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秦始皇:10年解决百年乱局,奈何江山毁于一个意外

2023-07-16 13:27:0217:37 6.4万
声音简介

前言


上节我们解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能够统一六国的必然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又扮演什么角色呢,他在秦国的兴盛和灭亡之中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或者说秦国的灭亡到底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我们就来解释这个问题。




秦朝灭亡的序曲


上节我们也说到了一个事情,秦国仅仅用了10年就结束了几百年得诸侯割据,俗话说的好,过犹不及,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但偏偏秦国一口下去,把六国全给吃光了,变成了一个大胖子,国土面积啊,还是人口都空前的膨胀。人一下子胖了,什么胆固醇啦,什么脂肪肝啦各种病症就出来了。那作为一个中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呢,同样也是如此,在这一系列的膨胀中秦国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第一个难题:六国剩余贵族

 

秦国统一六国初始,便遇到了第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六国被灭了之后,国王好办,直接杀掉就好了,但是剩余的官员,和贵族该怎么处理,杀了他们,还是怎么办?

 

按理来说,我们经常听说秦国特别是秦始皇执行的是暴政,是暴君,什么杀人不眨眼,一整就灭人九族啦,这些在我们看来可能都是秦始皇的日常操作,那秦始皇既然是暴君,而六国贵族都曾经是他的敌人,让秦的统一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天下,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对于以前的敌人,是不是应该举起屠刀,杀之而后快,这样才能符合他暴君的人设?而且从后面项羽啦,还是一些其他贵族的对秦始皇那种深仇大恨的表现来看,好像秦始皇当年灭六国,顺便把他们灭族祖坟都给刨了一样,可是实际上呢?

 

秦始皇并没有选择杀戮,因为是秦始皇知道,暴力只是为达到目的不得已而使用的手段,如果靠着嘴皮子就能说服六国统一,谁愿意大动干戈的打仗啊。但是吧,这些人要是不杀,那不闻不问?显然也不行,六国贵族在各自的地盘,都有一定的特权、威望,如果还让他们留在原来的地方,做当地的土皇帝,搞成国中之国,那我还花老大劲统一六国干嘛。于是秦始皇就想了一个办法。

 

在《史记》中有过记载,在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发布了一条政令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天下豪富就是六国贵族,也就是说,秦始皇立国的时候,就将六国贵族全部迁往咸阳,迁往关中。

 

这样一来呢,就有了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控制,因为关中是秦国的发家之地,周围都是原来秦国的老秦人,而且还有很多是退伍老兵,对秦国那叫一个忠心耿耿,你要是想在这里搞事情,搞个揭竿而起啥的,都不用派兵镇压,周围的老秦人就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做群众的力量,避免了六国贵族的死灰复燃。

 

二是可以营造帝国中心的繁华,贵族的迁徙,必然为中央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提高首都的经济发展,毕竟这些贵族已经喜欢了大手大脚的花钱,在哪儿都是花,为什么不把这笔钱花在首都呢,这样还能给首都死气沉沉的经济一些刺激,一举多得。

 

为什么这么我们会说首都的经济是死气沉沉的呢?那就不得不提秦国以前是什么样子,在秦国统一六国前,是没有经济繁荣的状态的,为啥呢?因为国家开启了全国战斗模式。秦国需要调动举国之力来支撑战争,那就意味着,举国皆兵,无人搞经济,可以说只要是成年人,那绝对都服过兵役,那就意味着,全国没有人搞经济发展,所以我们通常说,打仗就是打钱,这个钱,一是指存款,二就是指机会成本。

 

除了参与经济协作的人消失了,战备状态还会导致国内已经形成的经济链条断裂,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粮食来说,正常情况下,谁缺粮食谁买,谁粮食过剩谁卖,但是战时不是,战时国内粮食物资都是统一分配,每个人每年需要多少粮食,那都是计算的死死的。

 

这种情况在战争时期还行,毕竟都是为了战争胜利嘛,忍一忍是可以的,但是统一六国之后,经济再像以前一样,把所有钱都往军备方面倾斜,不管民生,那就真的是要自取灭亡了,经济要复苏,需要人去参与买卖,完成供给和需求的转化,说大白话就是,要有人,要有钱,要折腾,大量引入贵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房子总要盖的,工人总要雇的,粮食总要买的,工钱总要付的,搬家总要钱的……这一系列的行动,都会伴随大量的需求,有需求自然有岗位,因而全国的经济力量也会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甚至有经济学家都认为,什么阿房宫啊、秦始皇陵墓啊,说到底,也是国家工程安置就业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对于秦国来说,统一六国后的恢复经济,恰恰能解决战备状态带来的副作用,于是权衡之下,六国贵族就被秦始皇迁到关中,参与恢复关中的经济的事宜,省的他们总想着在本地揭竿起义,造反啥的,这样国家经济发展就有了,而这些贵族的安置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第二个难题:官员

贵族问题解决了,国家经济的建设也有人帮着干了,秦始皇可是说是睡了个好觉,但是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那就是官员的问题。统一六国之后,秦国的土地相当于扩张了五,六倍,那官员的空缺也就变成了原来的五六倍,但是秦国有这么多的人才储备吗?并没有。

 

我们都知道啊,秦国是有它自己的上升通道的,这个通道我们之前也讲过,那就是凭借军功,也就是靠着打仗上位,这样上位的人呢,最多就是个武夫,你让他们去打个仗,按死规矩去办个事情,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呢我们看到秦国法律衣食住行才那么完备,因为秦国统治者很了解自己组织结构的特点。这些武夫当官就是一板一眼,什么事情都得给写明白了,他们并不会像文人那样懂得变通。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历史中的人,他们比我们现在聪明的不止一星半点,这一点我反复在节目里说过。

 

这样完备的法律,确实可以驱动秦国,但是那是以前的秦国,现在扩张了,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除秦国之外的其他六个国家的百姓,对秦朝的法律并不是十分了解。

 

本来我适应了原来的生活,突然来了一帮秦国人,甚至告诉我每天几点才能吃饭,我干不干呢?要我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习惯都按照秦法改正过来,这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且这种改变也不是一个武夫能够去主持的,所以秦国能咋办,招文人当官呗,我们现在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就一地文人给你用的,更何况打了十年的仗,谁有工夫读书啊。所以还得任用贵族曾经培养出来的文人,为了国家治理,只能做这样的妥协。

 

而为了制衡这些文人,要适度加大身边宦官的权力,只有这样,君王才能高枕无忧。

 

当然,我们说的高枕无忧,是理论上的,而实际上秦始皇这样做了,却要面临更加严酷的挑战。

 

第三个难题:皇帝的中央集权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它之前的商朝还是周朝都是分封制,就是一堆小的国家,组成了一个大的国家,有点像现在的联邦制,这也就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打仗的原因,那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呢,秦国就进行了中央集权,把所有大权都掌握在了国君的手中,就是说我们不和周朝学了,你们那些大臣也老别想着出去开分公司啥的,不可能。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就是秦国不管大事小情都得国君批准了才管用,这种情况好吗?这事儿要辩证的来看,好处当然是有的,国家行政效率空前提升,老板直接下达命令,项目推进速度当然没话可说,大家有劲儿都往一处使,老板指哪打哪,无往不利。坏处也是有的,那就是这种模式对于国君自身的要求相当的高。老板智商在线,一切都好说,历史证明了秦始皇这样式儿的,10年就给你创造个前无古人的事迹出来。但你要遇到个脑残点儿的皇帝,后果怎样不堪设想。

 

这点秦始皇知道吗?知道,而且他心里也清楚这些事儿,但是有其他办法吗?没有,因为秦始皇手里只有教训,没有经验,周朝前面分封制最后变成啥样儿,秦始皇比谁都知道,把地盘分出去让大家共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也只能走中央集权,说白了就是自己管着,秦始皇做的不是选择题,而是预测题。

 

除此之外,秦始皇只能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自己的接班人,可千万不要出什么岔子。于是一边抓着全国政要,一边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开始让自己的孩子步入朝堂,发表意见,但是秦始皇全然不知,看似自己也在解决候选人问题,实则这样的政策,正在一步步把这个伟大的帝王,乃至秦朝的皇帝,镶嵌在权力更迭的大机器里。




关于秦二世的问题(叛逆少年胡亥)


秦始皇的三个问题理论上都得到了解决,就像是买股票,你的入场机会贼好,你的情势分析逻辑严谨,但是唯独运气不太好,一个震荡给你甩止损了,那你一点招都没有,人生在世,还是要看一点运气的,制度可以不断完善,贵族可以慢慢分化,但唯独接班人的资质,就要看运气了,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不是个孬种,生孩子纯属看运气的事儿。

 

从现代人对后代的态度就看得出来了,什么营养、胎教、早教……孩子还没影儿呢,通通给你安排上,为的是啥呢?为的是别搞出个傻蛋来。

 

普通人有这个顾虑,秦始皇当然也有。

 

说到秦始皇的接班人,就不得不提到公子扶苏,关于扶苏的资料,存在的很少,但是我们也能从中找出一些端倪,比如说在司马迁对扶苏的记载当中,有一个故事就是说,扶苏为人比较仁厚,经常帮助秦始皇处理政事,劝谏秦始皇,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是极力劝阻的,因此触怒了秦始皇,被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当然,焚书坑儒这个事儿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扶苏的宅心仁厚多半是真的,因为这个故事另有端倪,需要仔细琢磨一下。

 

扶苏被贬,实际上是一次镀金计划,秦始皇已经把扶苏内定为下一任皇帝了。

 

为啥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秦始皇自小宫斗,长大统一六国,他深知军权的重要性。

 

这一点相信我们现在看电视剧也能看到,皇子啥的,你可以拉拢文臣,皇帝睁一眼闭一眼,太过分了管一下,但是你要是接触武将,那你估计在皇帝心里就是想造反咯。

 

而且国内没战争,未来扶苏你保不齐要经历腥风血雨的,你要上前线历练,扶苏看似被贬边疆,实际上接触了帝王必须接触的东西,那就是兵权,虽然表面上是惩罚,但实际上就是让扶苏这个下一任皇帝,去基层锻炼一下,同时跟着军方的大佬蒙恬好好学习习,混混关系,最好把兵权紧握,未来做了帝王,这是一张王牌。

 

所以秦始皇对于扶苏的处理实际上是明惩暗赏,同时也给了六国贵族一个出头的希望,打仗都讲围师遗阙呢,就是别把人逼到绝路,看懂秦始皇的贵族会觉得扶苏是希望,看不懂的会觉得大秦必完,无论你如何希望,按兵不动是最好的打算,因为只要贵族有希望,就不会和秦国鱼死网破。就之前讲的三个难题的解决来看,时间是站在秦始皇这边的,假以时日,大秦是有希望的。

 

可惜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他猝不及防的死在了路上,而之前制衡文官的宦官,也试图把握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权力,就出现了太监赵高篡改继承人的悲剧。一手培养的接班人扶苏,因为缺乏中央势力的内应,在政治斗争中死去,秦二世胡亥上位了,胡亥继续着秦始皇的打压政策,把六国贵族的最后一丝希望给打压没了,于是六国贵族趁势揭竿而起,打着扶苏的旗号,打着复国的旗号,一举把秦国这个仅仅维持了15年的帝国给灭了。




总结:


曾经有人把秦二世胡亥归结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胡亥做什么了吗?他什么也没做,可是偏偏皇位却落到了他的身上,我们嘲笑胡亥被赵高把控的死死的,不曾反抗,但你可知道

秦二世上位时也才20岁,而秦始皇20岁时,朝政不也是被吕不韦把持吗?

 

并且话又说回来了,胡亥,秦始皇十八子,前面有内定的扶苏,后面还有一堆比他大的兄长,他是那个时代一出生注定和皇权无关的人,从小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中,也没接受过正统的皇帝教育,反而是经常被皇家的各种规矩所束缚,所以当他们得到权力之后,第一反应想到的便是放纵。一心想享乐一生,就像有一次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如白驹过隙,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

 

秦国毁在秦二世手中这句话没错,凑巧这个时间段灭的,但是主因却不是胡亥,他没有接受过皇权的教育,就是一个被赵高强行扶持上去的孩子。同样也不能够怪秦始皇,秦始皇算好了一切,算好了如何为后代铺路,算到了六国贵族的心思,也算好了秦国的千秋万代,但唯一没算到的就是自己也是整个制衡中的一份子,秦始皇的离世,让这个本来很稳定的权力结构,瞬间崩塌,命运和秦始皇开了个玩笑,在他并未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夺去了他的性命,从而让秦国这个伟大的帝国,转瞬即逝。

 

命运的玩笑还不止这一个,秦国灭亡了,被六国贵族的项羽给灭了,但是这些贵族真的如愿得到天下,回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春秋战国时期了吗?并没有。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虽然他们灭了秦国,但最终的胜利果实,却落入了一个叫刘邦的流氓手中,并且这个流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

 

那汉朝又经历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下期再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周周_gig

生动有趣,也包含了历史知识点,听来轻松,兴趣盎然。

焱焱_fj

别搞出一个傻蛋来

罘桀

来啦来啦

拿砍刀的淑女

支持 支持,良心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