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佛教哲学】禅定的建立-直觉VS理性

2021-08-17 17:55:02西陌听书12:29 1.9万
声音简介

少林五祖是谁,禅是谁创立的,禅与佛有什么关系,禅的大意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传授的禅

一直很好奇道教有没有口头禅,就像是佛教的

有的,方便法门很多

禅宗的建立

最初由达摩大师东来传授禅法,传给二祖慧可,此后一直是单传,不是普传,直到六祖大师公开传法,禅宗作为一门宗派才兴盛起来。 所谓禅宗,是修学此法的人到了一定程度,才自成一门宗派。禅宗和教下的主要区别,是此法并非从禅定止观获得解脱,跟教下的修行路途不同。

哈佛是谁建立的

是哈佛创建的

有哲理的佛语禅悟

佛教的理论是最理想化的东西(因为太理想化,所以佛教才讲轮回,太理想也就是太难修炼,所以需要N辈子),你不一定喜欢。 介绍你看看 仓央嘉措 的诗文,他是理解百姓的高僧,他的诗文有哲理,有禅机,有美感,适合绝大部分人。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这些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佛心禅语分享给大家,与君共享。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精选   1.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平静与安详。可是现代人越来越不会享受这些,越来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与快感,心灵越来越麻痹与僵化。   2.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3.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4.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5.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6.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7.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8.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9.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10.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1.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13.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4. "父慈子孝",各有原则,本来是对等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常常过分强调孩子应孝顺的一面。直到现在,很多家长也认为自己的话孩子必须听;自己定下的规矩,孩子必须遵守,否则就要拳脚伺候。   15. 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16.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7.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8.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9.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0. 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1.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摘抄   1.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 无限轮回,一切众生都曾作过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顺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别的缘起下,去实践平等的大爱。   4.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6.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7.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8.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9. 如果听不懂别人的心声,那么帮助别人时,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人,让别人反弹回来。   10.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   11.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2. 快乐和幸福从服务和利益他人而得。   13.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4. 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15. 如果我们把玄奘的长征称之为"壮举",那么法显的长征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伟业,尽管需要某些外在因素,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认准目标、持之不懈的愿力。   16. 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   17.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8. 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19. 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20.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1.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3. 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24.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5.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6.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7.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8.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9.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0.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3.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34.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5.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6.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7.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8.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0.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1.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2.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43.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4.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5.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4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8.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4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0.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1.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2.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 无限轮回,一切众生都曾作过我的父母,因此要孝顺一切人,恭敬一切人,在有差别的缘起下,去实践平等的大爱。   4. 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6.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7.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8.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9. 如果听不懂别人的心声,那么帮助别人时,就会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人,让别人反弹回来。   10.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   11.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2. 快乐和幸福从服务和利益他人而得。   13.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4. 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15. 如果我们把玄奘的长征称之为"壮举",那么法显的长征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伟业,尽管需要某些外在因素,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认准目标、持之不懈的愿力。   16. 所谓"士人",是能用自己的学问服务一方父老乡亲,立起道德和心灵标杆的人。   17.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8. 当今越来越忙碌的社会,清闲已经成了稀缺资源。即便这么一点点少得可怜的清闲,又大多被浪费在光怪陆离的声色饕餮之中,内心没有片刻的喘息余地。   19. 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   20.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1.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23. 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   24.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5.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6.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27. 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8.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9.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0.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1. 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32.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33.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34.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5.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36.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7. 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8.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9.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40.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41.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2.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43.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4.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5.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47.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8.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4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0.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1.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

推荐一些说禅,讲哲理的书

推荐“净园”出品的两本书。《清净自我透视人生》系列丛书之一:禅宗教材《实修转经透视人生》,本书凝聚84000法门于一书,讲述佛法的核心--缘起;《清净自我透视人生》系列丛书之二:《“道”得人生》,讲述15位禅宗祖师的修行故事,是一本汇集禅修实践方法的图书。 你可先在作者薛童新浪博客了解更多关于书的介绍。

哲理小故事禅一如是说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对话而已 、很好背

哲理小故事禅

山不过来我过去

念佛信心要从哪里建立

我们这个人身体剎那剎那在变,这个要知道。前一秒钟的我,跟现在这一秒钟的我,不是一个我,我讲秒,大家有概念,如果我讲弥勒菩萨念这个概念分不清楚,念念都不是,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去远之远矣。你想想看,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我,哪个我是你?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一天有多少个,多少个我过去了、生灭了?这个现相才生就灭了,灭了又生,生了又灭,叫无常。我这个正报有生灭,依报同样也是生灭,也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所以《般若经》上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想得到,不能控制你想控制,不能占有你想占有,你错了,全错了。下面再现的是什么境界?下面再现的境界跟你现在是有连带关系,它不是一个,它连带发生关系。你善,下面现的就善;你是恶念的时候,下面现的就恶。记住,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下面现的是什么?是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怎么现的?我自己心念现的。阿弥陀佛所示现的那个境界不是我心示现的,我心所示现的是现在这个剎土,它不是一个。如果我念佛,我天天想到经上讲的这个极乐世界,我心所现的跟阿弥陀佛所现的完全一致,完全相同,这叫不生而生、生而不生,就到极乐世界去了。然后你晓得,极乐世界是我心跟阿弥陀佛心共同现的,我心跟所有一切往生的菩萨共同生出来,这经上讲的,这还能错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我们肯定自己必定生极乐世界,这个信心坚定不移,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因。看看极乐世界,「开廓广大」,开,张的意思,就是展开,这一句在此地用的深妙不可思议。极乐世界展开了,广大,大到什么程度?我们这个世界也在其中,它就像虚空一样。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有人看见,谁看见?中峰禅师看见,他说「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他看见了,我们没看见。为什么他看见?他心清净,他有定功,他心清净,他看见了,净土就在这里。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就在我心里头。人家看见了,我们今天看不见是自己有障碍,把障碍拿掉就看见了。妙,真妙!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