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背《伤寒论》分段阅读

356.2万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

【傷寒論】   【辨太陽病脈証并治上】   (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悪寒。  (二) 太陽病,發熱,汗出,悪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三)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悪寒,体痛,嘔逆,脈陰陽倶緊者,名為傷寒。  (四)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静者,為不伝。頗欲吐,若躁煩,脈数急者,為伝也。  (五)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証不見者,為不伝也。  (六) 太陽病,發熱而渇,不悪寒者,為温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温。風温為病,脈陰陽倶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黄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薫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七) 病有發熱悪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悪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数七、陰数六故也。  (八)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経尽故也。若欲作再経者,針足陽明,使経不伝則愈。  (九) 太陽病,欲解時,従巳至未上。  (一〇)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一一)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髄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髄也。  (一二)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悪寒,淅淅悪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一三)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悪風,桂枝湯主之。  (一四)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悪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一五) 太陽病,下之後,其気上衝者,可与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与之。  (一六)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温針,仍不解者,此為壊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観其脈証,知犯何逆,随証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一七)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一八)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一九)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二〇)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悪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二一)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満者,桂枝去芍薬湯主之。  (二二)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薬加附子湯主之。  (二三)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状,發熱悪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悪寒者,此陰陽倶虚,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黄各半湯。  (二四)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与桂枝湯則愈。  (二五)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与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  (二六)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渇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湯主之。  (二七) 太陽病,發熱悪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二八)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満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二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煩,微悪寒,脚攣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姜湯与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薬甘草湯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気不和,譫語者,少与調胃承気湯。若重發汗,復加焼針者,四逆湯主之。  (三〇) 問曰:証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増劇,厥逆,咽中乾,両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両脚当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虚,風則生微熱,虚則両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間,増桂令汗出,附子温経,亡陽故也。厥逆,咽中乾,煩躁,陽陰内結,譫語,煩乱,更飲甘草乾姜湯,夜半陽気還,両足当熱,脛尚微拘急,重与芍薬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気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辨太陽病脈証并治中】   (三一)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悪風,葛根湯主之。  (三二) 太陽与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三三) 太陽与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三四) 太陽病,桂枝証,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連湯主之。  (三五)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悪風,無汗而喘者,麻黄湯主之。  (三六) 太陽与陽明合病,喘而胸満者,不可下,宜麻黄湯。  (三七)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満脅痛者,与小柴胡湯;脈但浮者,与麻黄湯。  (三八)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悪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竜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悪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三九)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軽時,無少陰証者,大青竜湯發之。  (四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気,乾嘔,發熱而咳,或渇,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満,或喘者,小青竜湯主之。  (四一) 傷寒,心下有水気,咳而微喘,發熱不渇;服湯已,渇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竜湯主之。  (四二) 太陽病,外証未解,脈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湯。  (四三)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四四) 太陽病,外証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四五)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当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四六)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証仍在,此当發其汗。服薬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気重故也。麻黄湯主之。  (四七)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四八) 二陽併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転属陽明,続自微汗出,不悪寒。若太陽病証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縁縁正赤者,陽気怫鬱在表,当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気怫鬱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処,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気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渋故知也。  (四九) 脈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虚。須表裏実,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声音239评价25
  • 1
       
    6.6万
    2016-12
  • 2
       
    6.2万
    2016-12
  • 3
       
    6万
    2016-12
  • 4
       
    5.5万
    2016-12
  • 5
       
    4.3万
    2016-12
  • 6
       
    5.5万
    2016-12
  • 7
       
    3.9万
    2016-12
  • 8
       
    3.6万
    2016-12
  • 9
       
    3.2万
    2016-12
  • 10
       
    3.2万
    2016-12
  • 11
       
    3.2万
    2016-12
  • 12
       
    3.1万
    2016-12
  • 13
       
    2.5万
    2016-12
  • 14
       
    3万
    2016-12
  • 15
       
    3.4万
    2016-12
  • 16
       
    3.2万
    2016-12
  • 17
       
    2.6万
    2016-12
  • 18
       
    2.7万
    2016-12
  • 19
       
    2.8万
    2016-12
  • 20
       
    3.1万
    2016-12
  • 21
       
    2.6万
    2016-12
  • 22
       
    2.3万
    2016-12
  • 23
       
    2.3万
    2016-12
  • 24
       
    2.6万
    2016-12
  • 25
       
    2.6万
    2016-12
  • 26
       
    2.1万
    2016-12
  • 27
       
    2.3万
    2016-12
  • 28
       
    2.8万
    2016-12
  • 29
       
    2.4万
    2016-12
  • 30
       
    2.6万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