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孔安国做《尚书》序,介绍了为何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在位者做的正,就垂衣裳而天下治。此学问最可贵的是在日用伦常间可落实,是长治久安之道。
《尚书》是修到明心见性的活着的佛,圣人写的。所以孔子三千之徒,并受其义。秦始皇焚书坑儒。

《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於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殳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这个“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一小段,“即谓上世帝王之遗书也。”所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那么后世的人看到这些字眼呢都是混掉了,对不对?因为你都没看过哇,哪有这些字眼呢?其实这是经过孔子整理之后呢,这一些字眼就不见了,在孔子以前的这些时代呢,这些东西呢是大家所习以为常的。

那么在《孔子家语》里面也有提到这一段嘛,说当时的楚灵王非常的骄奢淫逸,有没有?然后呢他有右宰相跟左宰相嘛,然后这个右宰相呢,子革可以在那个楚灵王旁边试坐,然后呢这个左宰相呢刚好从楚灵王前面“趋而过”,这是快速走过,然后楚灵王就跟这个右宰相——子革——跟他说,说:“这是一个良吏呀,这很好,很好的官呐,子善视之,你要好好对待他,跟他学习。”那为什么呢?他说:“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个在《孔子家语》里面我讲过这段,各位不晓得还有没有印象啊,就是讲古代的很多书都可以证明到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是指上世的书啦。覩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覩())史籍之烦文。惧览者之不一。”那么这边谈到先君孔子,因为孔安国是孔子的第11世孙,他说先君孔子就是讲说我的祖先孔子的意思,那么上尊孔子为先君呢,因为他是他的先人的意思啦。孔子生于这个周灵王的时代,然后周敬王的时候过世,刚好这个就是整个周朝快要崩溃的年代了,那就是非常末期了。

就像我们过去的满清的末年有没有,差不多那个意思。

“史籍之烦文”,那么这个历史以来传承的这么多的书,就是“史籍”。“之烦文”,为什么会“烦文”呢?因为史籍不一定是先王的正史,往往呢还穿凿附会着后代,有很多好事者,自创啦、自作啦,发表他特殊的看法啦;然后呢他在旁边也不会注解说这是我的浅见,他也不会这样注解,对不对?他就直接把他看法插在那个正文里面呐,然后呢古代呢这个要改个字,不简单的,都要竹简,对不对?然后竹简——战乱的时候——往往那个绑的绳子就散了。好,等到战乱结束收起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哪一支要插到哪一支啊,这个事情是常常会发生啦,因为跟我们现在印的纸张不一样,输入电脑不是很简单吗?输入电脑各位现在也发现一个困难,就是那个字常常打错,这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问题欸,经典字一被你打错之后,后世的人再看到,他一再上网搜寻,然后就出现了十个版本,那这个版本,他最后他就不知道哪一个版本才是真的,你看这是不是很麻烦?这种现象就跟当时“史籍之烦文”一样,有的人看到这里呢,他就觉得呢,他见识其实很简陋,但是他就喜欢眉批,这一眉劈呢一下去,后世拿到他这一捆的史籍的人就不知道哪一句是正的,哪一句是歪的,对不对?所以“惧览者之不一”呀。孔子呢很怕,很怕后世的人呐,在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因为个人表述不同,所以最后都失去这个先王所谈的原文的真相。

“遂乃定礼业,明旧章。”所以呢他就开始定礼乐,过去也有很多很多篇了,那么把不适当的假的呢就把它删除掉,把它修一修啦,叫做定礼乐。本来礼乐先王本来就有留下来,把它修正一点。“明旧章”,让旧有的礼乐呢就更明白。

删诗为三百篇”,那诗经本来有九百多篇,这个诗经都是从各国搜罗来,民间在唱诵,在赞美或褒贬当时的时政的一些诗,有的也比较骄奢淫逸,不适宜后世的人呢来阅读啦,那就把它给删了。有的是捧过了头了,好,有的是贬得太厉害了,就把它给删了,所以最后删到为305遍,后来又丢掉了五遍。现在市面上大概现在的《诗经》就是大概300篇。

“约史记而修春秋”,“约”就是呢把那些浮藻的统统把它拿掉,叫做“约”。把这个史记呢让它更精准化,不要后世的眉批又上去了。然后呢修《春秋》,《春秋》本来就是一种历史的记载,因历史的记载而来说君子看这个事情谁对谁错,那由孔子来整合、批注就叫做修春秋。

“赞易道以黜八索”,赞就是辅佐的意思,《易经》本来有先天八卦有后天八卦,创在伏羲氏跟这个文王,然后呢古代历代以来圣王呢有简单的卦词,那么到周公的时候呢有爻辞,但是世人要看这个呢很不容易懂,常常呢误入歧途因为太深了,那孔子就把它赞,赞就是写了十篇补述所以加上了这个小象辞,然后彖辞等等把它加上去,那十篇的补述,就是这个上下系辞传啦,《说卦传》、《杂卦传》等等等等,就把它给补述上去,所以后人有办法学这个易经的道理,然后呢比较不会入于歧途,那就是靠这个孔子赞易道,那么易道既然已经有了,然后呢十翼也有了,自然《八索》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八索》就废掉了。

“述职方以除九丘”,另外呢,这个孔子呢还有这个讲述《职方》,但是呢各位一定没有听过了,这《职方》出来之后《九丘》呢就废掉了,那《职方》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知道呢?这个《职方》在这个《周礼·夏官》里面啦,汉武帝当时他在岩屋——一种石头做的屋子里面啦,然后呢发现到、发现到之后人家就献给他了,献给他之后他就秘藏在这个皇宫里面的府库里面,所以世面上的人是不知道的。那因为当时孔安国就是汉武帝的博士,汉武帝的博士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图书馆的馆长之类的,有没有?他就有这个机缘可以去触碰到最机密的东西,他就看到了这一本《职方》了,所以《职方》出来的时候呢《九丘》就免了,但是《职方》却被这个绝版了,那被汉武帝拿到的时候呢,他又没有对外公开,反正很多东西外面没有的话,我们就秘密的把它保存起来,反正好处是自己得,这种事情常常有了啊。

“讨论坟典”。然后除此之外呢,这个孔子花好多时间把夏商周以上的所有的这些圣王所说的这些话叫坟典,对不对?三皇叫做坟嘛,五帝叫做典嘛,然后呢已经杂乱无章的呢,所有三代以上的书统统把它检讨

“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唐禹就是尧舜啦,所以从这个尧舜以下一直到这个周朝。“殳[shū](讲师读删)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从唐于以下到周朝这么这么多的这个战乱的关系,因而错乱的,然后呢他就把它给删除,好,把它给整理。这个“殳夷”呀,殳就是剪草,使那个草让它平整,这个夷就是平啦。“殳夷烦乱”,把这个繁乱的统统给它给整平了。“剪截浮辞”,多出来的溢美之辞啊,褒贬之辞啊全拿掉了,举其大纲啊,然后呢把它最机要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呢把它给提纲挈领,让这些书呢“足以垂世立教”,让后世的人知道说怎么做人啦,怎么经营天下国家了,怎么长治久安啦。

“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那么现在这几个字就是提到《尚书》的体例啦。因为他前面不是谈到嘛,他是“讨论坟典”,对不对?”坟典就是古代的三皇五帝亲口——圣人在位——说的言论,也就是现在《尚书》里面的精髓啦。所以“讨论坟典”之后所收集下来的呢就是现在的《尚书》,而《尚书》里面的体例就是他的大例有十项,现在谈到了“典、谟、训、诰、誓命”,这是其中的六项,比如典就是像第一章《尧典》啊,第二章《舜典》啦,就是叫做典了啊。刚刚前面是不是讲那个五帝的经叫做典呢?那也就是说尧舜这样的圣人与五帝并列的意思,称为典。《谟》,譬如说里面有《大禹谟》,有《皋陶谟》,训比如说里面有《尹训》《高宗之訓》等等啊,这个诰呢譬如说有《汤诰》、《大诰》等等,誓呢有《甘誓》、《汤誓》等等;命呢有《毕命》、《顾命》等等,我刚刚讲的这些都是《尚书》里面的篇名啦,那除了这六者以外呢,《尚书》的体例其实有十种,这六种之外还有征、贡、歌、范共四种,这样加起来呢总共体例呢有十种之多了。

“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那为什么孔子要这样做?你所以“恢弘之道,示人主以轨范”就是要把这个道把它表达明白,让人君能够呢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法、遵循的目标。轨呢就是像铁轨一样,这个火车一定要走在铁轨上嘛,对不对?你说我才不要呢,要一点变化嘛,我不走铁轨行不行?行是行啦,会出车祸啦,是不是这样,要给他一点规范,给他一个轨道可以走,你可以往哪里走?不能往哪里走就给你规范,可以往哪里走,就给你一个轨道;所以“示人主以轨范也”;“人主“就是人君。这个,各位一定知道,世上学问很多;什么学问最重要,就是该怎么做,让那个在位者非常明白,这个学问最重要,各位你不觉得吗?那么天下国家会乱就是治世者——那个在位的人在乱而已嘛,对不对?在位者一个人坐得正,就垂衣裳而天下治。他一个人乱就全天下都乱,他一个人正呢,就从他旁边慢慢正,一群正,两群正,范围越来越大,全天下呢就正了。所以有一个学问就这么伟大,它的伟大在哪里呢,“示人主以轨范也”。

欸,这个学问真的很有意思,所有的学问都教哈,你以下的,对不对?就这个学问呢教谁呀?教皇帝,那由谁来教,由真正干过皇帝的人,他们是谁?三皇五帝。

而且是圣人在位的人来告诉你长治久安的道路应该怎么做,爱护百姓应该怎么做,你要怎么做,你才不会受伤;你要不怎么做,你必定会如何的受伤等等等等这些原则要告诉你们这些在位的人,那在位的人本身不懂由谁来教他,那就三皇五帝的言说,那三皇五帝的言说已经被好事的加入很多很多东西又散乱又失传,那由谁来恢复它?就由已经修成的圣人,虽然未在位,但是有甚至可以了解对跟错的就把它重新整理。

历代以来学问错乱的时候就会从那样的圣人重新开始整理,然后呢删一删、除一除、再扶正,然后呢再传给后世,所以历代以来都会有啦。

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但写得很明白呀,很简单啦,没什么多高深的道理,但是你只要照着这样做,就是学问最可贵就是什么?可以落实嘛,对不对?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很烦,听了半天的学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落实了,无可下手啊,学问最可贵处就是可以下手,从日用伦常间就做得来,不是整天打高空,“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并且呢当时这个孔子呢把这些整理好之后,他的3000个门徒啊,因为日日在他身旁授课嘛,对不对?跟老师学习,就能够接受到三皇五帝,他们这些在位的圣贤,原来他们的修为如何?德行如何?他们的法呢是多么的实用。那么德性呢是如何的高深呢?就是常人也可以得到这些帝王应有的教化,那就是从这个孔子这个时候开始了,所以前面这段是告诉我们说这个《尚书》是很重要的,《尚书》是过来人写的,这个过来人是什么过来人?干过皇帝的,然后还是什么过来人?修道明心见性的,叫做活着的佛、叫做圣人的。然后呢,有那样的慧眼,知道长治久安之后的天下应是如何;知道你不怎么做之后,几年后几世后应该会如何等等等等,所以把该怎么做写清楚了,把该防范些什么把它给写清楚了,等等这些治世的法。

到秦始皇的时候,“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到秦始皇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样一个皇帝,那么秦王政在26年的时候他并吞天下,对不对?然后他觉得没有人像他工业这么伟大——统一了整个中国,就自己称为第一个伟大的皇,叫做始皇帝。叫秦始皇嘛。各位呀,过去在秦始皇以前呢并不是说没有统一,而是他们是以诸侯制。诸侯制就是说你纳贡可能就是一些稀有的特产或是稀有的珍宝,诸侯会贡献给这个天子。但是你要知道一件事天子回馈给诸侯带回去的永远都要比他拿进来的多,懂吗!所以古代的像这种英明的圣王,他稀罕的也不是你要送什么东西来,其实大半都是送一些土产而已,你盛产荔枝,听如说你们国家荔枝很好吃,他就送了一车荔枝来呀,他纳贡就是这些东西呀。那么秦始皇认为他到这边才同一古人是凭均享天下的心量,到秦始皇的时候所谓统一就是把它并吞,全部把它给扫平了,然后统统归我管了,就跟以前的这个诸侯制就不一样了,每一个都是他直属的属下。以前诸侯制不是啦。就是我们是合伙来经营天下的意思,就是说我是总公司,你是加盟店,有没有?诸侯就是天子的加盟店,但是秦始皇以后不一样,就是天子像总公司,诸侯就是他的下面直属分公司,是不一样的啊。这样各位懂意思吧?

好,那么到秦始皇的时候呢,因为他的言行乖张,完全是一个无道昏君啦,非常的狂妄,那他最痛恨儒生,为什么最痛恨儒生呢?因为他胡作非为的时候,旁边原始的这些满朝的臣里面多半都是读这些经典,都是明道理的儒生,这些儒生就会上去谏言,一个上去谏言呢,秦始皇很暴虐嘛,看不顺眼他就把他给杀了。殿前武士来,然后拖去就斩了,斩了之后呢,这个满朝的有读书的人是有气节的啊,他们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已,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啊,都是这样的气节的人。第二个就一步上前就告诉他您应该怎么怎么做,先王怎么怎么做?秦始皇就觉得烦,哎呀,殿前武士来拖下去斩,就这样一天斩一个,两天斩一个这样,一直斩,一直斩到第28个,就开始没有人上去诤谏,而这28个斩完的时候,满朝文武里有德性有才气,有学问的,全斩完了。好,所以至此之后他是最痛恨这个儒生的。就有人跟他建议呀,这些儒生祸害天下呀,等等等等这些,然后呢他竟然也相信。他上去之后呢就开始有焚书坑儒。骗那个儒生骗到一个地方,然后呢全部把他丢到坑里全部埋掉,对不对?昭告天下所有的这些以前的所有的经论,三皇五帝所有的经论一本都不可以留,如果你家里有要拿过来告官之后,在官的面前呢这个全部集合烧掉,我们叫做焚书坑儒嘛,就这些事情。所以天下学士啊,逃难解散,就全部散光了。

“我先人用藏其书于屋壁。”孔安国就是孔子的11世孙嘛,他说我的先人孔子的11世孙到这个第八世的时候,叫做子襄。他那个时候呢就这个刚好在这个最兵荒马乱的时候,刚好碰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这个时代呀,然后他就把他所收集的这些孔子的这些重要的言论呢藏在他的家壁里面,所以最后呢现在才有这个一些经论,我们还有办法去看得到听得到了,这也是他的先人子襄把它给留下了。

“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这个秦朝到了第二世不就灭了吗?对不对?然后呢汉朝就兴起了,“汉室龙兴”,龙兴是这个溢美之词啦,这个古代都把圣人比喻为龙或天子比喻为龙,就是说有这样的圣人的天子在位,是溢美之词啦。最主要就是说这个汉朝一开始这个开创之后,汉朝的天子对于当时这焚书坑儒的这些儒学呀非常重视,所有历史以来最重视这个孔子的学问的、实行得最彻底的、开始这个科举考试制度的,就是这个汉朝。他就开始开设学校。“旁求儒雅”,“旁求”的意思就是说索求啦。这个问得到就问,问不到就打听。就是旁求,“旁求儒雅”。到孝文帝的时候,他就在世(讲师口述为“字”)面上一直问,我说谁还要留下一本《尚书》啊,但是因为秦始皇的时候只要留下一本这样的书是砍头的,各位知道吗?所以怕死的全部的书都已经丢光了,你知道吗?他就不怕死的人必须藏了,那么这个汉室的时候呢,孝文帝想要阐这个大道,“大猷”就是大道,那个猷就是先王的谋略,希望把三皇五帝的治国谋略再把它给显现出来。


敬上

回复@敬上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义剑斩情魔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於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 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

听友457876761

请阅我写的解读尚书,齐鲁书社2018年出版

义剑斩情魔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 》,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雪自净

讲的太好了,和《易经》《中庸》《大学》等结合起来听,才知一以贯之的内涵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感恩张讲师

春春化机11

如果诸侯那么好还会有春秋战国乱世吗,而秦之后也没再采用诸侯封分制。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