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治国除了明德还要慎罚

2023-05-23 18:29:4417:24 3101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尚书
声音简介


周公劝告康王,如果有诸侯来访,与其交换法治心得,交流殷朝商汤留下的美好风范。判决跟事实要相吻合,国君掌握生杀大权,不要乱用刑。古圣先贤对百姓非常重视,对刑罚的使用非常慎重,不乱用刑杀。周公劝勉康叔到新的地方治理,要入境随俗,从古法里面挑好的执行,用法治,不用人治。要谦虚,时时自省,不要用个人的意志用刑,除了明德还要慎罚。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上一回谈到《康诰》里面说治国不外乎两个原则,一个就是明德,那一个是慎罚。那么现在就来要讲刑罚的事情,我们继续往下讲。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那么什么叫“外事”呢?就是外地的诸侯、外土的诸侯,奉着王命,到这里来叫做“外事”。跟他同阶级的都是诸侯的,那么不同国的国君,那王有事,派他到这儿来叫做“外事”。“汝陈时臬,司师”,“陈”就是叙述,套句我们现在比较通用的话就是分享。那“臬”是什么呢?“臬”是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那个柱——一个杆子,就是竖在一个场里面,然后太阳光照这杆子在地上不是有投影吗,对不对?那投影的地方就可以知道说现在的时间了。那是引申为法度或准绳的意思,叫做“时臬”。那“司师”,“师”是什么呢?“师”是军队,其实就是众人的意思。《易经》里面有一个师卦,有没有?既代表老师,也可以代表大众,这边所谓的“师”是大众。这整句话在说什么?就是说如果有外事的诸侯到这儿来,那么你可以跟他陈述当时你这边用的刑罚,比较有益的刑罚,让他能够去带领他的群众,去师募他的群众。意思就是说,交换一些优良的法治的心得的意思。

“兹殷罚有伦”,那为什么说你要跟他分享呢?因为你现在所要去主宰的地方、管理的地方,就是当时殷朝的后代嘛。殷朝在这个地方有很多以前商汤留下的非常好的治国风范,“有伦”就是有次序、有道理的。那么,把这个殷朝殷家当时很好的这些典型的风范,也可以呢跟他们探讨,把这些心得跟他们交换。这意思就是说治国不是只关心自己的国家啦,有很好的做法、很好的法制,那么也可以跟同样是领导阶级的人互相交换的意思。这里面有隐微透露出一个意思出来了,就是说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周朝了,但是当时应该是一个邦联制。天子虽然说天下都是属于他统辖,但其实诸侯他是完全自治的,套句我们现在的话说是自治区,有没有?当时的诸侯比现在的自治区的自由度还更高了,因为他只有朝贡的时候,每几年固定朝贡天子一次,对不对?这个是固定的。朝贡也没交什么税,就是贡一些他们的土产,然后叙述一下他这几年在这里的为政呢,他的碰到的困难也好、他的政绩也好。其余的天子——说实在话——天子只是说要天下安平而已,不要求说他们要缴什么东西,没有的。

所以虽然是现在已经在周朝了,可是问题是这一块地方现在是康伯嘛,对不对?叫你去治理的地方,是整个有殷朝的遗风的地方。商汤当时是个圣贤呢,那相信有很好的良风善政现在都还存在着。所以这种透露出一种——虽然成王他只是一个统治者,周公他也是一个制礼乐的人——但是他对于古圣先贤留下的美好风范是非常敬重的,略略你可以闻到这一点的味道在里面。

“又曰:‘要囚。”这个“要囚”是什么东西呢?是审查囚犯的供词。犯人犯了错被抓起来了,那当时有什么证据,他有什么供词等等等等这一些审查就叫做“要囚”,这个“要囚”就是作为断狱的准绳嘛。是不是现在有什么证据,然后就马上断案了?

他说:“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服念五、六日”,就是得到这些证据,得到这些供词,然后呢拳拳服膺再左思右想的还要酝酿个五六天,你要想说合不合理。各位冤狱是不是也常常发生呢,对不对?那不要造成这个冤狱,不要拿到了,然后你觉得十拿九稳了,你马上就要判,先思想个五六日。“至于旬时”,“旬”就是十天嘛,那甚至思念更久,五六日甚至到十日甚至到几个旬都没有关系,一两个月都没有关系。如果有疑问哪里想不通,放着比冤判好多了吧?拖都没有关系呀,因为有疑问,没有疑问当然就要判了,有疑问就要想。“丕蔽要囚”,“丕”是大,“蔽”是什么呢?“蔽”是切中,为什么“蔽”解释成切中呢?说“《诗经》一言以蔽之”,有没有?“思无邪”,《论语》里面是不是这样讲?那《诗经》到底讲什么?孔子说“一言以蔽之”,一言以蔽之那个蔽,一言就可以切中《诗经》在讲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个“蔽”完全遮掩住,就是切中的意思。说“丕蔽要囚”,说思量了这么久都贯通了、合理了、没有疑问,然后呢才来断他到底应该服什么罪。要使你的判决得当于事实,判决一定要跟事实相吻合,你是完全了解这个事实而作判决而不是有疑问,然后为了交差,所以我作这个判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期盼一个国君他掌生杀大权,千万不要有滥刑的事情发生。你可以看得到说这个周公、古圣先贤,他们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自由啊是非常非常的重视的。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然后周公又引成王之名,来对这个康侯说汝陈时臬事”,说你应该要陈述这个刑书,以法规来行事,叫汝陈时臬事”。“臬”,刚刚讲过了,“臬”就是准绳的意思啦,其实就是法。“罚蔽殷彝”,“蔽”刚刚讲过了,就是切中。说你这个刑法断狱要切中殷家殷朝所留下的这些好的法则了。“殷彝”,那个“彝”就是常法,殷朝所留下的常法。入境随俗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进了一个国家,现在康伯去接掌这个国家,对不对?那去接掌,一去就把人家所有的东西全部拿来改,百姓不习惯,内心也会嘀咕,对不对?顺着他们原有的这个国家处政的方式,然后来给他做适当的延续或发扬,这也就可以了。所以“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就是说使用殷家旧的法典里面合于义理的刑、合于义理的杀来断狱。所谓的“刑”就不是判死刑的了,“杀”就是死刑的。不过“杀”这个字前面我解释过,它广义来讲就是断狱了,这个适当的罚则,适当的刑罚都可以叫做“杀”,但是那个“杀”不是一定把他杀死的杀了。就是合于义理的我们要留着,那不合于义理的你可以去改革它,这个意思。你说那我怎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那没有疑问的,大家都认为好的我们先留下,大家有疑问的我们可以先搁置,对不对?用没有疑问的那部分那也就可以了。

“勿庸以次汝封”,这个“次”就是迁就的意思了,就是它不是第一等选择,它是第二等选择,叫做“次”。在古书里面这个“次”哦,军队驻扎在外,那个营地就叫做“次”。这个意思就是说他不是第一个所居住的地方了,对不对?他第一个居住的地方就是他的军营嘛,对不对?军营驻扎都有一个是长久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如果今天行军一出去,每天住的地方都不一样,对不对?那住的地方就叫做“次”。所以“次”就是第二等,意思就是说将就将就迁就迁就,大意是这样的。“勿庸以次汝封”,就是这个法,你要去从古法里面挑出好的,因为这个刑很重要,你不要滥刑。从古法里已经用了那么多朝代,用了那几百年、几千年都没问题的,你把它拿出来用,迁就法而不要迁就你封这个自己的一个人的意念。这“勿庸”,“庸”就是用,不要用这个刑罚来迁就你一个人呐,封就是康伯的名字嘛,对不对?这言外之意就是说最好是法治不要人治啦,意思就是这样。其实说要法治要法治其实也不是现在才讲嘛,对不对?这个古圣先贤早就讲好了,而且是要从古圣先贤很多的法则里面叫他去去筛选,叫他去选择、去判断。然后进到人家的国家,还要说你不必急着改。你把周家的全部带进去,殷朝的子民肯定是反对,为什么?因为殷朝被谁灭掉了,是被周家灭掉的,对不对?你延续殷家的用,然后当你用的不错的时候,别的国家的诸侯来你这儿,奉王事而来,如果用得不错,你要分享,让他们国家治理得更好。那你要跟他分享的东西是以前殷朝人家就用得很好的东西,对不对?你可以看周公讲话顾虑非常周全啦,不是一个很专断独行的人呐,他也希望他们能够行事有所遵循,都有法则。“勿庸以次汝封”,不要用一个人的意思来断生断死啦,最好是有这个法则。

通常大的刑案才会到帝王那边啦,到帝王那边呢,他就劝他说你要思考,不要以为大家跟你报告都没问题,你要先串串看,这样串起来,他那个犯案的过程合不合理。因为有的是被强给栽赃的嘛,对不对?像现在国外很多这种地方,机场你去买个免税烟,上面不是都有条码吗?条码都刷了,没有问题就要走了,走的时候人家小妹又在口袋里塞一包烟给你,说送你的。然后你一出去的时候就抓起来,抓起来直接进监牢先关几天,不给你吃不给你喝的,就跟你讲说大概缴多少钱就能够放出来。那问题是你犯罪啊!你犯什么罪?你说我有犯什么罪?你有一包烟是偷的啊,不相信我带你回那个商店,那个小妹也说你偷的啊。各位,你能怎么样?塞一包烟算对你客气,塞一包白粉你会怎样?所以很多啦,不是一次两次,这个是天天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机场、海关发生的事情。那这个人说我没有啊,我只是去买一个,而且她是自己送我。她是自己送你,要不要有证人?她送你你要有证人,你找她的时候,她说是他偷的,可是你要串这个过程。

如果每天都有人检举这个,你是一个地方官,你要不要想,我的公务员是不是出问题?要不要想想看?没有,问题是他们的地方关系也有分赃的话,这个事情就很复杂,是不是这样?所以刑杀要非常非常的慎重,古圣先贤都非常慎重。那要叫一个人去当诸侯,千叮咛万叮咛那更是慎重。我们现在的人不了解古人,我们总以为古人就是一些呆头呆脑的人在当帝王,我们老是观念里面都是这样。自从清朝败亡之后,我们的残存的观念好像当帝王的,好像都是没知识的、不体恤人民的。你好好把《尚书》读一读,你就发现不是这一回事情了。古人是非常聪明的、非常爱民的。

“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乃汝尽逊”,“逊”就是就是顺着理,“时叙”的“叙”就是按照次序。说你做事情不但依法,即使你所行的全部尽了人情义理,可以说样样都有次序了,“惟曰未有逊事”,但是你犹当自己要说检讨看看我还是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顺人情义理的地方。你去当诸侯你要记得,就算你所有的事情做的都是依理而行,都是人家都说有秩序,你自己还是要常常检讨说看看有没有不合理不合次序的地方。这个意思就是说有余若不足了,你要谦逊,你要时时自省,千万不要志得意满。我感觉周公这个时候派康伯出去,有点像要嫁女儿之前的心情,千叮咛万叮咛,恨不得所有的经验,该注意的全部交给他,有点这种意味了。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说“已”,说哎,已乎也就是哎,“好吧、就这样吧”,就是这个“已”的意思。这种已用在不好的地方就是一种叹息,像现在是要他去做康伯,那也不是用在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说就这样吧,有没有?就差不多这个意思噢。“汝惟小子”,说为什么我选择你这个小子去当方伯呢?“未其有若如汝封之心”,因为他人没有像你这个封一样,那么样具有德性跟善行。康伯是方伯,方伯的意思就是所有诸侯里面的有征伐之权的人呢。那个是所有的诸侯哪一个人对王室有二心,他就可以去征伐他,哪一个人做得不好,天子不用出面,那个方伯他就可以出兵,你要知道是这样。为什么这么多人选你做方伯呢,原因是没有人像你有这样的德性跟善行。

“朕心朕德,惟乃知”,说此刻我的心、我的德,我对你有满满的期盼,希望你能够胜任,希望子民因此而受惠,这种心意是你所知道的,叫“朕心朕德,惟乃知”。那以上这一段就是在讲周公对于刑罚的慎重来面赐康伯,希望他去领导一个国家的时候,除了明德还要慎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云南深宁

  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   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