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蛋鬼日记|************

726

每天18:00更新2集

点击订阅才能收到更新提醒哦

作者简介:

万巴,1860年生于意大利文明古城佛罗伦萨,卒于1920年。万巴自幼酷爱文学,少年时代,他就在学校主编了一张名为《蜗牛》的小报,刊登讽刺小品,揭露学校当局对学生的欺凌和残害。后来,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当了铁路职员和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并为报刊撰写文章。丰富而特殊的经历使他最终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为孩子们写了很多作品,如《蓄着白胡子的人》(1887)、《琼多里诺》(1891)、《一个鼻子的故事》(1906)、《啊,我的祖国》(1922)、《儿童故事集》(1929)、《花园》等。 万巴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淘气包日记》。

作品评价:

万巴先生贡献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部恶作剧大全,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少儿读物,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反面引导读者的思考,启发人们对孩子进行真正的“爱的教育”。最初以日记体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法描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一经刊出就征服了无数孩子与大人,自1920年出版后,在本国再版一百二十多次,被译成三十九种文字,绘成各种画本,并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和影视剧,成为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淘气包日记》与《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样,以其出色的艺术表达和深入的人性思考,成为享誉世界的成长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品简介:

《淘气包日记》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该书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里程笔记,记录了九岁顽童姜尼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种种传奇的淘气经历。他在客厅表演魔术,几乎射瞎姐夫的眼睛;他把鞭炮藏在壁炉里,鞭炮爆炸,惊得大家落荒而逃;他对别人说了真心话,结果断送了姐夫的职业生涯和政治前途;他把鳗鱼放到钢琴上,把穿着旧衣服的稻草人放到姐姐的床下,吓得姐姐魂不附体,搅得四邻鸡犬不宁;他在同学的座位上抹万能胶,结果同学的裤子和椅子粘在一起;他把姐姐的小手绢故意拿到邻居家的屋子里,致使姐姐误认为邻居患了“盗窃癖”;为了报复大人的虐待,他在炖肉锅里放了一大把盐.在咖啡里放了一包胡椒粉……可以说,主人公姜尼诺一系列调皮捣蛋行为开启了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如何教育孩子始终是国内外一个永恒的话题。《淘气包日记》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作品中的无数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过错来自大人,而不是孩子。大人往往以封建家长式的“一言堂”自居,动辄对孩子恶语相加,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结果适得其反。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姜尼诺的父母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撒谎,自己却满口谎言,表里不一.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消极影响;作者强烈反对打骂孩子。常言“棒打出孝子”,其实孝子未必是打出来的,人才更不是打出来的。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爱好和特长,按家长的意志强行塑造孩子,不一定收到预期的效果。姜尼诺的最终出走,说明家长与学校对他的教育是失败的。《淘气包日记》堪称一幅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意大利的历史风俗画。主人公姜尼诺出生于中产家庭。作者通过对姜尼诺的叙述及对其周围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暴露了当时社会的沉疴恶疾,激起读者对那些妍皮媸骨的灵魂的鄙夷和憎恨。笔触简练,爱憎鲜明。一方面,作者对失去父母的穷学生巴罗佐的遭遇掬以同情之泪,把他冷静多谋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揭示他急人之急,善良高尚的情操;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校长及其帮凶对学生的精神奴役和生活虐待,以漫画的手法勾画出姜尼诺的姐夫——那个千方百计地争夺叔叔遗产、一心想青云直上的律师的丑恶形象,以幽默辛辣的语言鞭挞了姜尼诺朋友的父亲——一个在竞选中大谈为人民谋利益而实际却想独霸所有面包的领导人的势利奸诈。作者揭露了西方社会腐朽的司法制度,痛斥其所标榜的“自由民主”选举不过是骗人的鬼话。《淘气包日记》饱含着幽默的讽刺,深刻的寓意,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又发人深思,是一本家长与孩子均能从中获得教益的优秀作品。




声音0评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