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1、万病之源说湿气-预防大病先除湿

健康生活调养浏览:5706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的朋友廖老师。健康养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高度关注的话题,但是如果养生方法不得当,反而容易养出病来。本节目将为您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类疾病的成因及预防之道,分享国家级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和智慧。帮助您从错误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掌握正确的中医养生原理与方法,让您智慧养生,轻松的获得健康。今天我们所要分享的话题是,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它就像自然界中的水患一样,令江河决堤,河流泛滥,影响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若能够调理身体阴阳,祛湿除邪,体内风调雨顺,水湿也就会各行其道。90%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我接诊过不少的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祟,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的敌人。正常情况下,我们起床后应该是神清气爽,但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会感觉身体沉重,困乏,睡不醒,有的人还会关节僵硬,但是活动以后又恢复了。尤其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这种现象比较多,我们把这称之为沉浆现象。还有一些人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也就是我们说的肿眼泡,这也跟湿邪有关系。有些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在命名的过程中就无意中提到了湿的概念,这与我们中医上所说的诗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上其他的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师,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疼,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都和湿邪有关系。那么湿邪究竟是什么呢?湿的本质是水,湿从水中来,但是又和水不同。诗是弥漫在天地之间,微细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却看不见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湿是有形之物,水和湿可以互化。从湿的造字上也能看出,水要想化成湿,必须依靠阳气的作用。

阳蒸水动,氤氲成湿,湿也可以化成水,在寒凉的气温下,将湿聚在一起即为水。男方很多家庭都有除湿机,这里面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降温将湿气聚集到一起,所以除湿机里最后抽出来的都是水。中医有很多关于病理的解释,往往就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直接或间接的取向。类比自然界中江河湖泊之水,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最后又变成了雨落下来。在我们的人体内,水液代谢也要依靠阳气的作用,水液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运行的,也就是说,液态的水液需要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进行。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认识失气正常的湿气其实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都来源于大气中所含的水气,中医称为湿气。内湿就是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人体中的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60%,这些体液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水,不光是我们的脏腑关窍等。器官组织里的体液就连细胞也被体液所包围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重视人体中的水液代谢。像上面这些正常的生理的湿,我们称之为湿气。但是当湿气太过,变成了异常的病理的,这时候的湿就叫湿邪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植物本来需要两天浇一次水,可我们若每天都浇上两三次,过不了多久,这些植物就会烂根软液。人体也是如此,如果水湿过剩,排不出去的湿气就变成了湿邪,成了致病的因素。湿邪造成的疾病种类很多,如果根据受邪的途径也有内外之分外湿引起的疾病多是湿邪通过口鼻肌表进入人体内。比如天气潮湿时,久居湿地,露水很大时还在外劳作,淋雨或者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身体等。都可能导致湿病。内湿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成为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湿气多了不行,可也不能变少,否则就成了燥邪。

如果身体出现了干燥的现象,比如大便干燥,皮肤干,眼睛干,甚至出现干燥综合症,就说明身体内的水湿太少了。有时候听到病人说,大夫啊,我早晨起来嘴特别干,感觉舌头都木在里面了,这就是湿少了,津液不足的表现。不过,口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湿多,阻滞气机,水液不能向上濡润,导致了口干。湿少了,舌头会变得瘦小。有的病人来就诊时就直接的说,觉得自己的舌头变短了,你到底是多施还是多造?简单的自我判断一下,多诗是口粘不爽,闲多谈多投身困重,小便不利,便溏粘滞,足腹水肿,舌胖,苔腻多燥,是口干,私饮饮而不多,晚闷腹胀,四肢乏力,手足心热,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同气相求。外湿会引动内湿为什么有的人膝关节一疼,他就知道明儿要变天了?这其实是外湿引动内湿造成的。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房子,那内施就好像房里的家贼,外施就好比外鬼。所以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一旦身体里有了湿邪,外界若再有点儿风吹草动,两者就会同气相求。我到日本访问,正好碰到了日本的梅雨季节,而这个季节日本的气温高,气压低,外部的湿就不容易散发,许多人因此感到胸闷,身重乏力,肌肤粘腻,汗出不爽,情绪也偏移沉郁。加上生活习惯视茶饮酒,酷爱生冷,偏食甘味,所以很容易滋生内湿,湿土之气,同气相求,造成了日本人气虚湿浊困重的体质。虽然他们的肌肤看起来很细腻,但大部分是因为外湿淤以体表所致。所以近年来,日本的过敏性疾病逐年增多,特异性皮炎,哮喘,鼻炎,花粉症几乎成为日本的国民病,而风湿性关节病,皮肤病,心脏病也屡见不鲜。

湿病既然跟人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自己本身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那么我们要避免和去除湿邪,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有些人会问,如果我身体有湿邪,那是不是平时我就不能游泳,要少泡脚,少洗澡,尽量的少接触外湿呢?其实外湿是需要在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导致体内湿邪加重,当你在泡脚和蒸桑拿的时候,反而可以通过发汗的方式排出部分湿邪。但是在泡脚,蒸桑拿或者洗澡,游泳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及时擦干身体的水分,尤其是在淋雨后,最好能擦至皮肤潮红发热,然后再洗澡,并换上干燥的衣服。有的人刚脱掉潮湿的衣服就马上用热水洗澡,这样容易使寒湿入侵体内。同样的,夏天大汗淋漓,也不可以马上洗冷水澡或去游泳,因为在汗孔未闭之时,容易让寒湿之气入侵。现代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治呢?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优越,可亚健康的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各种病邪猖狂作祟,颇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实际上,致人生病的风邪,寒邪,热邪,就像是单纯的罪犯,容易让人区分和治疗。但是若是碰上比他们阴险狡诈而缠绵难愈的病邪湿邪,那治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湿邪很少孤军作战,常常和其他外邪勾结到一起,比如与风皆为风湿,如果二者同时侵犯人体经脉关节,就会导致发热恶风,关节肿痛困重,屈伸不利。与寒节为寒湿,寒咳湿都属于阴邪,两者结合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与暑皆为暑湿。暑湿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季和秋初。如果人体正气不足,在炎热的天气下又吃多了生冷之物,就容易感受暑湿而治病,与热结为湿。热虽然和热结合到了一起,但湿邪还是阴邪,所以医生在用药时都是10分慎重的。同样的,湿邪到了不同人的身上,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比如体质肥胖的人多偏于痰湿,身体比较健壮的年轻人,身体的热量比较大,热量有余的情况下,体内的湿就容易化热成为湿热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本身能量不足,怕冷,手脚冰凉,体内的湿就很容易变成寒湿。

古人总结,千寒一除,一湿难去,湿性粘浊,如油入面。如果遇到了热邪,我们可以直接清之,风邪可直接散之,寒邪只要温之就行。可湿性粘腻,焦灼难去,在治疗上没有好的办法,采取快速疗法,焊法只能是微焊,下法只能是缓攻,补法只可轻补。湿病复杂难治,却伤人最多。因为湿本为水,存在广泛,天地万物无处不有,这样导致人患病的机会自然也很多。而且湿邪还特别善于渗透,身体里的各个角落,都可侵犯。正因如此,湿邪治病就有一个广泛性和严重性。

我认为不仅南方多湿病,北方也多湿病,不仅中国多湿病,国外也多湿病。湿病不仅夏季有,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不仅脾胃多湿病,而且心肺,肝,胆,脑,肾肌肤都可以有湿病。不仅内科有湿病,外科,妇科,儿科,皮肤五官都可以有湿病。可以说,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头号劲敌,只要去除了湿邪,很多现代疾病都会远离,那些恶性疾病也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温床。去除湿邪已经是我们现代人养生的首要任务。好了,朋友们,今天的知识我们就分享到这里,

发布时间:2023-10-09 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