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武王告誓天子的常道

2023-05-23 18:30:2011:12 3718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尚书
声音简介


带领百姓遵循天道,是为君的职责所在,而纣王却示范给天下自己逆天而行的败德,不配为君而称独夫。
上天仁慈,要降威伐前,都会给相当合理的改过时间,毫不改过,则伐;武王效法天道观政两年,但纣王仍不知悔改,遂以百姓之名讨伐独夫。
赏罚分明天之常道,这次伐纣,论功行赏,不尽责,刑罚加身。“讨伐成功是文王的德行功业圆满,失败是我武王一人缺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华人的德性,思想,品格的根源就在《尚书》里面。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说这个独夫他的名字叫受德,后来大家都念纣,为什么叫独夫?因为他没有君道,他就不是后,他就是丑。他是一个人,他不是代表一个国,所以叫独夫,独就是一个人嘛。这个商纣只配称独夫,他不是我们的君。所以在孟子的文章里面,不是有学生问孟子吗,说:“听说这个武王伐纣,有吗?”

孟子说:“有啊!”然后学生接着问说:“那以臣伐君可以吗?”那孟子说:“只闻伐一个独夫,没有听说伐君的。”为什么?因为纣王的作为一点都不配为君嘛,没有为君的事实,各位为君是不是要治国,为君要带领百姓去亲近老天的潜规则,不是吗,对吧!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是因为他比我们早摸清楚老天的个性不是吗?然后带领我们不要去触怒天威,然后并且得到好处。是不是这样啊,那五教圣人就是这种人。像如来佛,他知道怎么样会造业,还告诉我们说怎么样能够积德而避免造业,是不是?是不是摸清楚老天的个性,让我们从老天的个性里面得到好处。这就是君嘛,那你为君已经不做这些事,整天在取悦一个女人,那如果不叫独夫那叫什么呢?就叫独夫啊!

洪惟作威”,就是大作他的威福,去杀害无辜叫做“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这个独夫就是等于是我们累世的世仇一样。他呢不是我们的后,他是我们的仇人。各位,武王不得已讲到这些时候,我们前面还讲国的,他还观政两年对不对?先在孟津大会诸侯谈到说,不得已的情况我们就必须伐纣。不过呢他还是我们的君,我们在这里孟津大会,武王也已经知道,我们给他一点时间,观政两年,两年不改我们就伐纣,对不对?是不是给他相当相当大的空间呢,这就像老天爷一样,要降一个威罚,降一个的灾殃给人们,他会给予人们相当宽厚的时间,看看人们有没有改变,好像父母要打小孩,那个时候手举起来已经快要打到屁股上,然后犹豫又犹豫,犹豫到实在是不得已,好好揍你一顿屁股,有没有?这差不多是像这个味道了,是一种非常仁慈的宽容的做法啦。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我们一个人如果要立起德行,就要想办法让它怎么样快速滋长。“除恶务本”,如果想要去除恶的话,就要想办法要连根拔起,那个本就是它的根本。除草要不要斩根呢?要把它的根给除了啊,你不除根的话呢,那个草永远都在长。所以“除恶务本”。

“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所以今天呢“予小子”,就是我这个小子啊,就是不孝之子,就是武王啊。说我这个小子啊,“诞以尔众士”,说以各位的将士啊“殄歼乃仇”,诞就是大,大大的运用各位的力量。殄跟歼都是灭绝的意思,要来这个除去我们的仇人啊。就是指纣王的意思。

“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说你们这些众将士呢,“其尚迪果毅”,迪就是道,前面讲过好多次,但是道就是道,为什么要讲迪呢?因为它还有个意思,它就是进,说引导一个东西往前进而合于道叫做迪。所以它有很多重的意思在里面。有时候我们讲简单讲道,有时候讲简单一点讲进,看前后文来解释他的义涵,其实他是引导一个东西向前进而合于道,就是这个迪的本意啊。那么这边说“其尚迪果毅”,尚迪什么意思,这一次就是要去伐纣,伐纣是战争。战争杀敌是以进为道,所以尚迪就是勇往直前的意思,以勇往直前为道。就是勇士要杀敌的时候的决心,果毅果敢强义,就是坚强决绝,然后一定要做到底叫做毅。我们说这个人很有毅力,对不对?很坚强要做到底,要让结果出来我才罢休,那很果决,叫做果毅。“以登乃辟”,登是成就,说来成就你的国君这次所立下的功业,辟是法,在这里讲的是君,就是借助各位将士的力量勇往直前,辅佐你的国君,成就这一次伐纣的功业,就是这段话的意思。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说如果这次的伐纣呢,建大功的必有厚赏,这就是所谓封建的由来啦,能够建立很大的功业的,能够带兵带得非常向心,那这个人必定是有领导的才华,对不对啊?那这个人就有厚赏,那厚赏不外乎就是分封了,给他地呀,给他爵呀,这就是所谓的厚赏。“不迪有显戮”,如果你面对敌人的时候不前进,去尽你的将士应有的本分,“有显戮”,那会有刑罚加身,叫做“有显戮”。这一段也是告诉我们赏罚分明,这是天之常道。

“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那个时候叫周国,还不叫周朝,那个周国之所以能够有三分之二天下的诸侯来投靠他,归附他;“惟我文考”,那都是文王的德泽的感召。为什么叫做考呢?父亲过世叫做考嘛,古人讲如丧考妣就是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说文王的德就像日月一样啊,让四方的人感受到温暖,让四方的人感动。“显于西土”,在这个纣王力量所不到的地方,在西岐这个地方,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功业。

“惟我有周诞受多方。”那所以呢,我们周国呢才能够接受到了这个纣王的那么多的诸侯,有三分之二的归附,这个受就是纣。好大大的接受了纣王那么多的诸侯的归附,叫做“诞受多方”。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予克受”,说今日伐纣,如果我们能够战胜了纣王,那个受就是纣王,克就是战胜,我如果能够战胜纣王。“非予武”,不是我武王一个人的功劳。“惟朕文考无罪”,那是因为文王的德行的圆满,从不得罪于天下,其实是造福于天下了。这边是谦虚的说无罪了,文王哪里有罪,文王天天都是造福天下的吗?也不能说因为文王的这个功业满天下。自家人这样的夸辞了吗,所以说“惟朕文考无罪”,所以得到天佑人助了。

“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如果纣王竟然战胜了我们呢,那不是我的祖先文王有什么德行缺失,“惟予小子无良”,那实在是我的不才所致。是我一个人所造成的,不怪罪任何人呢,这个虽然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附他,都跟从他,但是成败还是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而不推责任与任何人,但是有功劳呢,要归咎给所有帮助他的人。为什么三分之二的诸侯都投靠他呢,是因为文王的关系而非武王的关系呀,各位武王如果没有文王呢,人家是不会归附他的啦,他当然也很了解这些点,不过武王非常有德行是对的,但是即使你非常有德行,但是人家不认识你,你有德行还是一个人而已呀。他能够得道多助啊,就是因为祖上的德泽的庇佑所感召而来的,好这个就是伐纣之前,接近最后的誓盟了。然后来告诫所有的将士们啊,为什么要伐纣的原因啊,再重新细数一遍,让大家印象深刻,这不是一个臣罚君,而是一个百姓伐一个独夫。好!这就是儒家的思想。

常常很多人批评儒家说是帝王的马前卒,所教的这个忠孝节义,无非都是为哪些独夫铺成一个让他们为所欲为的道路。他们完全不了解这个儒家,把他们的精神都放在《尚书》里面,如果仔细研究《尚书》,你才能够了解儒家,他们修齐治平,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所依循的这个精髓呀,到底是什么啊,就是一个看起来跟我们现在的人无关,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要了解整个中华文化,它的根源啊,他们的思想,他们所秉持的德行,所秉为何啊!这个除了《尚书》以外,你几乎找不到根本的啦。所以就是华人的德行的根本,华人的思想,华人的品格,他的根源就在这个《尚书》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蛛丝马迹。也就是我们说博大精深的地方,我们说中华文化是礼仪之邦的地方,我们说中华文化有很多优于外国人的地方,然后那些精神得要从《尚书》里面再来寻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黔首乙

用现在的流行词,纣王就是个舔狗,当舔狗没我好结果

Ai爱华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大)以尔众士,殄tian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进而和于道)果毅,以登(成就)乃辟(法、君)。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呜呼!惟我文考(父逝)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纣王)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儒家精神修齐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都在尚书中

云南深宁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听友71800028

看了《尚书正义》,又抄了一遍原文,再来听,就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