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国家的财用收入与支出构成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古人不超支,不把债留给子孙。量入为出成为最基本的理财原则。每年岁末由中央官吏根据税收来编列国家的财政预算,用三十年实际的花费的平均值来参考,作为预算编列的一个参考。丧祭(祭祖、祭天地诸神)用度,也以量入为出为原则。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

冢宰就是指的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人,比如说总理、行政院长等等这些就叫冢宰。冢宰来编列国家的预算,叫做冢宰制国用国用就是国家的预算,他编列国家的预算。必于岁之杪,“杪”是末端,本来“杪”这个字指的是树梢的末端,这边指的是一年之末端,也就是年尾。必定在岁末的时候才开始编列,为什么呢?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等到所有的谷物的收成全部进了国库,该缴的税,百姓当时就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就是八家共耕一家,缴的税大概就是九分之一,等到这个所有的谷物,都已经入了国家的仓库,税收都已经进来了,我们就知道今年税收有多少,然后才可以编列国家的财政预算,这样就不会超支了。不会像现在的国家,哪个国家没赤字,对不对?就是超支嘛。那古人他不超支,不把债留给子孙。


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

你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你要考量自己国土的大小、财力的大小、多少农人、多少土地,可以产生多少谷物。视年之丰耗,还要考量一下今年到底是丰年雨水很多,还是凶年、还是水灾、还是旱灾。水灾、旱灾,你编列的预算一定要减少,为什么?因为你的收入必定是减少的,就是量入为出的概念。

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通”就是平均值,用三十年实际的花费的平均值来参考,作为当前预算编列的一个参考,叫做“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那么古人为什么要讲到三十年呢?就是因为他们在编列预算、编列国用的时候,他们是从每年税禄多少的谷物、多少的财力分成四份,四份里面三份就是刚好今年国家用的数量,刚刚好。另外一份(四分之一)就是作为储蓄用、作为应急所用的。所以各位,今年从四份里面拿出一份,三份刚好可以用一年;明年四份又拿出一份来应急,没有用,另外三份刚好用第二年;第三年又从四份里面拿出一份,用掉三份。是不是三年之后已经剩三份了?剩那三份,就等于是累积的一整年的全国的人可以吃的稻米。

各位,他们古人是这样经营国家的,那三年就累积一年;那三十年呢?可以累积相当于九年到十年,那为什么说九年呢?因为每年有闰月什么的,天数是不等的,还有一些损耗的算进去。三十年已经累积有九年的存粮,那些做什么呢?万一天灾、干旱,一下就消耗光了;万一打仗,一下就消耗光了,对不对?所以,以三十年的平均值、三十年用的概略的状况,来编定国家的预算,而且每一年都还要抽出四分之一作为应急,以备不时之需,作为储粮。


入以为出

量财税、收入的情况,再来编列支出的预算。各位,这些道理都很简单,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做的好,我们自认为现在更文明,对不对?各位哪一个国家没有赤字,你来想想看?古人治理国家没有赤字的。

祭用数之仂。

“祭祀”祭祀很重要,它是用国家编列预算的“仂”是什么呢?本来仂这个字是零余,零余就是小数点,意思是这样。仂这个字,在古代讲到国家采用的时候,指的其实是十分之一。

譬如说我们百姓,我们百姓缴税给国家,一般的上班族来说,缴的税大概也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那十分之一就是我们的仂。国家有收入,国家收入之后,就好像百姓缴税给国家。国家缴税给谁呢?给神明,天地神明。

祭天地神明用多少呢?也是十分之一,就是用所有国家收入的十分之一,拿来天子祭祀、诸侯祭祀、乡镇里都有祭祀,这些所用掉的大概是百姓税收的十分之一。

各位会觉得说:“哇,用这么大的数量去祭祀。”各位,祭祀之后的粮食、祭品,最后是谁吃啊?还不是百姓?对不对?有没有浪费?一点都没有浪费。我们祭祀的时候,将献祭的这些贡品里面的气,供养鬼神,而它的营养、它的实质依然还是人在吃,哪来的什么浪费、不浪费之说?不过我们从这个编列的预算就可以知道说,古人多么注重祭祀,非常非常注重。为什么这么注重呢?等一下谈到宗庙祭祀的时候,我再来补充说明。


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

家里有丧事的人,什么丧事?就是父母之丧才是三年。有父母之丧的人,他就不再参加别的祭祀。比如说哪里有什么庙会,哪里有什么庆典,这些就不去了。为什么?因为有刚好子逢父丧,到处都不去参加。

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

但是有一个情况是例外的,什么情况例外?就是当有一个更大的祭祀,是祭天、祭地、祭社稷的,那不论你现在是不是刚好正逢着丧事,除非他在入殓之前、下葬之前,那他刚好忙于这些事物是不去的,是因为忙于事物的关系,而不是不能去。

但是如果下葬之后,虽然三年没有满,但是有祭天地这么大的祭典,有祭社稷这么大的祭典的话,为越而行。

各位,那个“绋”是什么意思?棺木要下葬的时候,怎么样让棺木缓缓下降呢?必须有绳索、有,绞绳旁边还要有东西——绞链一样的慢慢、慢慢放下去,那个绳就叫做绋。还有在这个送葬队伍前行的时候,为了要怕棺木摇晃,旁边也有绳索,那就是要保护它,让它平稳,那个绳索叫做绋。

为越绋而行”的意思就是说,尽管现在是在守丧期间,但还是依然可以去参加祭天、祭地、祭社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因为家里有丧事,是属于私人的事,祭天祭地是属于非常尊贵的事情,不是卑微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家里的丧事是卑微的事情,但是天地社稷是非常非常尊贵的。你自己家里有一个私自的丧事,如果已经下葬完毕了,如果刚好又碰到哪里有天地、社稷的这种祭祀,马上都可以去参加。就是不敢以卑背尊的意思,天地是最大的,不会因为你这么一点点的私人的小丧,然后就不要祭天地了,各位,对不对?

你看,一般来说,家里如果有丧事的,就是可能在卒哭之前,也不好意思到左右邻居家去串门子,朋友他们来治丧,当然是大家很感谢,但是我们私自披麻戴孝或穿着孝服,我们也不好意思说戴着孝服、还未除服,直接进入人家的家庭,这个是有礼貌的人都不会这么做的。但唯独这一件事情,就是祭天地、社稷的时候,这个就不避讳谁家里有丧事。

所以有时候同学在问:“讲师,那我家里刚好丧事不久,现在还在守丧期间,那我可不可以到什么什么庙去参拜呢?”什么庙,各位都可以去;大大的庙,我们都可以去,进去的话向诸佛问安、向天地礼敬,这个是到哪里都可以去的。但是哪里有一个小的庆典等等,像这个跟守丧的气氛不合,而且它的局面比较小,并非天地之尊,并非社稷之尊,所以那个就可以不去,这个就是一个礼节上的认识。


丧用三年之仂。

丧事用掉三年之仂。三年之仂为什么?因为丧是大事,国家如果国君的丧事,那这个丧事是不是大事?是大事;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过世,是不是大事?对这个家庭就是大事。这个大事要用多少的财用呢?是用三年所累积下来的这种祭祀的费用,三年国家的财用里面的十分之一,不是需要拿来祭祀所用的吗?对不对?那每一年祭祀当然就用掉了。但是每年还会剩下有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一直累积下来的,那一份的里面就可以拿出三年的量,用在这次的丧事上。

各位,如果想一想这个数额还是很庞大的,不过一个国家如果真的有一个很大的国君过世,那个丧事都很大。我们看看现代就知道了,比如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不是刚过世吗?那个典礼也是非常盛大的,任何国家领导人过世都会几乎是这样。

那不嫌浪费,为什么?因为他既是个领导人,他就是一个非常尊贵的代表,是一个万民向心力、牵肠挂肚的对象。所以就不会觉得浪费,而且最后这些所谓的贡品什么的,最后还不是人吃掉了。


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

如果丧事有祭奠,各位,祭跟奠不一样。下葬之前叫做奠;下葬之后叫做祭。所以丧祭就是指的下葬之后,都是吉祭。“用不足曰暴”,你该财用有多少,财用该有这么多,但是你却不够。曰暴是暴殄天物的暴,就是你平常经营不善、平常暴殄天物,以至于到你的家用、你的国用如此的虚耗,以至于没有丧祭应该有的费用的水准。

这叫做什么样?叫做不会经营,叫做对不起先祖。所以“用不足曰暴”,这意思就是说,你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经营的人,或者你作为一个家庭的一个家长,你要经营一个家,对不对?你连最基本的祭祀的时候的财用拿不出来,表示你经营不善。

所以古人从这个观点看,他们对于务实的去上班赚钱、去务农、去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拿到应该有的回报,以及节省他的家用,然后以便于不时之需,这个概念是非常非常强,所以古人不是叫你说遁入山林,都不要赚钱了,等着人家养你,都没有的。这需要你务务实实的去做人做事、去做社会的一份子,然后去累积你该有的财富、花在该用的地方。所以用不足的时候,古人是骂人的,说曰暴,就是说你暴殄天物。

“有余曰浩,如果你这个财用有剩,叫做浩。“浩”就是浩大、浩就是富饶的意思。一个是褒、一个是贬,当然人生有时候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时候是虽然我很努力,但是我却挣不到那么多钱。各位,当然他不是在检讨这种人,他所检讨的就是说,你也有井田之地、你也有一块,对不对?别人种了一块都可以生活,为什么你不行?就是因为你没有努力耕种,难道你的土地特别贫瘠吗?贫瘠最下等的土地最起码还可以养活五个人呐,对不对?那除非是自己的问题。

跟现在不同了,现在就是说一失业,失业率一上升,还真的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有没有呢?这个事情况有的。比较起来古人愿意做,就绝对不要饿死,愿意做就绝对会有房子。因为房子都是一个井田八家的人一起盖,你家需要房子,另外七家一起去帮你盖;等我家需要的时候,另外那七家一起来帮我盖。所以一定有的吃、一定有的喝、一定有的住,那麻就种在屋子的旁边,一定有的穿。

各位,你看看那个古人的社会那种安心,现在的人好多不安。现在文明是文明,很多的电子产品;古代是没有,但是古代的人不会因为电子产品而近视啊,对不对?现在这么文明,我们有比古人安心吗?其实没有,但是我们现在的进步,到底是不是进步?说实在话,是很值得怀疑了。


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

一提到祭祀,祭祀什么?祭祀先祖、祭祀天地神明、祭祀山川社稷。谈到这个祭祀,“丰年不奢”,就算今年收入很多很多,也不会比礼制高一点,不会说贡品再多一倍,不会的。

为什么?因为如果丰年就多一倍,那那些穷人跟不上,对不对?所以,圣人的心意就是设计一个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你不管再富有,还是你今年再丰年,反正最多就是这一些。

凶年不俭”,到这个凶年就是说谷物欠收,谷物欠收,当祭祀的时候,也不特别去节俭。

这什么意思?各位,你说:“啊,不节俭?不节俭,我岂不是饿死了?”仔细想想,去祭祀的时候,虽然摆出来的祭品,还是一样符合规定,你不去俭约,但是最后那祭品谁吃啊?最后还是你吃掉,哪里有什么浪费之说呢?根本跟浪费无关的,这只跟心意有关而已啦。

所以从这一段,各位可以知道,古人的心里的礼,就是对神明的约定,我要用这么多东西,只要我力有所能,我一定就是用这么多,我不会再多来谄媚你;那现在的人,如果中了一个乐透彩什么的,好多丰盛的,然后赶快去答谢;或者去求名牌之前,好多好多好多丰盛的去求一个名牌,这就叫“媚神”。

古人不这样,他会告诉你,你挺直你的腰杆,最多就是这样,最少也是这样。“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所做的。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他的财用储备起来,没有可以用九年的储量,这个国家叫做财用不足、不充裕。我刚刚讲过了,每年的税禄分成四等份,一等份一直储蓄用,那也就是说用三份而已,那每一年可以储一份,那三年可以储一年之用;三十年,可以累积九年到十年之用。所以这边讲说“国无九年之蓄”,那三十年,累计三十年下来的财富,已经储备了,即使今天刚好遭逢旱灾,国家完全没有生产,他完全可以用到九年。

当然各位会想,那九年很多的谷物已经不能吃了。其实谷物,随便放个三年五年,其实都是有的。不放九年我们还可以放别的东西,很多东西其实放的时间还是非常长的。再来就是说国家如果有临时的需要,或者是打仗,或者是天灾,就会把它消耗掉一些。

一般来说,只要有这种谷物的存粮的,多半是怎么样呢?多半是给军人吃,军人吃的都是三年前的稻米。那么现在新的稻米放到谷仓里面,旧的从另外一端拿出来吃,新的从这一端一直进去,永远都是这样子,这样就是国家万一有事情的时候,不会为了粮食而愁眉苦恼了。

W南朵

老师你还是要夸夸我们 别老是批评嘛 听着心很塞

醉清风08 回复 @W南朵

要有承受能力。

回复@W南朵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醉清风08

要有承受能力。

其他用户评论

己亥小瑾

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 感谢讲师解惑🌹

听友216699805

王制第五(9)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 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 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 丧,三年不祭, 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 丧用三年之仂。 丧祭,用不足曰暴, 有余曰浩。 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 无六年之蓄曰急, 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1881725lzbg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

当前评论用户

48413

简介:喜欢这世界从喜欢自己开始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