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祭祀与名讳的礼俗

2024-01-23 14:46:2823:54 6102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在古代,祭祀是非常庄重、非常重要的事情。祭祀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大臣助祭于君王等等都有讲究,以上种种都表示对祭祀的慎重,和对神明祖先的敬重。

古人因为恩义而生出许多避讳。本集介绍古人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避讳而不失礼~

诚邀大家一起听音频了解一下吧~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策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


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四郊,郊就是郊外,一个国家的四面要多少里以外,都算作四郊。多垒,这个壁垒的垒,就是很多军事的阵营。


为什么这个是卿大夫的侮辱呢?因为古代来说卿大夫都是当将帅的,卿大夫如果他有德威在,那别的国家是不敢来侵侮的;卿大夫如果素位尸餐,那别的国家就有很多可以侵侮我们的机会,对不对?所以古礼卿大夫就自认为,如果别人一直侵侮我们,我们才会在四郊设置很多的壁垒,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壁垒,每天都在备战,那个是卿大夫的耻辱,必须要自我的检讨,一定是我在这个施政上的魄力、还是不清廉等等,一定有很多缺失啊,不然不会造成这个现象。古代很多很多这种例子:这个国家想打那个国,然后就呈出来禀奏,说那个国家谁谁谁贤大夫还在,现在还不能打,要等那个人不在,他才有机可乘。所以四郊多垒是卿大夫的耻辱,你看古人都把这个责任,都归在自己的身上。


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你的采地很大,地广大就是指你的采地。这个采地,诸侯有诸侯采地,卿大夫有卿大夫的采地,那士也可以管理一个采地,一个邑、一个县,小小的县城,然后却荒废,都没有去治理,这个也是士的耻辱。


为什么?“”就是也,也是士的耻辱,那就表示不是士一个人,对不对?你看这个口吻,它说本来这是卿大夫的耻辱,但是也是士的耻辱,为什么?因为这个士的位阶比较低,他就是个邑宰,他不是管全国的大的那种军事任务,那当然大的职责是卿大夫要负担,但是这个小小的差役是你管的,那你要不要负担责任?你要负担责任,所以叫做“地广大,荒而不治”


农业也没做好,工业也没做好,什么制造业也没做好,什么都没做好,这个就是士的耻辱。我们现在来说这些的话,就是说那些地方官、县长、市长,乡长职权太小,但是像现在我们这边所说的“士”这个阶段啦。在你所管辖的范围之内,你应当尽能力去把它做好,否则这就是你的耻辱了,这就是礼。

临祭不惰。

现在这个话题讲到祭祀上面,临祭不惰,当我们祭祀,如果有怠惰的神情,因为鬼神是你祭祀的时候,他降临,这是因为你对他的崇敬,你对他的恭敬、敬意,所以他就来了;你如果一幅懒散的样子呢?鬼神也不高兴,他就走了,你的享祭纯然只是一个徒具形式而已,所以临祭不惰。


在古代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孔子的一个弟子,他做这个祭祀的小小的县宰,他也很喜欢祭祀,因为什么?这个祭典的时候,秋天有丰收,那我们就要祭先祖,古代卿大夫都有宗庙,都要祭宗庙。他安排的祭祀,从早上一直祭、一直祭,祭到傍晚,所有参于祭祀的那些服务的人,就是他下面的那些仆人或者是小臣,个个都站都站不住,打哈欠,然后拿着香歪着斜着,快睡着了,还在拜。后来孔子这个弟子看一看就说:“这样不行。”为什么?因为你祭祀这么长是为了敬神,但最后摆出来的神态是大不敬,所以就把这个礼节大大的删了,就是删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祭祀祭到人不能承受的范围,就显示出怠惰之情,甚至觉得无聊,“为什么我要这样跟你祭祀?”那个傲慢的心就开始生出来,这也不对。所以凡事都有个节度,不是越多越好,就是临祭不惰,那个神情要很肃穆。


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

这边讲到祭服,一般来讲都是非常庄贵、华丽的。讲到要做祭服的时候,不去讲节省,就是尽量让它华美。为什么?因为要来敬神的。那穿一穿如果破旧了,对不对?破旧你说我们人应该节俭,但是祭服不节俭,各位如果做天子私下可以很节俭,他那件龙袍不能节俭,他上朝堂要表现国家的国君的威武、庄重,他那一件不能减免的。那你就说我很节俭,那这么旧了,多穿几年。我跟你讲,那一件就不节俭,那一件永远都要非常华丽。举个例子来说好了,你最近都很节俭,今天要派你去美国去当大使,你能不能穿那一件很节俭的啊?那个白色衬衫有点泛黄的,拿出来穿,行不行啊?那是丢国家的脸,各位对不对?看情况,这个时候不能节俭。那祭服破了,就把它烧了,烧了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让不知道的人又拿来穿了,还是看它脏了,踩了它。因为这以前是敬神的东西、敬神的器具。你如果有一套祭服,洗衣服的时候,大家现在都丢到洗衣机里洗,你的祭服丢洗衣机里,然后袜子也丢洗衣机里,那就不对了。那如果你要丢洗衣机可以,那就是说,单独一桶,就洗这一件,这就要分开啦。那这边之所以要把它焚掉,就避免人家又误用了,被人家亵渎了,所以就把它给焚掉。


祭器敝则埋之。

祭器,譬如说锅碗瓢盆这一些装祭品的这些东西,也都会坏,对不对?那你旧的再来祭神不成敬意,那就把它弄的器皿要很新,看起来很庄严,那不行了,也不要让人家再拿去用,就把它给埋了。因为拿去用就等于是亵渎了神灵的意思。就这一份东西,从买来开始到最后结束,都是给神明用的,没有再给人用的。今天杯子,当自己杯子喝一喝,明天又拿那个杯子来敬神,这是所谓的大不敬,懂这个意思吗?


龟策敝则埋之

龟策是占卜用的,国家有大事有疑,就起占。这个是侍神用的,所以这个旧了,也把它给埋了。


牲死则埋之

祭祀的时候有所谓的牲礼,这个什么卿大夫有送宴的有送羔羊的,活的啊,如果万一死了,就把它给埋了,这意思就是说死了也不吃啦。《论语》里面就看得到,国君赐给了孔子一头羊,孔子就把它终生养着,养到它死了,就把它埋了,没有说中途把它头割下来吃的,那是什么?也就是代表国君的赏识。我们对国君的敬,就要体现在他所关心的一切事物上面,是这么来的。


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

这个就是乘祭品的那些器皿,叫做俎。祭于公是什么意思?公就是君。臣有那个义务,助祭于君,就是君有君的宗庙,对不对?那他宗庙在祭祀的时候,我们是他的公卿大夫,我们要让它更盛大,所以我们也会准备一份祭品去助祭,叫祭于公。祭于公,你自己送上去的祭品,你要自己撤下来,这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不要去劳烦君旁边的侍者。因为我们去助祭是什么意思?助祭就是说我就变成你家的人,我就是来帮忙的,我不是来享受的。各位你还记得我们前面还讲过说,如果助丧,人家有丧事我们去帮助,你不能在远处看着,你真的要去扛那个棺木的,你要去拉那个系在棺木的车子上的那个绳索的,因为上山、下山都是需要人力来平衡它的,对不对?不是在旁边看的。


所以古代的人,如果我们去助丧,都会发一条毛巾,意思就是说,真的是要去流汗的,可不是去看热闹的。所以这个精神之下,我们的礼,就是不能够去,你还像个客人,今天要搞清楚你的角色是什么,你的角色就是我是来帮忙,就要像个工作的人。


所以你既来帮忙有两种,一种是出力,他这个来助祭,他也出祭品,然后还要帮忙打扫,还要帮忙接待宾客等等这一些事情,你就要像这一家的人就对了,不能等别人帮你撤。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国君他面临到说大官,就是卿大夫这一类来帮他助祭,祭完了,派遣侍者说:“来,你帮谁谁谁把祭品收起来。”国君会自己这样做。但是问题是你是卿大夫的立场,你不能让国君这么做,因为事情很多很繁忙,我是来助祭的,岂有说我增加你的负担对不对?所以他会表示谦卑的说,不必不必,真的,他自己来。那国君看到臣这么做之后,他也就停了,但是于理上,国君不可能说这么大的国家的元老,让他们自己在那一边收,这样懂意思吗?他一定会做手势让他们停止,然后派仆人说帮他们收。可是这个时候,臣要自谦,就当做自己家人一样,“没关系,你们去忙别的”,就自己开始收起来了。这个时候,除非他年纪真的很大,那个国君才会坚持说:“来,仆人,你帮他收。”如果国君讲两次,那个元老,也就不能再坚持了,等于是命令了,这个意思,这个就是古礼。

卒哭乃讳

现在讲到一些丧事的事情。卒哭,是什么呢?就是不再哭了,叫做卒哭。那人死亡后,家里如果有这个至亲父母、爷爷奶奶死亡,人难免七情,想到会怀念,都会哭,对不对?清朝的制度是人死后百日为卒哭,就是过了一百天,就不要再哭了,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讲说礼,凡事事情都要有个节度,过与不及,都不好,对不对?那你总不能哭三年还在哭啊,这哭五年还在哭,天天又想到又哭,那这个身体不垮也得垮,是不是这样?不符合礼节,所以要定一个期,就是百天,就不哭。现在的民间,以现今这个时代来说,大部分,以台湾来讲,就是以做头七,做二七,一直做到七七四十九日,就差不多为卒哭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是什么意思?就是避讳。古代的人生的时候,就算是君碰到臣,两个人都同名,不需要避名,为什么?因为君不夺人家父母所赐给他的名。这个发生过这个例子,魏国的国君,名恶,恶就是善恶的恶,大夫也有一个名叫做恶,我真搞不清楚,他们的父母怎么给他们取这个名,不取善,特别取一个恶。《春秋》写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没有去说大夫你的名也叫恶,这个不对。


在古代就有这个讳名不讳姓,姓没办法讳,你姓张我也姓张,张要讳掉的话,你要怎么讳对不对?没办法讳,太多人了,但是两个碰到的时候,因为有差异,就讳他的名。讳名这件事情,从《礼记》上这样子来来看,到现在还有很多的误会,它所指的其实是生者不讳名。但是死者为大对不对?死者为神的时候,我们提到他的名的时候,要避讳开,不直接道他的名,而他会有字什么的,或是大的官死了后有个谥号对不对?古代有名,有字,还有一个号,都是这样子出来的,古代是这样的。


什么时候才开始避讳他的名呢?等卒哭之后。为什么?因为卒哭之后就表示,这个过世的人真正已经入庙了。他刚死的时候,我们把他当生的来看,原因是这样,刚死到卒哭之前,不讳他的名,不避讳他的名,还是直呼他的名,为什么?因为把他事死如事生。因为你觉得说,一个孝子,好像他的父母才刚过世,他的感觉里面好像他还在,他不忍心认为说他已经死了,所以常在迁入庙之前,都不讳名,所以卒哭乃讳,这个就是古代讳名的缘由。


那么慢慢的传,传到后来有点走样,就是这个国君叫什么名,全天下有和他名字同的统统得改掉,对不对?被说成拍马屁啊等等,这个事情就跟那个始作俑者是一样的。一开始,做一个陶俑,本来这个礼是很好。就说我的先人过世了,然后在九泉一定是很寂寞啊,各位秦始皇是不是捏了好多陶俑陪葬?还部队的样子,配弓带箭。刚开始是捏俑,后来的人就走了样,就是用真人去陪葬,这就是后来走样。后来走样我们不要把这个罪过归给封建制度,这跟封建制度没关系,这跟拍马屁的人有关系而已,所以后来把这个风气给歪了。


礼,不讳嫌名

嫌名就是声音相近的名,或者意义相近的名,就叫嫌名。譬如说大禹的禹,跟下雨的雨,那讲起来其实是差不多的,对不对?那一个长上叫做禹,一个他的晚辈叫做雨,不必再避讳啦,反正就是叫起来差不多也无所谓,因为本来生者不避这个名。不过子孙取名不会取跟他祖先一样,前面我们也讲过,山川、社稷不能做名字,对不对?君也不能做名字,父母的也不能做名字,你要避开这一些,这是最起码的。


二名不偏讳

名字有两个字,你两个字都要避掉,有的时候就会很困难,对不对?所以两个名避一个字,没有办法全部都避掉。两个名字譬如什么?譬如说孔子的母亲,她的名字叫徵在,一个徵,一个在,你如果避“徵”就不必再避“在”,你如果避“在”就不必再避“徵”,两个要全避掉是有点太困难了。


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

王父母就是祖父母,是及,如果你来得及侍奉你的父母,那么这个情况,因为你的父母你认识他,你父母最注重的人就是你的祖父母,所以这小孩子就会避讳祖父母的这个名字,不敢直呼。


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不逮事父母的意思就是来不及侍奉父母,这意思是什么?你很幼小的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了,所以你还无法事父母对不对?甚至你对父母的印象根本非常的稀少,这个时候你的祖父母的名,你就不必避讳,为什么?因为这恩接不上。祖母,你之所以会去避讳她的名号,是因为你知道你的父母内心很重视祖父母。但是问题是连你的父母你几乎没印象,所以这个恩义接不上,你知道你的祖父母是什么名字,你也不必避讳,这个古礼是这样。这个讳这个字,避讳,就是因恩而生的。那你说我对这个国君为什么要避讳?原因也是一个恩呐。你说国君我不认得他,为什么他对我有恩?各位,国若不存,还有家吗?怎么会没恩呢?大家没有想远而已。


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

君所无私讳,就是在国君的公堂之上,你是一个臣在君的面前,你不避你的家讳,你本来在家里你避讳你的父亲的什么名,你避讳你祖父母的什么名,对不对?但今天如果在国君的面前,只有公没有私,这礼就是这样。那是对你个人很重要,但今天是在公所,跟你个人无关,所以讲起什么事,讲到你刚好那个字,是有你父母的名、祖父母的名,就是直称,不再避讳,因为君所无私讳。


各位要了解古代的尊敬人的概念就是,一个场地无二尊。这什么意思?譬如说,我现在在我老师的地方,在谈学问、在论道、在问学问,那么又走了一个我平常也很尊重的叔叔伯伯,又进来了,然后我马上起立去跟叔叔伯伯去行礼,没有这个事,为什么?因为今天这个场合谁为尊?你的先生为尊,你的老师为尊。那么他进来也就依序就座也就可以了,就是一个场合无二尊,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一样的,一个小小的场合也是这个概念。所以一敬君的地方,没有避讳哪一个大臣的家里,还是我自己的家里避讳哪一个字,没有这种事情,唯独只有一尊。


大夫之所有公讳

去到大夫的家,那大夫是谁的臣?是君的臣,对不对?那个公就是君。一个人到大夫的地方,我们得避讳君该避讳的,而不必再避讳大夫所避讳的。虽然我是来大夫的家,道理讲应该以大夫为大,但是问题大夫是谁的臣,是君的臣,如果没有君,他根本就不成个大夫,对不对?是因为这个连带的关系,所以去到大夫家不避讳他家该避讳的,也不避讳我家该避讳的,反正这些都算是公所啦,都在公家的范围里面。


《诗》、《书》不讳

当我们念《诗》、念《书》,《书》就是《尚书》,《诗经》、《尚书》在吟咏,那里面的字刚好是你父母的名字,不避讳,直接读出来。为什么?因为这是《诗》、《书》的原文,《诗》、《书》比自己的父母,对于人类的贡献来讲,要高贵多了。


临文不讳

在写文章的时候,你必须要这样表达才清楚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避讳某个字,文意却丧失,当然有替代字是可以的,但是你文意却丧失,那就不避讳。所以在教学,这简单的说,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求学问的整个过程,是不去避讳你私人该避讳的,而去扭曲了这个文意,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古人对敬一个人有避讳,避讳的时候不称名,称什么?而称字。不称字而称什么?称号。就是这样来的,但是有时候不讳,有时候讳。


庙中不讳

比如说,要祭祀,到庙里面,那难免都会唱名,唱到列祖列宗,对不对?这才是叫做祭祀。那你在最高的高祖庙前面,在祠里面讲到下面的朝啊、暮啊,更晚的辈分,那些统统不必避讳,你只避讳一个谁呢?其实最高的高祖而已,其他的统统不必避讳,叫做庙中不讳


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

夫人是什么?就是皇后。皇后,她有她的家讳,对不对?但是在君的面前,我们去,我们是君的臣还是夫人的臣啊?夫人也是附属在君下面的,不是吗?没有君,臣也不是臣,夫人也不是夫人,就对了,对不对?所以是因为有这个君,是以君该讳什么,我们在公所避开君讳,其他的一概不避。所以她虽然是夫人,她对于我们讲,恩已经远了嘛,对不对?不是那么近的恩,不必避讳。


所以在这个质君之前就是对,当着君的面前,臣不讳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各位如果不当君前,不当君前,现在只有夫人在你的面前,那我们要避开她私家所讳,因为这个跟君有关系。那当着君的面前呢?就不避开她的避讳。

妇讳不出门

就是指她的宫门。在门内都是妇人的领域,那妇人妇家,她该有她的避讳;但她在宫中、在门内,她避讳,她一出了外呢?都不避讳她避讳。这个意思就是夫人之讳,臣对于君不讳也,这个是一样的意思,她已经出了宫门了嘛,不必再避讳。


大功小功不讳

这个讲到五服,大功、小功是五服里面的两种。五服是哪五服呢?斩衰、齐衰、大功、小功,还有缌麻这五种。总而言之,就是依亲疏的关系,来用那个麻,麻的粗度跟细度来区分它。那麻最粗最粗的,简直就是跟绳子差不多,然后它那个下摆都不缝的,那个叫做斩衰,那个是父母过世的时候所服的。那齐衰就是它虽然也很粗,可是它下摆的地方会把它缝整齐,这个就叫做齐衰,好比说是祖父母过世等等。那大功、小功就是更远一点的,更远一点的才会用大功,大功又比小功再粗一点。那大功、小功都是指它的关系已经有一点比较远的啦,比如说:已婚的姑姑、已婚的姐妹,已婚的子女,还有孙辈有过世的情况下,那就是服大功,丧期是九个月。


那小功呢?就是再更细一点点,比如说曾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之妻等等,这些过世所穿的小功,各位你就知道这个是亲疏的关系,越来越疏。大功跟小功这个恩已经比较远了,在丧期期间,都不必避讳他们的名,都不需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37028iskw

谢谢老师🙏🙏🙏🌹🌹🌹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活人祭祀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又名《瓷魂》村里新建了一座桥,但是最后一根桥墩却怎么也立不起来,因此村长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

by:悬疑铺子

活人祭祀|解密上古活人祭祀全过程

本作品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雇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

by:云纪泽

张光直 艺术、神话与祭祀

古代中国的艺术与神话同政治有着不解之缘。我们已经相当习惯于把政治看做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决定因素,然而,认识到它对古代中国也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人却并不多。这本书的...

by:明时草堂

祭祀之离人去未归

《祭祀之离人去未归》原创编剧:许易安后期:CV樂米一对情侣出现在宋词的梦中,献祭、灵魂被封印......百年前的祭祀即将重演,宋词和顾北是否能打开封印?前世的情...

by:CV樂米

【完】美术、神话与祭祀 张光直

哈佛大学张光直先生的中国考古学著作,解密上古中国。

by:西南野女

关于青春的祭祀

京鑫,帮妈妈去把菜拿里面洗一下,京鑫,下课后快一点回来,不要到处乱逛,京鑫,去给我买一袋盐吧,我们家里已经没有盐了,每个人都会叫我京鑫,其中还包括很多我认识的...

by:浮升演播

如碆灵祭祀之物「刀城言耶系列

战后遍地疮痍的昭和时代,五座贫村奇迹幸存。传闻每年饥寒交迫的冬季降临前,「碆灵大人」都会派遣「唐食船」,从大海另一头运来食物。因此,年年都会举行盛大祭典。为了取...

by:身化鹤

傻女种田:祭祀大人,请下榻

【内容简介】永宁村的傻女宁墨雪在村子里备受嘲弄,新婚之夜偷了银子死在山间。再次醒来,身体里灵魂被顶级特工取代,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她带领全家,从一点一滴辛勤种田...

by:逐浪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