟同。但是适当的恩威并施,刚柔并济,这个是需要的。小孩非常的泼辣,撒野的时候,要镇定我们的神色,威严的给予训斥,这个是必要的。


这个未来我弄的私塾,跟我理念相合的,再来;跟我理念不相合的,大可不必,另请高明。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教育要产生结果,要产生功效,我们就必须要用对的教育方式。什么对的教育方式呢?礼乐合一、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这个才能够调出一个适中、德中的一个好的人格出来,所以古代的人教世子,各位你知道吗?不是溺爱,就是礼乐合一,有刚有柔。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然后世子回到宫中的时候,还要设立太傅跟少傅。这个傅也就是师傅的傅,教养的意思,都是来教养他的,来教育这个世子。


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设立大傅少傅的目的就是要示范君臣父子之道,让这个世子来看。


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这个,审查、审究、推究。这个大傅,就是要来分辨这个父子君臣之道。做出来让世子来看。


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然后少傅跟在世子旁边,陪着他玩,陪着他在这个宫里面,他走到哪,我走到哪。然后就看大傅碰到谁,怎么行礼。他当了一个臣,他怎么行礼;他如果当一个主管,别人对他怎么行礼,他怎么回应,跟人怎么应对…….然后少傅在旁边讲解给世子听,然后世子以后碰到人,他就马上学起来了,各位,这一点很重要啊。


我们现在教现在的小孩,有没有一个人在他旁边,跟他讲你看现在谁是什么位置,他跟谁讲话,怎么应对。他对,对在哪里?他错,错在哪里?那谁是值得做你的很好的典范?没有,我们缺少这个环节,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乱七八糟,叫嚣的、随性的、无所不为的,有没有?所以这是很糟糕的。


然后看到的老师都是怎么样?唯唯诺诺的,还要唱歌跳舞给学生看,还要到别校还要去发糖果,然后才能够招到生。现在的台湾招不到生,这老师现在已经变成推销员,做牛做马了。上了课之外,其他时间要到高中、要到国中,去推销说:“你们来我们这边吧。”比如说国中要到小学去推销,要发糖果,要发饼干,要给奖金,多可怜呐,一点做老师的尊严都没有了。


古代要教好一个人,你看看在宫廷里面,各位不是像现在的富二代呀,不是那样的,是真正有德性的人在教他,有方法的。大傅在前,少傅在后,每次大傅走在前,少傅在后陪着世子一起观摩他。


入则有保,回到这个寝室里,家里,“则有保”,保是什么?就像我们的保姆,保护的意思。出则有师,回到宫廷里有保,叫做大傅少傅,大保少保,这是这个古代的三公,出则有师,出去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老师跟着,随时给他教管。


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教喻就是明白,就让世子得到充分的教导而明白义理,他的德业得到成长,各位我们看他世子要干嘛?世子以后是要做国君的。要做国君在作国君之前,要不要会懂得做人儿子、做人的臣、做人的朋友、做人的弟弟、做人的哥哥,要不要先懂啊?这一定要先懂的。所以就在旁边你看有这么多人,在训诫他,在教导他。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这个师,出去有师。这个师,因为出去的时候,这个大傅少傅没跟出去,就有一个师,师跟在旁边来告诉他事情,礼节、应对进退、大小先后怎么样,然后把德性跟他讲。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


这个保就是保护的意思,跟现在保姆的作用是差不多,但是还要再辅翼他,帮助他。都是同样的意思,都是辅助的意思。


而归诸道者也。


而使这个世子的德性,归于大中质正的这个大道里面,就是凡事,适中、中节,符合于人情义理,归于这个道。


《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


《记》曰就是古代的书所记录的,这些记录的多半都是讲宫廷里边的这些事情。虞夏商周,这个虞舜,大虞就是这个夏。然后商汤还有周文王这四代,有师保,有疑丞。他们教育这个太子,都设有这个师保,设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那师保及疑丞就是四辅。四辅是这个前有疑后有丞。左曰辅右曰弼,就是疑丞跟辅弼,叫做四。三公就是大师、大傅、大保叫做三公。


不必备,唯其人。

不必备,唯其人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三公跟四辅。如果找不到说这七个凑不起来,那没关系,唯其人只要找有德性的人就可以,若找不到德性的人,宁可空下来,那不必七个,那就五个也可以,没有五个,那就三个也可以,就来教育这个世子。


语使能也。

《记》曰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们说,只要选用一个人来教世子,必须选用有那样才德的人,不能滥竽充数,一定要才德。一个也可以,你千万不要为了充七个人的数,就找来的人是没有才德的人,那这以后,会反而会害的这个世子,有一个算一个、有两个算两个,所以叫做不必备七个之数。就所谓的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到七个之数,但是一定要用到有才能的人。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这个君子曰德,君子这边指国君,国君最重要的就是德性,不是才干。那个德性就是爱民,德性就是为人好,只要有为人好,不会害人,不会这个豪强掠夺的这种心,那才干教给他的臣,就可以了。做国君不需要才干,做国君需要的是德,如果国君没有德,喜欢贪污,那可糟糕了;国君喜欢排除异己,那可糟糕了,是国君只要德。


德成而教尊,一个有德性的人坐在尊位上,那么他的政令、教令就会显出他的尊贵来。那为什么尊贵?大家所信服,你今天颁布一个政令,是为自己谋私利,排除异己,各位,谁信服?一点也不尊贵。


教尊而官正,那个教令崇高起来的时候,只要一颁布出来,大家都非常的尊重,这些百官自自然然就会很端正。怎么样很端正?因为我们的国君是这么端正,国君不会贪,国君不教我们怎么样敛财。你敢敛财吗?你不敛财。他行的政令,我们大家都唯唯诺诺,都听话,所以这个叫教尊而官正


官正而国治。只要官一正,国家一定太平的,只要官都是贪污的,国家一定乱糟糟的。


君之谓也。能够做到这样,才称得上是一国的国君。什么叫做君呐?为什么叫君子君子?君子的君就是君。国君,国君是什么意思?端正。所以后来君子就变成一般端正的人的通称,实际上刚开始讲的是这个国君。


这段是要告诉我们说,国君治国是以德为先,不是以利为先,不是以财为先。

好,我们这一堂讲到这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16699805

文王世子第八(5)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 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 乃退,傧于东序。一献, 无介语可也。教世子。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 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 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听友216699805

立大傅、少傅以养之, 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 少傅奉世子, 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 大傅在前,少傅在后; 入则有保,出则有师, 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 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 而归诸道者也。 《记》曰:虞夏商周, 有师保,有疑丞。 设四辅及三公。 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 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 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 君之谓也。

抱朴_sh

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教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

猜你喜欢
周朝

周朝历史讲堂。

by:醉山恋

周朝

周朝(前105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by:冰瑶_2s

历史朝代之周朝历史

周朝(前1046年—前24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8年,周朝于公元前1046年...

by:善意流传

安利周朝胜FC专辑

新安利老师V18719280813周朝胜老师简介为什么做安利,前职业是建筑业管理人员,与妻子刘艺老师在安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周朝胜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建...

by:安利互联网模式

《周朝秘史》阅读

分类:中国古典文学作者:余邵鱼周朝秘史小说在线阅读

by:善意流传

周朝的故事——西周

中华央央五千年,有一半的姓氏,成语,管子晏子,孔子,孟子,子产,商鞅等思想家,都出自于那个时代,了解历史就听全辛伯,欢迎大家喜欢收听。每天晚上最迟23.30更...

by:听历史就听全辛伯

易经《周易》周朝·姬昌

周易朝代:周朝《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

by:枸杞地黄汤

风云800年丨周朝秘史

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你讲述大周800年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这里以历史真相为基础,以历史人物为主线揭秘周朝历史的纷纭变幻...

by:颜小晰

远古及夏商周朝代史

本专辑节选自《中国全史》,以最新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以最新的形式整合中国历史,带读者跨越千年时光,全面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这就是本书的主旨...

by:德克听书

夏商周的故事 夏朝 商朝 周朝

历史很多时候众说纷纭,当故事听听就好,我也无从考证真假。此专辑来自《夏商周原来是这样》部分内容,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去买这本书来看看。

by:主播猫小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