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何为明王内修的“七教”?

2023-06-15 09:44:1117:29 8617
声音简介


古代明王垂衣裳而天下治,乃是实行“七教”和“三至”的结果,孔子为弟子细说这其中的道理,并告之“七教”~~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在上位者做好这七种示范,在下位者自然跟从学习,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


王言解第三

“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

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廛皆不收赋,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矣。”


各位听众好。


“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各位现在在想说,这个《孔子家语》现在在讲明王之道,关我什么事,对不对?我干吗来听这些无聊的老八股?现在是在讲由孔圣人讲出终极的至道,治世管理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得到非常究竟的办法,能够垂衣裳而天下治。那么我们把明王之道用在我们的公司也可以,用在我们的社会国家也可以,把它用在家庭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跟我们是非常切身的关系啦。那讲到最大,最大的做得来,比这个小的呢就不用提了,对不对?


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这个“折”就是降服的意思。“冲”是古代战车。“折冲”也就是打败敌军战车的意思,就是击溃敌军的意思。他只要在皇宫里守着,这个明王他的感召力这么强,他只需要在皇宫里垂衣裳而天下治,外面的人能够折冲,在千里之外就把敌军打溃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有效忠他的将士,虽然距离这么遥远,还是肯为他效命的。


“其征也,则必还师衽席之上。”这个“征”就是征讨。他外面有军队在帮他征讨,可是虽然离这么远,离千里、离万里那么远,但是这些将士还是心心念念,还是念在宫中在衽席上的主人。这意思就是说,这个主人只要坐在衽席上,他不必亲自出马的啦。因为所有的将士臣民都为他效命的,他在衽席上就可以指挥若定的意思,叫做还师衽席之上。


“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所以能够内修七教,那么在上面的人他有百官效劳,他本身不必非常的奔劳。作为一个明君只要能够把贤才,用对人,把这个政事管理好,他不必亲自去耕种,他也不必亲自去织衣,他也不必说哪边有水灾一定得跑到现场去,不必要的啦。为什么?因为他有千只万只的手足在帮他做这些事情,所以上不劳。


外行三至而不费,三至能够做好的话,不必额外的一些费用,不必额外的很多的赏赐,他就能使在外的三军将士、臣民,发自内心的自动去效命。所以不必另外花钱去收买。你看我们现在社会上要达到某些目的,要去打通关节啦,就要多花多少钱,打通几个关节,那叫做财废,而财不废就是说不必去做这些事情啦。就凭着他的真诚而所感召的臣民自动地效命叫财不废,这个叫做明王之道。明王之道就是这样,垂衣裳而天下治,总而言之是这样。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说要怎么样做一个不劳不费的明王,这道理我可以听听吗?这实际上当时的诸侯也好都是既劳且费,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拿出很多金银玛瑙才能打通很多关节的嘛,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劳心劳力的。


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为什么说上不劳啊?举个例子来说说,帝舜哪他的左右手,左边有禹、右边有皋陶,那个陶念yóu,是他的管司法的、狱官。有了这两个贤才,不下席而天下治,他只要把责任任务交代给这两个人。那你说,喔,就这么轻松,那可不轻松,当时舜要得到禹跟皋陶,你知道他访遍多少贤人,看遍多少贤人。


当然这又回到根本上来说,舜为什么能选到禹跟皋陶呢?那就表示他必须要有非常聪明睿智的眼光,他要能够明辨是非,他要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德性是真还是假,一个人的言行所造就出来的影响力,对于生民百姓是长远的影响是好的呢,还是长远来看是不好的,而短暂来看是好的呢。这个都必须要在帝舜他的眼里,他的智慧里面要能够明辨清楚的。最不简单其实是舜,如果舜没有明辨贤、不肖的能力,那谁贤谁愚?谁善谁恶?如果他没有明辨的能力,即使是有禹跟皋陶在世,那又如何?他是没有办法使用到他的,所以他有这样的智慧、然后再有这样的贤人在世,他就能够不下席而天下治。


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如果能像帝舜一样有这么样明辨的智慧,还有碰到全权委任那么样的贤人,那他是不必奔劳的。不过呢这个并非第一天就如此,一开始的时候舜是非常奔劳的,在没有碰到禹之前、皋陶没有出现之前,他其实是忧心忡忡的啦,一辈子都在寻访贤人,最后寻访到这么几位贤士。


“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说如果政令不一,这个是君的患,君的过错。因为政令出去就是要公平,要专一,这是君的职责。如果没有做好是他的过错。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说天子已经下令,已经颁布到臣的身上,而臣没有把它去执行,那就是臣的罪过了。


“若乃十一而税”,古代都是这样,古代圣王治世的时候,在中原这个地区礼仪之邦,抽税大部分是抽十分之一、九分之一,十分之一或十一分之一,大概是这样一个范围。那么周朝所使用的井田制度就差不多是九分之一嘛,然后再加上有的时候一年充调几次民役,差不多是十一。


“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说一个国家要动用什么工程,用一个百姓的力量不能超过三天,那可是天下有很多百姓呀,对不对?大家轮流,对一个百姓而言,充他的民役不要超过三天,这样才不会扰乱百姓的生活。


“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规定百姓要进山里面砍柴也好、河里面抓鱼也好,要依照时节,什么时节你可以去砍,其它时节要让它去生长。比如砍树的话呢一般都会在冬令的时候,那个树木最硬,砍下来也最能够放,烧柴也能够烧得特别久,做建材也特别坚固;那春夏的时候必须要让它去生长,谁都不要去砍它,到一个时节开放一个时节让你去砍;抓鱼也是一样的,它是一般的话是规定这个数罟不入洿池,就是说很密的网不能进到这个泽里面。而无征,就是让百姓自由去取大自然的东西而不抽税,叫做无征。


关讥市廛皆不收赋”,设一个关卡,国与国之间会设一个关卡,或者是在两山之间的隘口会设一个关卡。“关讥”就是设关卡或稽查的地方。只是做稽查,不是设个关卡要收税。“市廛”,那个廛,古代是两亩半的宅地,叫做一个廛。那一个平民百姓长到一定的成年年纪会配给他两亩半的宅地,叫做廛。市廛也是市集,就是有很多人配宅地的地方,然后也形成市集叫市廛。在市廛里面做生意,还有给他一个廛让他去生活这些都不收税。


此则生财之路”,这个就是百姓生财的道路,而明王节之”,明王来规定它、稽查它、来运用它,叫做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那么你要让你的国家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富有,你不必另外花什么财,你只要把这几项给做好。因为古代的井田制度已经是缴了九分之一的税,对不对?其他的东西都不要再收税了,因为百姓会负担不了。如果你收税收得多,百姓就穷了吗,百姓穷也等于是国家穷,所以要让国家兴旺起来不必要另外费别的财,只需要把这几项给做好就行了。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说到重点上面来说,什么是七教呢?刚刚说只要实行七教跟三至,然后呢就可以垂衣裳治天下,对不对?那现在请问你什么叫七教?


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我刚才很快地把这个七教,这七点稍微念一下,大意上各位也都可以感觉得到,他所说的就是上位者做了良好的示范,下面的人自然会跟从学习的意思。比如说,上面的人他示范出敬老的精神,示范出敬老的行为,敬老的诚心,那么所有在下位的人都会更敬重他的长上,更孝顺她的父母,这个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是下面的人都是在看上面怎么做的。上面的德性够好下面自然也就会跟从;


“上尊齿则下益悌”,悌就是敬长的意思。上面的人越尊齿,这个齿是年龄的长幼顺序,齿也可以是年长者的尊称,上面的人会尊敬年长的,上面的人会尊重长幼的次序,那么下面的人就更会谦让兄长,叫下益悌。


“上乐施则下益宽”,上面的人乐善好施下面的人他的心胸就会越来越宽阔,就越能够包容那些鳏寡孤独的人,内在就自然油然而生会生起很好的善念。


“上亲贤则下择友,上面的人都是亲近有德有才的人,那下面的人就会去想我要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比较好。上面的人他会挑的,他不是什么样的朋友都会交的,如此一来平民百姓他也会去挑朋友的。


“上好德则下不隐”,上面的人好德,(这个德,淳朴的心性,淳朴的作为,德是个直心,没有取巧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下面的人,“下不隐”他就不会去做那些不可告人之事,无不可告人之事叫做不隐。


“上恶贪则下耻争”,上面的人厌恶贪婪、贪污,那么下面的人他就不耻、不屑去跟人家争。所有有贪的行为上面的人都不耻的,下面的人也不耻,连争都不屑去争的。


“上廉让则下耻节”,这个廉让,清廉跟谦让,上面的人又清廉又谦让,多一毛钱不该拿的他一根针都不会拿,有好的东西就让给长上,那么下面的人就耻节,耻是不屑,这个地方的节是凶意不是吉意。节的凶意是什么?就是斤斤计较的意思,小气巴拉的意思。上面的人非常的清廉,多一块钱我都不要,不是我的一根针我都不拿的啦,那下面的人也就不会去计较这些怎么样让自己多一分财力、多一份好东西,他就不耻了。


这个叫做七教,明王的七种教化。这个说起来其实没什么,就是在上位的人把德性示范好,把心胸放宽阔,把该示范的把它示范出来,下面的人是跟着上面走的,他自自然然就会去学的。“教”叫做教化,就是能够达到改变众生的习性毛病,让他们走向更好更对的方向,这就叫做教。


七教者,治民之本也。这七种示范,是治民的根本。那这说起来道理是很浅,但是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是在于要有上面来示范,难就难在这。在这个当时东周的时代,上面所示范的都是骄奢淫逸的一些行为,虽然规范都很好,法令定得也很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说得很好,但是订定是一回事,说的是一回事,颁布也是一回事,问题是上面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堪入目的,这种事情很多啦。如果你打开《东周列国志》看的话,烧杀掳掠的、骄奢淫逸的、作奸犯科的,那些公子很多很多都做这些事,诸侯本身做错事也很多很多的嘛,所以,空有那些教法,但是推行不起来。


这七教指的是从上面来示范,这是治民的根本,治民的根本就在于上面这个人。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书,批判孔子说孔子是诸侯的马前卒,专门拍诸侯的马屁呀,孔子所设的教条根本就是规范众生,然后让众生好让诸侯用而已嘛,这些都是愚民政策嘛。实际上说这个话的人没怎么读孔子的书,如果你读《孔子家语》的这一段就知道,孔子所说的话,是以要上面的人要示范好为治民的根本,而不是说下面的人你要怎样怎样,下面的人你要如何如何。当然下面有下面的职责啦,下面有下面的德性。但是谈到明王的治国,古代的王道是从上面示范起的,他并不是写书也好、订定条规也好都是让上面的不必遵守,都是百姓遵守,没这个事情,这实在是没什么读孔子的书的人才会说这样的话。


政教定,则本正矣。这个政治的政它的造字,是一个正当的正,旁边一个文,文就是显现出来的意思。这个正当的正是五撇,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把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道理让它显现出来的这种教化,就叫做政教。“政教定,则本正矣。”那个根本就正了,那个示范的人也有,那个条规也有了,这个本就正了。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木棉花_i2

请问老师,孔子演义您讲的在哪里?

修远y

上行下效而己矣

芳枝

古圣明王治国靠的是"七教",真是大智慧。

侯丽吉林

正教定,则本正也。

嘉琪_i6

古圣王的“七教” 用到国家天子上行民众下效可治国安天下; 用到小家父母言行身教子女就会学习到,家就可定👍👍

猜你喜欢
光明王

地球和人类已经毁灭,在另一个世界,你作为剩余的人类,该如何生存,如何对待同伴和后代?

by:无定沙

明王首辅

【内容简介】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晋穿越到江西上饶县一名穷困潦倒的儒童身上。这一年,史上最胡闹的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边镇宣府游玩。这一年,江西宁王朱宸濠正暗中运...

by:有声天堂

光明王

《光明王》是美国科幻奇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一举夺得1968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提名。...

by:细嗅蔷薇的考拉

光明王

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

by:游鱼乱水叶

大明王朝

系统阐述大明王朝的兴衰过程、背景原因,全面呈现大明王朝的国力强盛,治理策略,历史局限,失败原因。穿插很多不为人知的奇闻趣事,人物栩栩如生,叙事生动深刻。信息量大...

by:老蔡通史

大明王朝

以幽默风趣讲故事的方式,详细讲解大明王朝将近300年的风云故事

by:冰视角

明王宠上瘾

作者:叶轻轻初识,她撩完人就跑,并丢下一句:“大兄弟,你大腿是挺白……但你好像不行啊?”她是鬼手毒心的巫医,订了亲,未婚夫却成了别人的!没关系,再找一个就是...

by:看心情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