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庸的功夫即是佛家明心见性的智慧

2023-05-23 21:57:3119:39 26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中庸
声音简介


不少人误以为,中庸之道就是不讲原则的折衷主义

。殊不知,中庸竟是失传了两千多年的执中精一的心法,亦是佛家明心见性的智慧。

 “天命之谓性”,何谓“天命”?何谓“性”?正所谓“人不学,不知道”,原来,这么深奥的枢机已全然藏于我们的本性当中了!


原文:中庸  天命之谓性




好,我们现在就看《中庸》,《中庸》它有三十三章,但是每一章都很短,那《中庸》有关谈到心性的体用,是非常地重要啊,把历代的圣贤,他的圣德,把它给彰显出来。


这个《中庸》的作者,是述圣子思子,子思子是姓孔名伋,他是字子思,他也就是孔子的孙子。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孔生的儿子就是伋,孔伋。那字子思,我们为什么要叫子思子呢?就是古代的这个贤达之人、大丈夫于后世有所著述,我们就尊称他为“子”,好像夫子、夫子,不是尊称一个“子”吗?所以如果我们直接称子思,好像在叫他的名字,这是不敬嘛。就好像我们如果直接称孔子叫孔丘,有没有?这就有一点不敬了,所以比较懂礼数的呢,就叫子思子,加个“子”。


他是鲁国人,那么,曾子就是他的师父,孟子就是子思子的徒弟,《中庸》就是子思所作的,《孟子》就是由他的徒弟孟子所作的。


《中庸》这篇文章,子思子用最浅显的文字,来描述心性的体跟用,把历代的圣贤,他的圣德给彰显出来。


现在,我大略解释一下的意思。是心性的体,也就是心性的基本常态,或说是心性的静态,就是心性气机未动的时候的本然的样貌。那什么样叫做动呢?一有人为的好恶,那个气机就动。


在《中庸证释》里面有这么一段短短的文字,我来举证给各位。《中庸证释》是说:性之所见于外者,谓之德;那个性是在里面的事,但是性总有一些表现呐,表现在我们言行举止上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很有德性,如果他的性维护得很纯粹,表现出来呢,我们就说:哎呀,真是有德性啊。


性之所存于内者,谓之中。那么性还没有动的时候,还没有发现出来,可是他的性依然很纯粹呢,那我们该给他另外一个名词来区别啊,这个时候就称它为讲的就是心性的基本常态。


在《性命圭旨》里面有这么一段:中也者,非中间之中,乃虚空之中。这个中不是中间的中,不是两个人在吵架,把他们的意见折衷的中,不是这个中。“乃虚空之中”,就是虚空的体。什么叫虚空?就是没有人为的好恶、没有人为的造作、没有一点污染在上面的时候,我们称为虚空。虚空就是本貌的意思,是正正当当的那个本貌,叫做“虚空之中”。


那么我举这两段是要让各位了解,说,这个字在古人的定义里面,其实就不简单,不是我们现在的人所了解中间的中,把它折衷。


现在我谈,庸是什么呢?是心性的用,什么是用?动起来的应用。“”是讲它未动的体,还没有动的时候,还没有变化的时候它本来面貌的样子,那个基本常态我们叫“中”。心性总要有用啊,不能只是挂在那里都没用啊,对不对?用起来、动起来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样貌?那我们可以顺着那个动态,还可以成用,可以成就我们的心性,还可以成事,还可以利益未来的苍生,就叫做


也就是说心性在气机动态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气机的实相,没有一点点人为好恶的助长、或压制,去干扰它,顺它的动态而能用于日常,而不生一点挂碍,我们叫做


这个字,平庸的庸,平常的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或动或静的每一刻下,或顺或逆的每一刻下,都能应用;在心性或动或静下也能运用;能够顺着外在的境、内在的境成其用,能够对己对人有所贡献,叫做成其用,这个才叫做


那“庸”这个字我觉得用得非常地好,因为它让我们了解,这个道不能离开生活,叫做道。它让我们避免离开了生活,踏入了尚玄好奇这样的错误的路径,所以特别取了一个“庸”这个字,又可以表现它是动态的应用,又可以表现它必定与日常生活中是不能脱节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字用得是非常地好。


这个“中庸”这两个字,在中华古文化里面的《河图》,一六在北,二七在南,三八在东,四九在西,五跟十居于中,《河图》就是心性的体。心性未动的时候,里面的气是怎么个运行方式,那个就是《河图》。《河图》讲的就是心性的体,也就是《中庸》的中,我们的性体、道体。那么《河图》里面的中五,五跟十,它主持在里面,五跟十,十其实是两个五,五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它由不偏不倚的阳,跟不偏不倚的一对阴主持其中。所以啊,道不失其正。虽未动,但它却非常的正,这个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河图》是为道的体,静态的时候,气机如何流行的样貌,也就是《中庸》的“”。


那么中华古文化里面还有个《洛书》,非常精深的,《洛书》就是心性的用,就是心性未动的时候,常态我们叫做体;动起来的时候必定是有改变呐,那个改变之后的气机流行的样貌,就准备拿来用,是心性的用,那也就是中的用,就是《中庸》的“”。


那《洛书》的中间呢,那个五还在,但是那个一对十呢,就是两个五它不在了,它不是不在,它实际上是散于四方。就是用在四方,可是仍不失其正,所以才叫做“”。


好比《洛书》的北是一,然后它的南就是九,九加一多少?就是十。那十不就两个五吗?中间的两个五虽然不见了,可是散在北跟南,两个一对之后呢,气就和啦。那譬如说,东北是八,西南是二,二加八多少?是十,十是多少?就两个五啊。这两个五也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就是虽然散于四面八方,可是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呢,都是十,也就是《河图》中间的那个十不见了,不见了跑去哪里呢?跑到对角相和的时候都是十。也就是说其实那个十还在,就表示说,虽然变化了、应用了,可是有一个东西它不变的。虽然已经在用了,可是它依然可以成事,那个五跟十其实还在,它依然正正当当与大道是同体的。所以呢才叫做


那么《中庸》呢,它是彰显了心性的体跟用,那心性的体跟用,就是气机不论在静态或动态中,在已变或未变前,它都不离实相。从我们观照内在心性来说,能够顺这个气机的动静,来修成我们的心,来圆满我们的性,来办好外在的事情,能成心、能成性、能成事,这个就是《中庸》的体跟用。


那么《中庸》的功夫其实从佛家来讲,就是佛家所谓“明心见性”的智慧,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的当下,也就是子思子所说的《中庸》。


所以《中庸》的用意其实是非常地深,攸关于修行其实是非常高深的境界。但是呢,因为它的用字很浅啊,反而被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给轻视了。甚至有时候连修心、修性,修数十年的人,也非常看轻《中庸》的这一篇文章,没有办法得到《中庸》里面的精髓,这个就是中华文化“执中精一”的心法之所以造成失传的主因。


常常有人问我说,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好,竟然会失传呢?因为我们的古人呐,中华文化的炎黄的先祖,用了我们最看得懂的文字,来描述一个非常切身、深邃的学问。那因为这些文字我们都懂,日用平常都在用,我们都一直误以为我们懂了,我们懂它的皮毛就以为懂了,就把它的精髓、骨干给丢了,这就是它之所以会失传的主因。


好,现在我们就看《中庸》的本文,《中庸》首章,它从第一章一直到三十三章,每一章的文字都不长,我们先看《中庸》首章,这是表达《中庸》的精神里面最重要的一章:天命之谓性。我们看首章的里面的内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个就是《中庸》的三纲领。


那我们先讲天命之谓性,什么叫“天命”?这句话最重要。中庸的后文会不会被解对,就攸关于天命之谓性的“天命“这两个字跟“性“这个字能不能解对,解对了,后面就有个头,解错了,后面就一盘散沙。所以“天命”这两个字很重要。


什么是“天命”?先天的命叫天命。这你听不懂,那么我举个相对的,后天的命叫生命,像我们现在活着,我们叫什么?生命。对吧?那落入了这个形体有了肉体之后,我们叫做生命,可是宇宙间能量是不灭的啊,当我肉体抛掉之后,我生命里面这一股能量它依然还在,那一股能量才是我真正生命中的主轴,不是吗?会毁坏的就不能叫永恒嘛,对不对?道是永恒的呀!


那么未堕入形体之前,我的真我的本命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那个叫做先天的命,那个叫做天命。那未有肉体前的天命它是什么?是能量。现在的人说能量就比较容易懂,古人说一股纯净的气。它禀受于上天而来,一点无极之真而来,是上天所赋予的命。我们如果把上天比喻为海,我们就像海里面的一滴水拿出来,虽然是小,可是里面的成分跟大海完全是一样的。如果把大海比喻为天,而天的生命是那么大的海,那么拿出一滴水,我的命就是小小的这滴水,对不对?天所赐的,所以叫做天命。


因此有时候,翻译《中庸》的时候我们会把命解释为赋予,就是天所赋予的自然,叫做天命。但是如果这样一解呢,你会错失很多东西,虽然没错,是天所赋予的,赋予什么呢?命。这表达什么?人的感受、人的思维、人的智慧、人的精气神,不仅仅只是有了肉体之后才有的,肉体抛掉之后,那个鬼也有一个阴身嘛,那个佛也有一个金刚身嘛,那个才是真正的命,那个叫做天命。那因为它禀受于天而来。


为什么用“命”这个字?我要把“命”这个字稍微解释一下,命指的是什么东西?命指的是这个生命长短的寿数,还有这个生命的体的坚强的程度,还有这个生命的内涵的纯净的程度,都叫做命。所以,命这个字,人一叩,命这个字的造字啊。天所赋予,非常伟大,不要小看人呐,人为天地之心嘛,上天有什么多精密的机密在人身里面都有了嘛。在天地不论有多大,如何悬星挂斗,如何的奥秘,最奥秘的在我们人身里面都有了嘛,所以天、地、人配为三才。天地的枢机都在我们身上都有了。


但是呢,有的人的生命如风中残烛,对不对?再给他稍微吹一下他就熄掉啦,有的人生命却非常的坚强;有的人非常的有智慧,而有的人却很愚昧;有的人的岁数非常长,而有的却岁数非常短。这一些都是命的它的程度、命的素质。那叫做天命呢,用命这个字表达,就表达我们真正的生命里面呢,也有一个数的长短。当佛当多久?当鬼当多久?当人当多久?我们人的一个寿命有七十岁的、也有七岁的、也有七个月的,对吧?那个也叫做命。我们人有到八十岁还很健康的,还可以跑,还可以爬山的;有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太能走路了,那个是健康度、坚强度。有的人非常聪慧,而有的人非常愚痴,那是他的智慧度。寿的长短度、体的坚强度、智慧的深浅度,这一些都是“命”这个字,所要代表的字。


那“天命之谓性”,天命叫做性,性是什么?性这个字呢一个忄旁边一个生命的生。性者生之本,我们人生在世上也好啊,我们到哪里都要求个身体健康,求个寿命绵长,有没有?我们做什么事都希望能够明天比今天更好,怎们样才能够更好?更好就是一个生呐,生命的生、生长的生、生活的生,就是明天的好处比今天多。我做对了事。好比我们种一棵树,它如果有生,那明天肯定看起来要比今天更茁壮,对不对?更发展、更发达、树叶要更多、树干要更粗,对吧?明天比今天更健康就是生。


而生的枢机是什么呢?在这个天命里面,在我们先天的这个命里面,那股一气里面,有个枢机在,不好说,有个东西主宰着让我们的生命往越好,还是往越差的方向去走,那个枢机就叫做性。是这个性,主宰着我们更好,还是更坏的这个造化的枢机,是我们生灭的枢机,是我们升降的枢机,是变人变鬼的枢机,是寿命更长更短的枢机。


就是有一个东西,你一触碰到它,它好像一个机关,你一触碰到它,做对了,它就长更好;做不对了呢,它就更差。那性最可贵的一点是能够使我们返本复初,能够让我们从现在是个人,慢慢慢慢呢走回先天的本命,由现在的污浊,慢慢慢慢变回先天的纯净,由一个人的半阴半浊之身,慢慢慢慢变成佛的金刚法身,那个由谁主导呢?就是由性,那一点生生的枢机。藏在哪?藏在阴阳二气里面。


我这样讲各位不懂,我举个例子比较有形象各位比较好懂,各位花生你看过吧?花生你把它剥开的时候是不是有两片大大的仁,对吧?那两片仁的中间是不是有个小点?那个小点才是生机的所在。那两片大大的其实只是提供给那个生机的养分而已啊。那么阴阳二气,阴跟阳就像花生的那个仁、那两片仁,而那个生机是在哪呢?是在那个花生中间有一点,一丁点。就是无极而后有极,有极而后太极的时候,分为两半,中间还有一点,那个才是性的所在啦。性主宰着阴阳开始要怎么造化,那个才是性的所在。所以它最为可贵。


为什么佛家说要见性才成佛?为什么儒家说要存心而养性呢?为什么都要提到性这个字?要好要坏就看它。那性藏在哪里?藏在先天的那股命里面,藏在先天的那股气里面。


此刻我们虽然已经降生为人,但那个天命一气同时已经赋降在我们现在的肉体里面的那股能量,那个先天的本命,没有肉体之前的那条命、那个真我啊,现在其实在我们肉体里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肉体里面的那个气。


因此呢,要显现我们的本性,就必须要观照我们身中的那一股气的流行的自然。

这一句天命之谓性给了我们想要追求本性的人,一个非常确切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很想找到本我,都很想找到真我,很想明心见性啊,那你要从哪里开始呢?天命之谓性,给我们一个非常确切的指引,就是未有肉体之前的那个本命,你的性就在里面。而现在的性就在我身体里,那是因为那一股天命,现在已经在我的肉体里面。


所以想要追求本性的人呢,就要开始观照身中的那一股天然的气,看它自然的流动、自然的本真,没有一点点我们的好恶干扰的时候呢,那个性就会在里面。有了这个方向之后,我们就不会无的放矢,你不会想要明心见性、想要追求你的本性,结果日日往外去奔忙啊,对不对?那个天命现在已经就在我们的身中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省覺

人的本性在自身,六祖也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雨橦hh

感恩老师

猜你喜欢
读佛即是拜佛

忠孝1忠孝。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为人臣子应当尽忠,为人子女应当尽孝,这是天理的常规,人伦的根本。假使为臣不忠,做君王的怎么期望于臣子?假使儿女不孝,做父母的...

by:文礼之声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一个在嬉笑怒骂中感悟佛法的故事。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

by:茂林心语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by:朝霞诵读经典

中庸

第一章至第五章

by:1888341iy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