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07:惜乎!惠施之才

2018-08-16 15:26:23 1501
声音简介

文字由先生讲课整理而成,经先生修改后摘录如下:


01/『惠 施』节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02/惠施多方


最后出场的是惠子,大家注意看这里,前面诸家出场首先是“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而惠子没有: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子是一个本事很大的人,多方,学富五车,然“其道舛驳”,博杂不一。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知识没有来由,没有宗。《天下》篇开篇就说:“不离于宗”。庄子说:“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缮性》)我们今天大多数人都追求知识的广博,但是如果学无本宗,知识将不能够打成一片,人将会被碎片化的知识撕扯,不得安宁。


“其言也不中”,言者道也。在《齐物论》中庄子将“言”和“道”并举:“道恶乎隐,言恶乎隐”,“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言本来是心音,言句句当中心中道,之所以不中,是因为它无宗,不能原于一了,基本上都是七零八碎的废话,言说只能表达观点,却不能贯通道理。


惠子之学,从书中来,无宗无祖,不原于一,无道统源流。如《西游记》中的猴王。《西游记》里有一段很有趣,说孙悟空在师父那儿学了腾云驾雾以后,因为显摆(所谓显摆就是动了自美之心,动自功自伐之心),师父立即就清理门户,告诫他:“如果胆敢跟外人说是我的学生,就把你剥皮拔筋,扔到九幽之所,永不得超生。”这猴子就说:“那我以后,就说这些本事,是我自己弄出来的。”李卓吾很奇妙地评了一笔:今天哪个学人不说都是自己弄出来的呢?学不由道,必无去路。今人之学,惠子门下多矣!自断宗脉,行不可久。


03/历物之意


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大意为:究析物之理,说,至大是没有外边的,这叫做大一;极小的东西是没有内里的,叫做小一,无厚、至薄不可积,如空气无厚,而至大。


历:从上面滑过去了。“历物之意”,一切都从物的表面上滑过去了。庄子《缮性》篇中说“滑欲于俗思”,滑过去。“历物”实际上依然是被物所阻挡,只是过一趟。“历物”“格物”“玩物”,使人或成于物,或毁于物。


“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惠施的观念极具诱惑性,单看他哪句话都有道理,我们一般人看惠施的东西,看着看着就出不来了,会被他带走而丧失了根本。只有庄子可以和惠施,终日言不至于被带走。


惠子和庄子在壕梁上有一段对话很著名,后来人称之为“濠梁观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篇


在这段对话里,两个人在话锋中越走越远。人往往一旦较上劲,进入言辩、争胜的状态中,最后你一言我一语就会打起来。为什么呢?开始还是为了讨论道理,但是马上就变成了言语争锋,人因争胜而丧失理智。在壕梁上,庄子说“请循其本”。刹住!回来,一定要知道根本。


惠子这儿把大就说成大,把小就说成小,无论怎么描述,实际上已经是边见了。庄子说:“孰知小大之辩?”大和小不是客观的对应,危险在这儿,一般的人是过不了这关的。


智者常说:魔说的话与佛说的是一样的。《庄子·盗跖》篇中,盗跖说的哪一句话不显得很有见地?像盗跖这样的言辩之巧,见地之深,弄得夫子没有话说,并不是夫子败了。辩者不胜。


惠施这一大段,古人基本上不注。宋朝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篡微》用很大段综述了古代比较好的注本。他在注《天下》篇讲到:惠子的东西为啥读不懂呢?一位高道说:你要读懂就坏了,惠子的东西本身就是无端、乱麻的。


接下来我们大致过一遍。


04/内无主则外不定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当无道可依的时候,所有的知识都变成了碎片,然后就变成诡辩。这里惠子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天和地是一样互相卑下的,谈不上天高地卑,他仿佛在消解二,如果不从原于一的层面,而是从思辨的层面去试图不二,那就二到底了。


惠子的观点,每一句都是有道理的。所有圣人的道理他都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都是不二的观点。“大同而与小同异”,大同与小同是不一样的,大同同于道,此之谓“小同异”。就像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是舍小家为大家,我是大爱,你是小爱,我是大我,你是小我。这些听起来言之凿凿,好像他很明理似的,都是说辞。“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所有的东西看起来不一样,但也有一样的地方。惠子的这些见地多么高啊。


“南方无穷而有穷。”讲方向的时候,从智者那儿也是这样说,所谓南方根本没有南方。这叫无穷,但是也有穷,只要说是南方就是被局着了。


“今日适越而昔来。”这是惠子的观点,庄子在《齐物论》中引用过这一句,是讲无稽之谈。


惠子一说话就语惊四座,他完全是颠覆式的,他自己又辩才无碍,能自圆其说。诸位如果活在惠子的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成为惠子的门徒,他说的太有道理了。在他面前,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连环可解也。”我们都认为连环不可解,他说可解。无论后世人如何揣摩,惠子实际的智识水平,后来鲜有能望其项背者。庄子只是把他常常用来唬人的命题拎出来,至于惠子如何圆呢,我们今天更多的只是揣摩了。


“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这样的话还好理解一点,什么叫“燕北越南”,问天下中央在哪儿?我们知道燕是在中原的北部,越国在中国的南部。也算两头截断式。燕国的北面,越国的南面,他思路完全是反的。按道理来讲燕国的南面,越国的北面才能围出一个中央之地来,但他正好是反方向走的,燕国的北面,越国的南面,结果燕和越中间的这块地就空着了。他处处出人意料。


惠子是这样拿人的,就像后世人喜欢追逐于神通。什么是神通呢?就是我们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完全超越我们的经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好愚钝啊。神通的魅力,就在于不知,无法思辨。我们读《论语》,没觉得哪个地方奇异。读《庄子》,并不觉得庄子厉害,寻常人看不出庄子的深不可测。但是惠子一讲话,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觉得厉害,太猛了。“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多么高大上啊!


“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惠施以此为大,天下喜欢辩论的人,喜欢思辨的人都觉得:喔,太有逻辑了,太有道理了。都会追随他,可以想见那时的盛况。


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卵有毛”绝对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你说你怎么知道卵有毛的呢?鸡蛋怎么会有毛呢?惠子的解释是如果鸡蛋没有毛,那么生下来的小鸡怎么会有毛呢。


“鸡三足”,鸡有三个脚。“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这些我们都可以参看各家的注解。“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


“轮不蹍地”,说轮子是不压地的,轮子是个圆,简单地说一下,轮子在地上只有一个点跟地接触,所以跟地接触的是点不是轮。他很巧妙的使用了言语的局限性,在名相之间瞬间转换。


惠子的思维,真的是有益于我们击破这个世界的幻象。但是如果丧失了主体,内无主,冒然进入到这样的思辨之中,就会如《养生主》所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这些我们大概了解一下。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都是在偶性的,因为世界一切都是偶生的。比如我们看一个人,我们看到人的前面,就看不到后面。前面有耳目鼻舌,后面没有耳目鼻舌,是人邪?非人邪?这样辩论就开始了,正面背面都是人,大舅二舅都是舅。你会发现无底洞,因为每个点都可能以偏概全。我们一旦追逐知识的琐碎点,我们会发现向内,找不到底,向外,找不到边。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箭飞得再快也有既不行也不止的状态,慢镜头你看就是这样。


惠子说“狗非犬”狗是狗,犬是犬嘛,两个字。“黄马骊牛三”黄马骊牛,我们一般正常的经验是两,我们正常的知识是两,在那儿他说是三,怎么个三法?“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既然驹是孤的,哪能有母呢,如果有母就不叫孤。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就是后世的微积分,人类最早发现微积分的就是惠子。“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那些喜欢辩的人,跟惠施可是唱和起来了,终身无穷,无穷尽啊。


 05/惜乎!惠施之才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桓团、公孙龙这些善辩之徒,极能粉饰人心,悄悄地偷换概念,叫“易人之意”,诡辩偷换概念。


“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这些善辩之徒用言辩把自己围困起来了,他们把自己囿在哪个点上呢?只能胜人嘴,不能胜人心,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胜,“不能服人之心”这个“人”不仅仅是人家啊,还有他自己。


“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这是他们的根底,刘凤苞说是病根。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这叫自以为贤。曰:“天地其壮乎!”哇,天地好壮美啊!


“施存雄而无术”这个施,是惠施,惠施只在于雄辩,而实际上无术可言。


 回应《天下》篇第一段“道术将为天下裂”,有术则有道,有道则有术,术道是不二的。后世说,讲的是术不是道。真是扯,真有术的话就是道,后世无道者就是无术,所以不学无术。道术何曾分耶?


“天地其壮乎”也是回应《天下》篇的开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然而,一曲之士是没有办法判天地之美的,在这里“天地其壮乎”,是惠施对于天地的赞叹,天地好壮观啊,他自以为很明白了。其实是一曲之士,庄子的暗语在这儿。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仿佛很明白,“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惠子如何应对黄缭的问题——不辞而应、不虑而对,他已经顺嘴了,顺口开河,套路已经很熟悉了。


“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所谓“反人为实”,实际上是为了颠覆人,颠覆人的想法,把人碎一地,最终是为了战胜别人。而圣人碎人一地是啄碎之意,为了让人明白,人跟历代圣贤无二无分别,而不是让人成为失败者,显得自己能。惠施一味出众。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这样的人,道德有问题。


“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从通天地之道看惠施,他这样的所谓本事技能,简直就象苍蝇和蚊子这样的劳苦。


“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充一尚可”,等于是满足于一己之欲还算是差不多,但是如果说想以此来体道之贵或愈贵道,“几矣”,是不可能的。


“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惠子的学富五车,不能让自己的身心安宁下来。“散于万物而不厌”,生命和元气,都随着他碎片式的知识,散落在万物之中。“卒以善辩为名”,最后终于以善辩闻名。


“惜乎!惠施之才”,可惜啊,惠施学了那么多东西,最后没有把自己整合起来,多么可惜啊。“骀荡而不得”,就等于是完全散掉了,类似于被放逐。“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可悲啊!惠子追逐万物而不反,是用声音来止回音,是形与影子竞走赛跑,可悲啊!


06/庄惠一体


庄子大量用惠施来说事,庄子总把惠施挂在嘴上,看似两个人关系很好,但是两个人的对话始终是牛头不对马嘴。在书中,惠施或单独出现,或与庄子同时出现,一说话基本是鸡同鸭讲。惠子是个不以道为宗的知识分子,这样的人,连庄子都无法与之真正沟通。可想而知,一个有知识障的人是多么可怕。从知识结构来说,惠施扎得很深。只不过,所有的学问都跟生命不发生任何关系,不足以指导生命安顿,也不足以安邦定国平天下,只是玩弄思辨。


我们都是惠子,也都是庄子。惠子和庄子是一体两面,惠即是庄,庄即是惠。庄子其学无所不窥,惠子学富五车。


不要抱怨知识多,不要惧怕读书多,不识字不等于是智者;庄子,其学无所不窥,不等于不是智者。对于好知危害的提醒,不是对知识的抵制,我们有没有能力贯通知识,有没有能力解于物。自以为有学者,即是惠子;自以为无所学、无所得者,庄子。一念转,惠子即是庄子了,一念不转,庄子即是惠子。不要把他们当成两个人看。


如果我们只是追求知识,如果没有那慎终如始,一以贯之的东西,生命,或者治学没有一个“原于一”的方向感,我们就会被知识零碎掉,成为被凌迟的人。


今天处处印证,多少知识分子察察于是非曲直,多少空口说道者,却不能安抚自己的灵魂。


后世以惠施的方式,开启了炫耀知识的时代。道彻底被淹没了。人类开始进入所谓的文明史。惠是恩惠,施是施舍。后世人以知识的名义说:“知识就是力量。”以知识的名义,自以为能够惠及大众,自以为能够施恩于万物,恐是自美。


07/结束语


悲夫!可不旋其面目哉?《天下》篇在这里结束了,结在“悲夫”二字。“悲夫”是对所有好读书,却不能大而化之的人悲叹,是对所有好学者,却不能觉醒的悲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林木一休

静心静气静神

乐鱼_Vw

说的好

猜你喜欢
张真讲庄子之天下

庄子其人庄子(约前369-前286),安徽蒙城人,先秦伟大思想家。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存世著作《庄子》33篇,又称《南华真经》。天下——万物的...

by:张真讲庄子

解读庄子【一路听天下】

《庄子》内七篇,《逍遥游》从时间与空间的大视野,开出心灵自由的理想;《齐物论》站在道的高度,打破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开出万物平等的多彩世界;《养生主》以技论道...

by:一路听天下课堂

《老子庄子选》10(庄子 天下第三十三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相配套...

by:绍南文化

庄子公开课|庄子

【内容简介】庄子是中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灵活多变,善于将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对工具理性也进行了深刻批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到了汉代以后,尊庄...

by:超级无敌航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