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二) 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落实?

2023-07-06 17:06:0318:07 1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五常
声音简介


真正的大智大慧者,于内在能顺性无为、能成己,于外在能成物、能辨是非、识事务、知权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古时的智者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这个字的。


孟子曰:”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汤那时候已经很大了,那葛很小,可是葛很野,要这要那,汤都顺从他,到真正不得已,汤送人去帮他种稻子,稻子给他们吃,送妇人小孩给他们拿东西去敬仰他们,可是这个葛君他以为汤怕他,汤很大,葛很小,他以为他怕他,然后夺了他的食物,杀了小孩,那时候汤才开始平定天下的置业。文王事昆夷,文王那时三分天下,有两分,还是侍奉蛮夷,什么都顺他,真的不行,才开始革命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有智慧的人,有仁德的人是我再怎么大我顺从你没有关系,我再怎么有好的意见,你提出了意见,就用你的意见吧,做做看如果差不多的话,这是仁者的作为,智者则不同,可以以小事大,我的国家很小他很大,然后他有很蛮横,那我硬要追求自己的自足,那就很难了,那大军压境的时候,不是你一个想追求自足的国君就可以抵挡,对不对?你必须率全国的子民去抵挡,那死伤无数,只是为了你一个头脑的不清楚,对,有很多理念很好,你的理念是说,我要有自主权这很好,各位这种理念到哪里都说得通,这很好,但是要不要稍微想一下敌我情势下力量的悬殊,个人都应该有个人的力量可是当你拿鸡蛋砸石头的时候是谁会破?当然是鸡蛋会破,那你必须会去权衡这个力量,当我是石头,他也是石头,互相砸那也许不知道谁赢,我是铁的时候砸石头,那石头有可能会输,对不对?这种就是一个智慧,而不是只是一个理想,所以这个太王事獯鬻,太王就是文王的父亲,他很小,獯鬻很大,那就只好凡事顺从他,我做你的臣,可以吧?做你一个小小县的县长,这样可以吧?因为你一个做王的人,你的目的是为了要养百姓还是要争地盘,这得想想对吧?各位你一个从政者,你是希望坐上那个位置当代王,还是希望为百姓谋福利,你得想一想,做一个国家的国君,到底是要巩固我的地盘,还是说因为我当他们的国君,所以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护佑,你得想想,所以如果你的目的真的是为了百姓,真的是为了治民,那这个权衡下怎么能让百姓更安然,你得想想,那就是“智”的所在,勾践事吴也是一样。


子张问明:明其实就是指明理的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谮就是挑唆是非的谗言,浸润就是像海绵泡入水里,这就是浸润,那个水不时地往里面侵,侵夺进来,这是个比喻呀,比喻有个人一直在你耳根旁,一直说一直说,说那个人怎样、怎样!说久了,你是不是就像那个海绵,那个水已经渗透你的里里外外,为什么?因为他所用的能够浸润你是肤受之愬,肤受之愬就是他说的那个过程里面,流着眼泪,那个愤恨,那种感动,有没有?那个义愤填膺让你动容,那种苦愬,就是苦愬,不行焉,虽然他这样说很可怜,虽然他这样很动容,但是还是不跟他走,为什么,因为我要看看他这样合不合理,我要听听看他说的话到底合不合理,好比有个人说,那个张讲师以前说我自以为是,他并且也说你自以为是,说得很动容,很委屈,各位,自以为是的人多不多?多的是呀!我说你自以为是你应该怎么想?我有没有自以为是?他说我是哪一个环节,我得去请问他,请他给我指点指点,那个是君子曰,是这样说的,小人曰会怎样说?你说我自以为是,他凭什么说我自以为是?他自己有没有自以为是?对吧,他可以这样说,那是小人曰嘛,然后呢,他又说,他也说你自以为是,请问各位,这一句心思是什么?这就是浸润之谮这就是我的切身,你也是这样,肤受之愬,我跟你证明,有没有?肤受之愬,不行焉,为什么能够不行?因为有明。君子如果听到人家说,你自以为是应该怎么样,是不是应该赶快去请义,不过天下这样的人有多少?真的是很少,所以不明的人是大部分,然后呢,经过这样肤受之愬之后,义愤填膺有没有,两个人都义愤填膺这种情况很多,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可谓远也已矣。算是有点见地,那这种浸润之谮,肤受之愬,是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要做一个明人,碌于是非,可以进得去,还能明辨是非,还能不随那个被挑起的情绪起舞,那个就是“智”的当下,能够常常在自己的内心说,君子碰到这个情况怎么办,君子怎么曰,那就是明,这是智的时候。   


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能够碌于是非,能够明了是非,能够明断是非,能够化解是非,这些就是所谓的智,能够化解是非的时候甚至去扶助受害者的时候叫做义,所以在是非里面要谋得义,各位要不要智呀?那一定要智呀,不然你帮助的是什么?是不是很头疼,智就是保证我们能够往对的方向前进的一个保证,所以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能够明辨是非,能够仗义执言,能够化解是非,这些都是所谓的智,所以这是阶段性的问题,要你远离是非是阶段性的做法,要你管管是非则是在你成熟之后的做法,把心定下来,君子怎么曰,这个情况君子怎么曰这很重要。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说,诚啊,内在的真诚,内在的明,明跟诚是一样的,内在的真诚,不是只有诚自己,不是只有观照实相而已,不是只有顺性无为而已,还要成物,成物是什么意思?就是成仁,我能够观照实相,能够行我的仁义,我要不要帮助别人啊?也要能够帮助别人啊,那个诚才有出来,我自己的事情能够平反,更够完成,我要不要帮助别人?也要啊。我自己的是非能够辩驳,我要不要帮助别人辩驳他的是非呀?也要呀。那些就是所谓的成物,所以成己是仁的表现,成物则是智的表现,为什么?因为成物的时候你要碌于是非,你要听是非,你要去决断,你要去权变,而且你还要去行义,所以呢,这才是智的表现,所以修行不能只管自己,一定要兼具于旁边的人,要能够兼善天下,好的事物不能只有自己揽,我们还要想到别人,也要让他们分享到好处,这就是所谓能够修身之后,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这个才有志可言啊。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这边谈到知,务民之义,就是说为政者应该做一些有利于天下苍生的事情,纵使日理万机,耗费心神,也应当要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务民之义,只要让百姓能够按照他们的四时、八节应该做什么事,不要违背他们的农时,要抽调民意是时候要在他们空闲的时候啊,等等,这就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才算有智,但是要而远之也才算有智,而远之的意思就是说不求,不是我们要主动求他,我们天天主动的求神,主动在媚神,主动在不断的拜拜,然后拿了香不断在祈愿,有没有?不做这些事,要敬鬼神,不是叫你不要敬,要敬他,因为鬼神是存在的,而远之,这才叫做智,因为能够敬鬼神,又能够远之,就表示知道有性理的存在,就表示我们知道我们还有一个法身的存在,但我们又知道说要成就这个法身要求自己,而不是求别人,这可谓智矣,给我们修行人来说,不上玄好奇。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什么智者乐水呢?所谓智者就是人之权变,能变通,那个水呀,最能变,最善于变通,随方就圆,智者乐水,倒不一定智者整天跑水边啊,智,要懂得推他的相,不要着相,仁者乐山,倒不是仁者喜欢爬山,仁者不能玩水吗?也可以,智与仁的分界不在于山跟水,为什么乐山,山是比喻厚重、踏实、土德。


这个仁者,仁不一定能够智,智是有了仁之后在动态中还能够持着那个仁,那我们就可以说他是智,这样各位了解意思吗?所以智也是要依于仁,但仁未必智。刚毅木讷可以近仁,但未必智。

智乐什么呢?乐水,善于变通、随方就圆、洗涤万物。牺牲自己去洗涤万物。自己还可以净化自己,有没有,上善若水,因为什么?因为它智。


智者动,人在动中,不失于己。仁者静,在静中不失于己。所以智是在以仁为基础上,在更跨越、更超越、再往上提升一级。所以我们希望我们修行训练的人,当然初步是要以训练仁者为第一要务。但接下来我们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都能办事,对不对?都能够为天下苍生而尽上一己之力。因为有你的存在,那个附近所有的人都能够化解他们的恩恩怨怨,能够更平和,这就是所谓的智。所以智者动仁者呢,仁者静可以,动则失己。

                                                                                


子曰:智者不惑。智者是明辨是非的,智者是不随境遇或七情而起舞的。智者是不会随着“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而迷失他的方向的,叫做智者不惑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可以跟他说些更深的道理,而我却把更深的道理藏着,这叫什么?这叫失人、这叫垄断、这叫独占。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个深的道理给初学一听,一听就颠倒,一听就死,中毒身亡,有没有?应不应该给他?不行。这个时候讲就叫做失言。

所以说教材要不要分级?要分级。那平常我们讲话也是要一样,讲到三十三天外的事情不是没有。讲给那个去过的人听,其实讲不讲已经没多大意义,对不对?讲给那个没去过的天天讲,那个叫做什么?失言。不可与言而与之言,那个叫做失言,该讲的时候点一下。所以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他会看他的才气来讲他该说的话。什么场面该说什么样的话。

也因此说一代的明师,当场讲课的时候,各位,可以讲什么道理?你想想看,他每开一堂课,他总是希望所有学生都到,对不对?当学生都到的时候,里面有很高成的,有很不成的,对不对?各位,他当着讲台讲,能够讲什么话?都是大家可以听的话。私下叫来讲的那个是什么话?那个是分阶级的话,这个要了解哦。所以你所可以看的到的教材,通常是一般性的。我们现在在经典上,儒家的经典也好,道家经典也好,你甚至到佛家的经典也好。各位,你现在所看的到的经典,到底是有多深啊?其实它都是一般性可以告诉大家的话。这样各位要了解哦。

真正深的东西哦,在性理心法内,还有一些没有办法让一般人能够了解的事物存在。智者是这样,他能够懂权变,他能够识时务,能够知进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智的另外一层面,你要懂得为自己设个栅栏,为自己设个戒律,来保护自己。你住在一个里,这个里最好是有仁风的里,有几个贤人出现的里。有没有?坐在这里是不是很好,这样才美啊、这样才好、才善啊。


择不处仁,你住一个地方,你明明会受它的熏染,可是你却不去考虑它的民风好不好,这样焉得智?当然,你说孔夫子写这个当然是写的很有道理,我怎么可能为了这事而搬家,而且我搬到哪里都有坏人,对不对?这个经典是做类比。这个里啊,指的是范围,就是你所学习的范围,你所交的朋友,这些都算是里。你所接触的法,你所吃的食物,你所吸的空气,都算是里。所以说里仁为美,要都能够所接触的,所吃所喝的,所教的、所住的,都能够长养我的内在的心性,这个人算不算有智?这样就算有智了啊,那个智不一定要知道三十三天外的事啊。


孟子曰: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说仁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所固有,没有人抵挡你,你却不去做,不是很不智吗?本来就可以生生不息,也没有人告诉你不要生生不息,你偏偏截断你的生生不息的路,不是很不智吗?这是告诉我们说,懂得守着你的仁,懂得守着你那个清真的道路,这就是最大最大的一个智慧。


孟子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想要做一个高的东西,怎么样做才会高。在丘陵上搭不是更高吗?各位,对不对?你想要做一个无线电发射塔,你从山谷里做的再怎么高,结果还是很低啊。对不对?你就找到山上去做,只要三尺高就很高了,不是吗?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呢,必因川泽。想要挖个井,你到中岭山山顶去挖挖看,挖了六百米,还没出水。对吧!你要从哪里挖,找山谷下挖,可能挖三米,冒水啦。这样是不是比较快。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想要为政,可是不了解先王的架构,先王的道理,先王怎么样治民。可以算是智吗?这个话是在说什么,当然他不一定说给为政的人听。譬如说,想要修一个道德学问,去亲近圣贤的经典,那就是为高因,然后在丘陵上做。说有智慧的人说的话已经这么高了,你想要更高,各位,你要从哪里才能够更高?你要踏上他们的肩膀,你就能看到很高很远,对不对?


你想要学习一个什么法,你不懂得去请益大人,请益有学问的人,请益有德性的人。你却在那一边君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各位,算不算聪明。你修道专交一些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人。你算聪明吗?不算聪明,就讲说请益于人。

我以前在教性理心法,常常听到这种话:他行,我自己也可以呀,对吧?各位,你们学了很多年,你想想看,自己也可以的有几个?很少,不过我相信他自己一定可以呀。不过,这个话心中必有一物,各位,你相不相信?对吧,他是可以的。因为我可以,他一定就可以呀。但他为什么要绕这么长的路?因为他胸中有一物,正在里面作祟却不能发现。


所以要告诉各位的就是说,亲近圣贤的经典,亲近已经深入的人,你可以非常省事。这是非常有智慧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在生活中禅修

若我们训练觉知,醒觉地去细心观察一切悲与喜的因由,便会发现原来这些情绪都不是周边的环境所带来,而是我们对周边的环境有种种的预期,这些预期就像一个勾,把两者连系。...

by:明伟居士

论语在生活中的智慧

继《论语的生活智慧》之后,为解决上传更新问题,新开的专辑,内容延续之前,叶子继续为大家朗读论语的生活智慧。希望原来的小耳朵们能持续关注。谢谢。

by:Jenny_叶子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有一句英谚说:“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孩子是上天的福赐,请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他的一切来自你,你的态度会塑造成最后的他...

by:小敏100分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

书名: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作者:洪兰,蔡颖卿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时间:2017-05ISBN:9787569914160

by:童言童羽

致隐忍在生活中的我们

共情单曲《致隐忍在生活中的我们》,由银越创作词曲,再度联手制作人卢柯翰。歌曲以更贴合情绪的旋律表达形式轻声吟唱出无限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寄托。作为沉淀了一年之后的2...

by:华语音乐

《易经》在生活中的运用

《易经》为中国文化之始脉,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易经经过伏羲老祖作先天八卦,周文王演绎后天八卦,最后经由孔子作注而成。今有小杨树根据九宫八卦原理去推演事物相生...

by:杨万鲤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