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艺术一起旅行【16】怎么画里都是戏精?你听我解释......

2018-05-09 21:00:03 1062
声音简介

“和艺术一起旅行”第16期:

法国巴洛克艺术的奠基者:普桑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离经叛道的卡拉瓦乔,虽然在当时他不被同侪认可,但是他的作品,却反映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戏剧性张力。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他的创作表现。


卡拉瓦乔不是反抗古典和宗教的叛逆分子。他通晓《圣经》故事,也熟知古典时期的艺术知识,但是他不走汲取古典精华再创作的老路子,这份“不寻常”,就是他最为后世称道的地方。


从古典作品中揣摩出来的人物形象:如天使、圣母、耶稣和圣徒,即使姿态完美典雅,也会给人距离感。卡拉瓦乔反其道而行,雇用模特帮助自己进行创作中的观察,忠于真实地描写对象物。



卡拉瓦乔《圣托马斯的怀疑


就拿他一件作于1602年的作品《圣托马斯的怀疑》(The Incredulity of Saint Thomas)来说。这件作品是圣经故事,描写门徒托马斯因为不相信耶稣死而复生,而感受到耶稣的神迹。


卡拉瓦乔将故事重新全诠释,光线照耀在耶稣的形体与手部,让观者都一起见证这奇迹的一刻。耶稣引导托马斯的手指插入自己腹部的伤口处,直到托马斯相信为止。


这样的描绘,让画面充满了紧张的张力与戏剧性。


而耶稣不但说服了托马斯,卡拉瓦乔也说服了我们。


此外,他善用光线与明暗对比,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人物。


《圣托马斯的怀疑》与前一期提到的名作《圣马太与天使》,整件作品的画面都抛去了背景物的描绘,只用暗色调处理,凸显前方人物在强烈光源下,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存在感,有如舞台上聚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让人聚精会神、屏息关注。



卡拉瓦乔《捧果篮的男孩》


这是卡拉瓦乔的魔术,也是他艺术的魅力。卡拉瓦乔想要脱离常规,重新思考艺术的真谛,即使被抨击为只是想要引起注意,但他毫不在意,自顾自地朝自己认定的艺术之路前进。


巴洛克时代的艺术评论家费里比安,对卡拉瓦乔这样的艺术表现嗤之以鼻,却极为推崇法国巴洛克时期的学院派艺术大师普桑(Nicolas Poussin)。


普桑就是位与卡拉瓦乔极为不同的古典艺术追随者。他几乎把罗马当作第二个故乡,29岁时便移居罗马,热爱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时常研究古典时期的雕像样貌和姿态,并以此作为他对往昔的美好幻想。


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与威尼斯画派的提香,都是普桑取经的前辈,说他是巴洛克时代最具有意大利风格的法国画家,一点也不为过。



普桑《所罗门王的审判》


在此我们先打住,来跟各位聊聊这个新名词──“学院派艺术”。


什么是学院派艺术?或许各位对我们介绍巴洛克艺术时有些印象,我们提到欧洲的十七、十八世纪,是个权利关系纠葛的时代。宗教与大国间的较量,都成了推动巴洛克风格发展的主因,可以说,巴洛克艺术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从意大利到法国,随后扩及到全欧洲的竞逐赛,令欧洲各国都开始抢夺人才与艺术资源,培养与扶植本国的艺术家,就像现在为了展现国力,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培养顶尖的运动国手一样。


在巴洛克时代随之而起的,就是皇室开始盛行艺术学院。


其中,法王路易十四为了控制艺术圈,重组皇家绘画暨雕刻学院,随后引爆了“风格之战”的争论。这在今天依然很常见,为了艺术理念的不同,学院当中的两派人马各拥其主,互相较量。


在“风格之战”被拥戴的其中一位主角,就是前文谈到的普桑。


普桑擅长神话、历史与圣经类的题材,他的作品带有古典的均衡美,很难见到强烈的激情,又有如同威尼斯画派那样田园诗歌般悠长的韵味,在宁静与庄严肃穆中,透露出一股哲学般的精神。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其中最为出名、最能强烈传达出普桑艺术主张的作品,是他于1638年绘制的《阿卡迪亚的牧人》(Et in Arcadia ego)。


画面中有三位年轻的牧羊人与一位端庄的牧羊女,聚集在一个大石墓的周围,在普桑的笔下,牧羊女被描绘得有如古希腊罗马雕像般高贵。


透过背景,有如威尼斯画派擅长描绘的澄澈蓝天,还有布满金黄色调的云彩,我们可以推测这应该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其中蓝色衣袍的牧羊人聚精会神地读着石碑上的刻字,而红色衣袍的牧羊人则一手指着刻字,并抬起头来望着牧羊女,似乎在告诉同伴他有了什么重大发现。


石碑上的铭文是拉丁文,它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我,死亡之神,甚至君临阿卡迪亚(Arcadia)这片世外桃源。


阿卡迪亚就是乌托邦,传说中是由牧人与猎人居住的人间净土。在这个宁静安详的地方,画面如此优美,在你发现那行死神留下的絮语,深思字句的涵义以前,只会觉得这是件描绘田园风光的作品。


然而刻在石碑上的铭文,却诉说着即使在富饶的理想之国,生命依旧短暂无常。


普桑《刻法罗斯与欧若拉》,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这个题材过去也由其他的艺术家来表现过,却不若普桑的作品来得平和而深刻。死亡仿佛不再令人畏惧,只是生命的必然走向。


激情有令人着迷的魔力,平和有令人沉静的向往。两种都是伟大艺术的一面,随着时代审美的更迭而有推崇,有没落,却一样传达艺术家对生活、对美的看法,这都是在反映时代的追求与对文化、对自身的省思。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一对来自法兰德斯的师徒,其中老师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就是法国皇家学院“风格之战”中的另一位主角。


而我们的目光,也要由意大利转向北边的法国。下一期,我们就进入鲁本斯的艺术世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和艺术一起旅行

用最简单的小事,听最有趣的艺术!走走看看、听听写写,发现了吗?艺术的光芒,就在那些小小的故事里。

by:典藏ARTCO

旅行艺术

懂得享受每天的平常岁月,略过虱子只管恣意享受那袭华美的生命锦袍

by:娜壹

旅行的艺术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任何行路...

by:上海译文出版社电子书

一起趣旅行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让我们收拾行囊,一起趣旅行!说着川普的张张和大大一起为大家提供最全面的旅行攻略和最有趣的旅游故事节目持续更新中...............

by:趣旅行i

《旅行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2年出版以来,长踞英美畅销书排行榜。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

by:小八扇屏

艺术旅行漫谈

【艺旅】是关于艺术旅行的电台访谈;【自游记】是个人旅行的音频“单口”游记。

by:老吴艺术笔记

《旅行的艺术》特别的旅行体验

普通中特别,特别中体验一般;这本书引起了很多人的旅游共鸣,让我们重新认识生活,感受旅行的意义吧。

by:大雄W

【一起去旅行】

我们是”康大大&唐小小”康大大是美国人唐小小是四川人我们喜欢旅行,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在旅途中的经...

by:Gloria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