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诤谏之礼

2024-01-12 15:18:0916:35 3837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古书只要写到天子,写到出都是贬词,所以天子不言出;如果诸侯活着,直接用名称他,就是把他贬到最底层去了;如果天子言出,或直指诸侯的名,就知道这是一个恶人,不要去接近;诸侯如果失去土地,或灭同姓的,写书时直接把他的名给写出来;作为一个人臣不显谏,而是暗喻、讽咏。若我谏了三次,都不采纳,那我就离开;父母做错事情,一谏两谏三谏还不听怎么办?伤心哭给他看,看他会不会悔改,这是为人子的礼。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我们讲天子为什么不言出啊?如果有一天经书里面、古书里面写说,哪个王出于什么什么地方,那这不是好事,天子不言出。为什么?因为全天下都他的,怎么出啊?出去哪里?没得出啦。

        古书只要写到天子,有写到出,都是贬词。那出都很严重啦,出就等于失了宗庙,失了天下国家了啦。所以天子不论在哪一个什么文章、还是百姓之间、还是臣跟臣之间,不论去哪里都不能用出这个字,没有所谓的出啦,我走到哪都是我家啦。各位,对不对?你不能说,从客厅走到厨房,说出,这个是不通嘛,所以天子不言出。言出,都必有故。

        比如说僖公二十四年,我们现在讲说什么公几年,都是讲《春秋》,都是《春秋》的说法啦。僖公二十四年里面有一句说:“天王出居于郑。”天王是谁呢?就是周朝的襄王。襄王出去,然后住在郑——郑国,那你就知道事态严重啦。讲出,你就知道事态严重啦,他如果不讲出,就是去巡视哦,他如果讲出,就是被赶出去。因为叔戴(襄王的弟弟)作乱,把这个襄王赶出去,他就失去天下了嘛,就是“天王出居于郑”。

        那用出这个字,不是代表这个叛变而已,它代表对他的一个贬词,为什么?你做一个天子,做到失天下、失宗庙,你何以见江东父老?你何以去见你的先王,对不对?就是贬他,所以天子不言出,不论怎么说话都不能言出。

        诸侯不生名生就是活着的时候啦,诸侯他是一国之尊。诸侯跟诸侯相见,都称他的官爵,称公、称候、称伯、称男、称子。但是不会称他的名的,所以,活着的时候没有人称他的名的。不生名,那个生就是活着。如果诸侯活着,这个写书的人或者是百姓之间、臣之间直接用名称他,那你就知道说,是把他贬到最底层去了啦。

        比如《春秋》的庄公六年,有一句叫做“卫侯朔入于卫。”各位,卫侯啊,卫侯就够了啦?还说个朔,朔就是卫侯的名字。卫侯连名都把他叫进去,然后入于卫。他用这样的说法,那我们就知道说,哦,根本就不愿意称他为诸侯,就是直接叫他朔,就这个意思啦。那是什么故事呢?各位,去翻一翻《春秋》,这是一大篇的故事,我们是举个例,就是贬他啦。

        各位,你看《春秋》就很有意思啦,《春秋》就像个天书。说《易经》是天书,《春秋》也像个天书啦。就是如果你不懂得它这个褒跟贬的意思,因为《春秋》就是生杀、就是褒贬,就是对四百年,战国四百年之间所发生的很多事,由孔子的笔,重写一遍,又不能批判诸侯,对不对?就以古礼暗喻的方式,其实也不是暗喻,真的那个礼很懂的人,也没有什么暗喻了。就是他写到这个卫侯入于卫,他竟然把名字给带上去,就是极度的重贬这个人。就是说这个小人,从我们正人君子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是个小人,他才会写“卫侯朔入于卫”。

        至于故事各位自己去翻一翻慢慢看,因为读《春秋》就不简单,就是一句话代表好几十年的故事,一大篇,牵扯的人可能好几十个啦,名字你就读不完了啦。

为什么孔子要贬他?暗贬就是要把他贬出来,你不能明贬,明贬当时他在战国时代,他人头会落地,要暗贬,要让这个大是大非还能够流传。

        学大是大非,为什么我们很崇拜关圣帝君?关圣帝君之所以做事情这么样的光明磊落,就是因为什么?看《春秋》啦。各位,现在看那个铜像,是不是关圣帝君坐在椅子上,拿一部《春秋》?就是看《春秋》。所以一个人要明义礼,要不要看《春秋》?就是要看《春秋》。你说看《春秋》,你要不要懂他怎么褒贬呢?你就要懂怎么褒贬,那懂怎么褒贬怎么弄呢?你就要先把《礼记》先读完、《春秋》先读完。然后就大概可以知道说,哦,古人褒贬人的方式,拐一个大弯,然后又具体明白。

        君子不亲恶天子不言出,万一如果言出,就是告诉你说这是恶人,你不要接近。说诸侯不生名,万一如果直指诸侯的名,你们就知道说,这是一个坏蛋,你们不要去接近。所以君子写经书,现在所讲的,就是像《春秋》这样的,他如果看到天子有大恶,他就写一个。看诸侯有大恶,就直接把他名写出来。因为君子不喜欢跟小人亲笔呀,所以用“出”,用“名”来讨伐他的罪状。怎么样委屈的去讨伐他的罪状,让我们能够明白。

        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这很有意思啦,现在就等于在跟我们讲一些《春秋》里面的一些小规则。诸侯如果失去他的土地,那么,在《春秋》里面写到这一段,就会直接把他的名给他写出来。

        比如说《春秋》庄公十年,他说“荆败蔡师于莘”,荆就是楚国啊,楚国打败蔡国的军队,在莘这个地方,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蔡侯的名字就叫做献舞。献舞不是去跳舞,不是哦,他的名字刚好叫献舞。“以蔡侯献舞归”,各位,写蔡侯,以蔡侯归也就够了啦,为什么要连名字写出来?因为蔡侯被打败丧失了他的地,为什么丧失了他的地,要被贬?

        原因就是,你作为一个诸侯,我们不是说你要去抢人的地,而是说,你受于祖宗下来的职守,你没做好。你的卿大夫没有看国,不明大是大非,以至于人家敢看轻你,敢来侵夺你。那你也没有预备好,也没有把百姓照顾好,让国家遭受人家的凌辱,然后土地也丧失。那你应不应该值得讨伐?应该值得讨伐。

        各位,如果讲这个也许各位不懂,我们现在对诸侯的概念反正就是一个国、一个国,对不对?各位,这是不对的,诸侯是一个臣。这意思就是说,比如我们现在国家来,我们国家派了一个将军,去镇守在某一个边疆,然后你要给我镇守住这一块土地。结果呢,这个将军失职,别的国家看轻他,因为他整天在喝酒,去看轻他,随随便便打就把我们国家土地抢到一大块,这个将军回来,难道还要给他什么勋章吗?没有啊,不抓去关就不错啦,这个要贬。

        所以,诸侯是一个国家没有错,但是他不是最高的人,他的国是从哪里来的?从天子封赏给他的。天子没有给你抽税金呐,直接把这么大块的地给你,为的是因为你有德性,可以帮我照顾百姓嘛。结果你什么都没有搞好,你还让百姓遭受这些兵荒马乱的蹂躏,你说你该不该当罪呢?所以诸侯失地,经书就要直接写他的名,这是极度贬他的意思。并不是嘲讽说,要去抢人家的地才有功,失去地就有过,不是讲这个。

        灭同姓,名。各位,同姓就是亲属啦,同一个家族。他是我的叔叔、他是我的伯伯,他是我的堂兄,他是我的表弟,表弟不是同姓哦,同姓的堂弟、堂兄妹等等,这些就是同姓。你连同姓的情谊、连那些亲属的关系,你都没有一点点的顾虑,直接讨伐,而且把他给灭掉啦,那这个人哦,什么都可以灭,各位对不对?

        各位,不如我们以动物界来做个比喻好啦。狮子,可以去抓任何动物,可以把它咬死、可以把它吃掉。我们都会说,哦,这狮子好勇猛。对不对?那狮子跟狮子之间争地盘,两个也会相咬,可能也会把它杀掉,但是,请问各位,狮子会不会去抓一只狮子来吃啊?不会的。就是它把它咬死,它也不会吃啦,动物界就这样。

        我们人,你灭了同姓是为了什么?为了吃他的土地、为了吃他的财产、为了吃他的人民,不然你为了吃他什么?而且你连你的亲属都灭掉,那就是不仁不义呀。

        各位,你看动物界,我们说那个非洲有个猎狗很奸诈,成群结党。狼群也是这样啊,成群结党。它们会互相配合,去咬跟它不同种的,不论什么生物,把它给抓来吃了。我们就说它很骁勇。但它如果彼此之间互吃呢?我们就觉得这个动物太可怕,对不对呀?那再讲到人,同类不可以互相吃啊,对不对?何况是同姓呢。所以在写经书的时候,直接把他的名字给他写出来,这个在《春秋》里面呢,也有很多案例。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作为一个人臣,不显谏。什么叫显谏?显就是明明白白、大张旗鼓,去批伐他的君。你为的是什么呢?你为的是夺他的美誉而已嘛,不然你为什么?你要达到目的,你其实不必这样嘛。你要他听的入耳,其实面前慢慢地说,效果比大张旗鼓的骂,还要好。

        那你有没看过,现在的民主社会要骂他的君都怎么骂?麦克风前面来骂啦,记者招过来开始骂啦,开始来数落啦。这都不是为人臣之礼,这是奸小之礼、枭雄之礼,无孔不入。只要一见到这个君有一点点可以批判的,大张旗鼓的批判。那如果自己有缺失呢?尽量的掩盖。别人的尽量的扩张,自己的尽量的掩盖,现在的臣都是这样的臣。

        古人臣之礼是怎么样,不是叫你不谏,而是叫你不显谏,有暗喻的、讽咏的。孔子讲到诤谏的礼仪,也讲到说还有好几个层次的谏法。那孔子说他最擅长就是风谏——比喻啦。

        三谏而不听,则逃之。说我谏了三次,然后他都不采纳,那我就离开。那个逃就是离开的意思,当然他也有一点逃难的意思。为什么?因为如果是明君恐怕不需要三谏。如果昏君三谏不听,他如果够昏的话,恐怕你的性命也难保。那他如果没有杀你,你赶快去吧;他如果要杀你,赶快逃吧。就这个意思。

        古代的人臣之礼,就是一谏、再谏、三谏,如果还进不去,你就准备挥挥衣袖,可以走人了啦。可是要离开呢,又不是跟祖国为敌,离开到边界,还要再住个几天,还要筑一个坛。我们先前面讲过嘛,往祖国拜,还伤心的哭泣,再住了一阵子——三个月都没有来找我,然后再仰天长啸,挥挥衣袖而去啊,是这样子的。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各位,你看君,君如果三谏而不听,怎么样?则逃之哦。可是父母呢?父母你没得逃啊。因为他是你的天地啊,你没得逃。对于父母、父母的做错事情三谏,一谏两谏三谏还不听则怎么办?你就伤心嘛,哭给他看,你伤心给他看,看他会不会悔改。

        他如果还不悔改嘛,没关系,眼泪擦一擦再等机会。改天又做错了再诤谏,诤谏不听怎么办?再哭呀,哭给他看。你可不可以揍他?不行。你可不可以去呀?不行。为什么?因为他生你养你,这个恩莫大。

        那君不一样啊,我们是君臣之义,就是说我们两个约定合作、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我们要治百姓的事、我们要加惠百姓的事,是我们两个的约定,那既然约定你不听,那我可以走。

        但是父母不一样哦,所以这个你是可以看得到,虽然都是三谏,三谏而不听。他也讲三谏也不听,他有没告诉你,说要四谏五谏,没有哦。你的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哭。让他伤心,你哭他就会伤心呢;让他难过,然后他会好好的想一想,连我儿子都觉得我错,我是不是应该要改一改?大概是这个样子。

        当然字里行间是这么写,你不一定要这么做,但是你想办法慢慢去感动你的父母,反正他做的也不是什么伤天害理,多大的事情。大半的都是小事情、小毛病,你总不能说动刀动枪的,对不对?这个就是为人子的礼、为人臣的礼。

         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慢慢的欣赏啦。这个委屈婉转的、遍布我们的生活的、我们的职场的、各种不同阶级的,到底要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才是合理?这就叫《曲礼》啦。好,我们今天讲到这。

回复@蓝莓华华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Ai爱华

天子不言出(天下都是天子的,故不言出,言出必有异常),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贬)   为人臣之礼:不显(明白、大张旗鼓)谏。三谏而不听,则逃(离开)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Spafi

要有视频就好了

1397655jpti

讲的仔细 生动 好听

1881725lzbg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   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儗人必于其伦。   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

听友19424336

广告无敌了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