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打不死的乐观主义者
7710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1][2]。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3][4]。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东汉末年,面对天下大乱,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册封魏王,权位在诸王之上。
- 4月前488
- 4月前242
- 4月前238
- 4月前190
- 4月前179
- 4月前158
- 3月前165
- 3月前190
- 3月前156
- 3月前147
- 3月前110
- 3月前143
- 3月前119
- 3月前155
- 3月前143
- 3月前127
- 3月前113
- 3月前112
- 3月前103
- 3月前105
- 3月前100
- 3月前87
- 3月前102
- 3月前108
- 3月前123
- 3月前110
- 3月前90
- 3月前107
- 3月前95
- 3月前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