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 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诊并治中 少阴病兼表症的治法

2023-05-31 18:11:2527:14 1824
声音简介

                          辨少阴病脉诊并治中

           岁月不饶人,更年期是女性到达一定年龄必然面临的问题,有些人潮热汗多、加速衰老,有些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为家人、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年期有没有办法平稳渡过呢?是否有什么方法缓解更年期出现的症状呢?点击下方小黄条了解更多吧~


【原文】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译文】少阴病,恶寒怕冷,身体踡卧而下利,手足逆冷的,预后不良。【评析】本条讲少阴病纯阴无阳的不治症。少阴病预后的吉凶,决定于阳气的存亡。阳气尚存的,是为可治;阳气衰绝的,是为不治。本条恶寒而无身热,身蜷而手足不温,是谓有阴无阳之症,已属危候,而又兼下利,所以断为不治。

【原文】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译文】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阳气衰竭的死候。少阴病吐利,出现躁烦,是衰微的阳气与邪抗争的表现。如果正能胜邪,则当阳回利止,病即由重转轻。今更增加四逆,则可证阴邪猖獗,阳气已达到竭绝的地步,有阴无阳,所以断为死症。

【原文】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①者,死。

【注释】①自冒:冒者,如以物冒首之状,这里是指眼发昏黑,目无所见的昏晕而言。

【译文】少阴病,下利虽然停止,而头部发生眩晕,并且时时自冒的,为死候。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阴竭阳脱的死症。本条的利止,未言手足转温,而反见到头眩和时时自冒的现象,可知这一利止,不是阳气来复,而是由于阴液已竭,源泉竭绝。阴液既竭于下,则阳失依附而飞越于上,所以见到头眩而时时自冒,此时阴竭阳越,脱离在即,因此断为死候。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译文】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症,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症,主治宜用麻黄细辛附子汤。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兼表症的治法。少阴病虚寒症本不发热,今始得病即见发热,所以称为反发热。一般来讲,发热为太阳表症,但太阳病应当脉浮,现在却是脉沉,沉脉为少阴里虚,脉症合参,是少阴兼太阳表症,亦即后世所谓少阴与太阳两感症。此为两经兼病,虽有少阴里虚脉候,但尚未至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程度,所以用温阳发汗,表里同治。如果下利肢厥,则里症为急,治当先温其里,本方即不可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两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译文】少阴病,得病两三天时,既有发热等表症,亦有少阴阳虚症,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两三天,尚无吐、利等里症,故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兼表症势较缓的治疗。麻黄附子甘草汤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译文】少阴病,得病两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主治宜用黄连阿胶汤。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阴虚阳亢的症治。邪犯少阴,往往可因体质因素而发生寒化与热化两种不同的症候,如素体阳虚,病邪从阴化寒而成寒化症,提纲中所举脉微细、但欲寐,是其典型脉症。本条得之两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是为少阴病的热化症,因病邪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所致。寒邪化热伤阴,仅是少阴热化症的一个方面,也可由阳明之热灼伤真阴而成,程扶生说:“而心烦不得卧者,是阳明之热内扰少阴,故不得寐也”。还可因感受温热之邪,内灼真阴而致。事实上,无论是由寒邪化热,或阳明之热灼阴,或温热之邪,只要具有真阴伤而邪热炽的脉症,就可确诊为少阴热化症。少阴病,得之两三日以上,便呈现心中烦不得卧,说明肾水素亏,邪从热化,肾水不足,心火亢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则心烦不得卧。是症当有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症。是症既有阴虚一面,又有邪热一面,故治疗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而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方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云三挺)。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①,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注释】①口中和:口不苦,亦不燥渴。

【译文】少阴病,患病两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主治宜用附子汤。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阳虚寒盛的症治。少阴病一两日,口中不燥不渴,可以知道里无邪热。背恶寒,乃阳气衰微之征,与太阳表症恶寒,以及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有根本性的不同。太阳病的恶寒,是风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所以与发热头痛脉浮等症同时并见;阳明病白虎加人参汤症的背恶寒,是由于邪热内炽,汗出太多,肌腠疏松,或阳郁于里所致,故必口中燥渴引饮。三者虽各有恶寒见症,但以性质不同,故治法亦迥异,在临床上必须详细予以鉴别,才不致发生错误。本条对附子汤症的叙述,很为简略,应与下条症状联系起来研究。由于本症附于阳虚阴盛,所以在治疗时以附子汤温经散寒,补益阳气,同时可以用灸法回阳急救,壮元阳,驱阴寒,灸法与汤药配合使用,可加强药物温经散寒的作用,至于灸何穴位,一般认为可灸大椎、关元、气海等穴。附子汤方附子两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译文】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主治宜用附子汤。

评析】本条讲阳虚寒湿身痛的症治。从“手足寒脉沉”,可以看出本症的症结所在,主要是阳气虚弱。由于里阳不足,生阳之气陷而不举,所以其脉沉,阳气虚衰,不能充达于四肢,所以手足寒,正由于阳气虚弱,阴凝之气滞而不行,附着于经脉骨节之间,所以产生了身疼痛、骨节痛等症。治以附子汤温经驱寒除湿,脾阳气复而寒祛去,则身痛即愈。身痛一症,《伤寒论》有多处论及,如麻黄汤症、桂枝新加汤症以及本条附子汤症等,临症时必须详加鉴别。麻黄汤症的身痛为风寒之邪闭塞肌表,营阴郁滞,必伴有发热脉浮,手足不寒。治当发汗解表,汗出邪去则身痛自除,桂枝新加汤症的身痛,系气阴两虚,肌体失养,症见汗出身痛,脉沉迟,治当补益气阴,疏通营卫,气阴复,营卫利,则身痛可止;附子汤症的身痛,因少阴阳虚,寒湿凝滞,症见手足寒,脉沉,治当温经驱寒除湿,阳气复而寒湿去,则身体即愈。

【原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译文】少阴病,下利滑脱而有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评析】本条讲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的症治。本条是属于少阴病虚寒性的下利便脓血,其原因是由于脾肾阳气不足,肠胃虚寒,下焦不能固摄所致。故本症下利,必定滑脱不禁,并有脉沉细或腹痛喜按等虚寒性的脉症与热性下利便脓血根本不同。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译文】少阴虚寒症,得病两三天至四五天时,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主治宜用桃花汤。

【评析】本条补叙桃花汤的适应症状。

【原文】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①。

【注释】①可刺:可以用针刺的方法。

【译文】少阴病,腹泻、大便有脓血的,可以用针刺法治疗。

【评析】本条讲少阴病下利便脓血,也可采用刺法。少阴病,下利便脓血,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用针刺的方法。但这里并没有说明可刺的具体穴位,所以对其症之寒热属性颇多争议,有说属实热者,亦有说属虚寒者。刺法多用以泄实热,灸法多用以温虚寒。本症曰可刺之,其症似当属热属实,但从临床来看,针刺长强穴,并非专用于实症、热症,所以欲知其属寒属热,属虚属实,要在综合其所有脉症,全面分析,方能准确无误。本条提示下利便脓血可以用刺法治疗,至于刺何穴位,当根据症状而定。

【原文】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译文】少阴虚寒症,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主治宜用吴茱萸汤。

【评析】这条主要讲阳虚阴盛,正邪剧争的症治。本条以少阴病冠首,吐利,四逆,亦酷似四逆汤症,何以不用四逆汤而用吴茱萸汤呢?关键在于“烦躁欲死”一症,标志着阴邪虽然很盛,但阳气尚能与之剧争,“欲死”是病人的自觉症,故知不是阴盛阳亡,而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但不能认为是少阴病的症治方法。吴茱萸汤症以呕吐为主症,下利、厥冷不是必备的症状。症属中虚肝逆,而浊阴上犯,与四逆汤症的阴盛阳虚不同,是以虽有下利,但并不太严重。其烦躁欲死,因阴阳剧争所致,所以用吴茱萸汤温降肝胃,泄浊通阳。四逆汤症是脾肾虚寒症,此是胃虚肝逆症。

【原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译文】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闷满而心烦的,用猪肤汤主治。【评析】本条讲少阴阴虚火炎咽痛的症治。少阴邪从热化,邪热下注则下利,利则阴气更伤,因而虚火上炎,注于胸中,熏灼咽嗌,故咽痛、胸满、心烦。本症的咽痛乃属虚症,咽部多不太红肿,唯觉干痛,痛势也不剧烈,不若风热实症之红肿而痛甚。本症原属阴虚火炎,不属实热,不能用苦寒之品直折其火,所以采用猪肤汤润燥培土,除烦利咽。本症咽痛,虽属少阴,实与肺有关,秦皇士说:“少阴咽痛,以肾水不足,水中火发,上刑肺金。”猪肤汤方猪肤一斤。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①者,与桔梗汤。【注释】①差:病势减轻的意思。

【译文】少阴病,得病两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若服药后仍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评析】本条讲少阴客热咽痛的症治。本条咽痛,并非虚火上炎,而是少阴客热。少阴客热咽痛,轻者可用甘草汤,重者则用桔梗汤。本条叙症太简,从甘草汤、桔梗汤的作用,不难推知咽痛必不太甚,局部可有轻度红肿,故只用一味生甘草清热解毒,若服后咽痛不除,是肺气不宣而客热不解,再加桔梗以开肺利咽,使肺气开达,气机宣泄,则客热自能透达。甘草汤方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两服。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可言语,且说话发不出声音者,用苦酒汤主治。

【评析】本条讲咽中疮伤、声音不出的症治。咽中伤有二义,一是咽喉部受到外来的创伤,一是咽喉部发生破溃。不问创伤或破溃,“咽中伤、生疮”决不是一般的咽痛,咽喉局部肯定有红肿破溃及分泌物等,因溃疡疼痛而难于语言,甚则声音不出,为咽痛重症。这时,甘草汤、桔梗汤皆不能胜任,所以用苦酒汤主治,取其敛疮消肿、利窍通声。苦酒汤方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原文】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译文】少阴病,咽喉中疼痛,主治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

【评析】本条讲少阴客寒咽痛的症治。本条叙症简略,仅据咽中痛一症,是难以辨其寒热虚实的。然以方测症,因方由半夏、桂枝、甘草组成,无寒不得用桂枝,无痰不得用半夏,是知本症咽痛当属客寒痰阻。寒邪痰湿客阻咽喉,应伴有恶寒,痰涎缠喉,气逆欲呕等症。半夏散及汤方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译文】少阴虚寒症,腹泻的,主治宜用白通汤。

【评析】本条讲阴盛格阳于上的症治。少阴病下利,有生死之殊,寒热之异。其死症大都属于阴盛阳绝,其可治症属寒的有四逆汤症、通脉四逆汤症、白通加猪胆汁汤症、桃花汤症等,其属热的有猪苓汤症、猪肤汤症等,各有脉症特点为依据。本条亦属少阴虚寒下利,但叙症很简。根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因知本症也必然是脉微,另从方药推测,方中用干姜、附子,则知本症亦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肢,是以本症还当有恶寒、四肢厥冷等症候。本方即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恐甘草缓姜、附之性,反掣急救回阳之肘,所以去而不用,加葱白取其急通上下阳气。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张仲景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流传千古只为告诉您,珍惜健康,防微杜渐,别让小病酿成大患……

by:荞麦妈妈

伤寒论-张仲景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

by:狙公赋予

张仲景《伤寒论》

学习中医,若想提高临床诊病能力,若选一本书,必然是张仲景《伤寒论》

by:执象中医馆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

中医经典《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书中阐述了外感病治疗规律。

by:1581132紫安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张仲景著

《伤寒论》是公元219年汉代张机(仲景)著。共十六卷。它总结了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by:小马哥XMG

张仲景《伤寒论》398条文助学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必背经典,明·赵开美影宋刻本,是公认最佳版本,其核心内容是398条文,值得中医学子反复诵读,体会伤寒学术精髓。本音频依据底本是北京中医药大...

by:执象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