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中小学生收听科学有故事的正确姿势

2023-07-28 14:24:1410:15 1万
所属专辑:汪诘谈科学精神
声音简介

今天这期节目是做给我的中小学生听众或者他们的家长听的,如果您不是这两种身份中的一种,完全可以不用听。有一位身在国外的家长给我写来一封电子邮件,我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给大家念一下:


我的孩子是您的一名忠实听众,还时常与我交流辩驳,当然他更喜欢摘录您的观点和同学们分享,这可能是他最开心的事情了。但近期我在观察孩子的学习,发现他不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学习上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对学校知识不屑一顾,总喜欢追逐高深的科学知识。能否请您谈谈,您对中学学习的看法或认识。


看完了这封邮件,我觉得我很有必要认认真真地跟我所有的中小学生听众谈谈。我想很诚恳地告诉你们,我的这个节目是一个科普节目,他不可能代替真正的课堂教学。科普的目的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有所区别的。


我之前也一直强调,我做科普的首要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次要目的是激发广大青少年未来投身科学事业的兴趣。这两个目的都不能取代课堂教学打基础、学知识的目的,不论是小学的科学课,还是初中的生物、化学课,还是高中的物理课,它们都是你们未来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课。我的节目如果反而让你们觉得这些基础知识很Low,不屑于学习,或者你因为听了我的节目,变得看不起伽利略、牛顿他们的学问,动不动就把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挂在嘴边,觉得这才是现代科学应该学习的。那么,我会很伤心的告诉你,你这是在狠狠地打我的脸啊,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


我先来跟你说一下我的节目或者我的科普书与教科书相比,有哪些差异。


我之前写科普文章基本上就是靠我自己一个人,现在比之前好一点,某些重要的文章会有一个助理小编帮我做一些资料查证和审校的工作。但是,这和教科书的严格程度是完全不好比拟的。每一本教科书的出版,都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审校流程,一篇课文要最终定稿,必须要经过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的仔细审定。但即便是这样严格的流程,也不能保证教科书上的内容百分百是正确的,我们依然时不时的会在教材的修订说明中看到一些硬伤。所以,你可想而知,我的这些节目中会有多少的软硬错误。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说的和教科书上写的有矛盾的地方,那么多半还是我错了,不是教科书错了。所以,你绝对不能看不起你们的课本,那可是很多人共同的心血结晶,里面的每句话和每个字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才敢印上去的。


正确的科学知识只会有难度上的层次关系,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说,你学的这个太low了,还是来学点高级的吧。说这句话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确实已经把他认为low的知识完全学会了,不满足了,想继续深入学习。另一类则是像某些民间科学家那样,不理解基础知识和所谓高深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以为不懂牛顿力学就可以直接开始学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甚至是批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一类人最后有可能成为“卖肝卖肾只为争诺奖”的妄人,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家人。所以,我非常希望提问题的那位家长的孩子是属于前一种人,而不是后一种人。如果是前一种人,那么我们只需要稍微引导一下,让他学会用更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即可,而如果是后一种人,那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扭转他的认知,一定要设法让他明白知识的递进关系和科学探索的基本规律,要把这种危险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科普书往往会把一些知识讲解的比较生动有趣,特别喜欢用各种类比,而教科书则几乎不会用类比,更多的是枯燥的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并不是写教科书的人水平不够,不懂得用讲故事、打比方的形式来讲解。原因就是知识的生动有趣和知识的准确性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高另一头就低了。再好的类比,也会降低知识的准确性。真正想学到准确的科学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理解课本上的那些数学公式和看上去很枯燥的定义和描述。


所以,科普书是永远也无法完全取代教科书的,你看再多的科普书,也无法让你迈入科研的大门。而且你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你从我这里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经过了我的重新包装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它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培养你的科学思维,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如果你将来想像我一样成为一名职业的科普人,光看科普书都是不够的。


我给你讲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我成为职业科普人之前,我的书架上摆满的全是科普书,我读了这些书,让我有一种很好的幻觉,以为自己懂了很多,可以讲给别人听了。事实上,我在餐桌上也确实经常可以侃侃而谈。可是,当我成为一名职业科普人后,需要把很多东西写下来,面对各行各业的专家审视的时候,我就越来越发现科普书无法满足我的需要了,于是,我的书架上就逐步摆上了各种教科书。我举个例子,我在写星空的琴弦的过程中,我的书架上就多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图解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的《简明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础天文学》,这倒并不是我买来装点门面的,因为我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疑问在网上看到的解答不放心,只有找到教科书上的白底黑字或者公式演算后,我才放心。在阅读这些教科书的过程中,我越发认识到教科书的不可取代性。我书架上还有一套《费曼物理学讲义》也是我现在翻看的最多的书之一,我从来没有兴趣拿书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我现在是真心觉得少不了它们。



到了中学阶段,你就将逐步接触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中的知识都是未来更深入学习大学课程的基础,或者说是走上更高一层的台阶。假如你对中学物理、化学的考试得心应手,轻松拿下,那么你当然可以去追逐更高级的课程。但是,反过来,如果你连这些基础课程的考试都考不好的话,你哪来的资格嘲笑这些课程low呢?就我所知,凡是所有能报的上名号的科学家,他们的中学数学、物理成绩都是很好的,我从来不知道哪个人中学物理考试考不好,却在成年后作出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的。有一个被一而再、再而三传播的谣言是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这成了很多中学课程考不好的人的借口。然而,事实上却是,2017 年,诺贝尔奖官方委员会在他们的官方 twitter 账号@NobelPrize 上贴出了爱因斯坦 17 岁高中毕业时的成绩单。你想看一下吗?




他的所有理科成绩都是最高分 6 分,甚至历史都是 6 分,只有一门法语的成绩是 3 分。所以,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一个人不擅长对付中学理科课程的考试,并不能说明他将来一定不会取得人生的辉煌,但是,如果未来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的话,那可能就难了。如果你未来想成为科学家,那么证明自己可以成为科学家的最好方法并不是把科学有故事的内容反反复复地听到可以向同学们复述,而是可以轻松应付中学的考试。


我给你讲的这些知识,一旦当你进入大学,进入到相关专业开始学习后,你就可以全部忘掉,再学一次了,我讲的知识和教科书上真正准确的科学知识是有差异的。我真心不希望听多了我的节目,让你产生一种似乎可以藐视老师的幻觉,你一定要知道,我无法取代你的科学课老师所掌握的那些专业知识,我只是对他们所讲内容的一种补充,开拓你的眼界。我希望每一个喜欢我节目的小听众,你们都是小学霸型的,那样才会让我获得最大的欣慰。而不是拿着不及格的考试卷却又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的小民科。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chevrolet1

海森堡知识不确定性原理

查理九世一殷灵

世界上最差最差最差最差的故事就是这个。

飞扬频道

这是我听到的最诚心的内容了!感动到了。

我TMD

我也有那样跟同学吹,我听喜马拉雅吹牛他们没听过汪老师的节目

科学有故事 回复 @我TMD

过奖,听科普节目作为兴趣肯定是好的。 但作为学习,在准确性上肯定不如课本。

chevrolet1 回复 @我TMD

我一直以为汪诘的节目是真理,胜过课本,现在看来不是(我不是贬低汪诘)。

txz从天而降 回复 @我TMD

我感觉这种事情最尴尬的就是同学吹出来的水平比你还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