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黄河水泥厂工人村

1954年,为了配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和西北地区的建设,国家决定在洛阳新建一座半自动化,湿法生产年产45万吨的水泥厂。并将此项目列为国家“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由于当时国力有限,说是新建,其实不如说是“拼凑”,重工业部根据国家计委确定的规模,动用库存进口设备:水泥磨三台(东德2台,波兰1台)、烘干机两台(东德)、锤式破碎机一台(东德)、相当一部分设备拆迁自日本侵华期间建设的辽阳水泥厂、庙岭水泥厂。

值得一提的是,建于1940年的辽阳水泥厂、庙岭水泥厂,是由当时日本的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从日本国内迁建到我国东北的。日本在东北建立的14座水泥企业,除了大连和哈尔滨直接由中国接管外,其余的企业除了战争损毁,又都遭受了苏联撤退时的拆夺和炸毁,剩下的都是二流的技术,三手的设备。


1955年2月由建材设计院牵头,重工业部、苏联专家、洛阳市政府、非金属地质勘探公司,在已勘察的八个石灰石矿点中,进行实地调查对比,提交了《厂址选择报告》。

备选方案一,厂址洛阳市涧河以东金谷园附近,工人村陇海铁路沿线靠近厂区就近建设。

备选方案二,厂址铁门镇芦院村,工人村位于厂址西一公里(现海校位置)。

遗憾的是,选址小组最终确定了方案二。

如果选中的是第一方案呢?虽然生活不能假设,但我们还是不妨臆想一下,如果这种臆想能带给我们点快乐的话。

1956年2月,国家建委应海军司令部的请求,将工人村的基址让给海校,选定厂址东南1.5公里的韩都湾建设工人新村。



声音0评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