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驾鹤西游,带不走无尽乡愁

从传说落到了现在,从霏霏落到了湃湃,从檐漏落到了江海。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让我们再一起聆听诗人笔下那雨声。


    金陵少年流离客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

    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福建,生于南京,长于四川,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多次游历欧洲,终落脚于高雄。

    21岁时,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乡愁》。

    虽然早已走过“蒲公英的岁月”,但“乡愁”与“孤独”却始终是他诗文中挥之不去的主题。

    如今,乡愁不再是那一方矮矮的坟墓,游子终与母亲在那头重逢。


      诗文的江河湖海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梁实秋)

      余光中曾受到吕叔湘、梁实秋、冰心、曹禺等人的熏陶。

      20岁时发表第一部诗集,他说“我将来要当作家”。

      他写过一千首诗,一两百篇散文,既有《乡愁》中单纯的白描,又有“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典雅。


        最后的守夜人 

        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以上的艺术生产,斐然可观;那已不是属于一位作者的毕生成就,也应属于台湾文坛创造力的重要指标。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由于他同时经营两种文体,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出现歉收的迹象。(陈芳明)

        耄耋之年,余光中先生仍在“与永恒拔河”,他说“感谢永远年轻的缪斯,尚未弃一位老诗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