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礼是不需取悦人的

2023-05-25 19:27:5823:15 3.3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是随便取悦别人,也不是夸夸其谈;修身就是去脾气改毛病,践言就是言出必行;行修言道,是礼的根本。

古圣人制礼是借由言行熏陶内心,从而达成对己对人的身心性命有好处的目的,这就是礼的本质。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上一回我们讲到“别同异,明”。我们接着本文往下讲,我们看本文。“礼不妄说人,不辞费。”这个礼呢?礼这个字,就是道理的理,道理的理又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次序。


我们说一个人讲话很有道理,这个讲话是可行的、不颠倒事非的、不本末倒置的,我们就说:”嗯,有理,有理“。怎么样的事情有理呢?顺乎自然之序。比如说我们种一个东西,你顺着道理种,就长得很好;你逆着道理种,就长不好,对不对呀?


顺着道理,我们就说”有理”。有理,行诸于人的言行,就是礼节的礼。礼节的礼,是从人的言行上说的,但是他的内涵就是道理的理。道理的理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是一种天生地成的自然的次序,所以,礼节的礼,也就是一种自然的次序。


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个小孩子没礼貌?就是他说话做事,不按次序来,我们就会说没教养,对不对啊?如果按照次序来,我们就会觉得很顺当,就说这个小孩真懂事,各位对不对呀?听话的小孩我们会说“乖”,懂得次序的小孩,我们会说“懂事”。这乖跟懂事,是两码子事,礼就是让一个人明理懂事。


礼不妄说人。”这个“说”念“悦”。“说”这个字,古字跟喜悦的“悦”是相通的,还有脱衣服的“脱”,这三个字,都是同一个字,都是用“说”这个字。依上下文来决定它到底是指哪一个字。这边礼不妄说人,就是说不随便地取悦于人。怎么样说不随便取悦于人?在古人来说,礼不虚动,礼一动要有实质。


譬如说我们平常人,我们会赞赏一个人很有德性,大概是这样。各位,如果一个君王说:“你真的很有德性。”说了之后没有请他,他既然这么贤良,你都已经动了你的尊口,已经称赞了他。那应不应该让贤者在位啊?如果我们是平常人,我们就没有这个权柄,对不对?那你是一个君王,你对一个人讲说:“你真是很有德性。”这话不能随便讲,就要延请他在一个有德性的位置上,而不是随便说说,取悦一个人就算了。


好比去问一个人说,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呀?那个不能随便问,这问了就是我要尽我的力量,我要去帮助他。你别问了,拍拍屁股就走了。这就是妄说人,对吧?一个君子他悦之不以道,不悦也。你不以道来取悦他,他是不会高兴的。他不以道,他去取悦人,他也不干的。


譬如说,我们随意开一个玩笑,或者我们随意讲一个话,“你今天真的好漂亮。”漂亮跟德性有什么关系啊?是毫无关系的,对不对?你这句话除了让一个人更虚荣,还有什么实质吗?没有啊。


君子不妄说人,就是这无意义的话,他不用这些去取悦于人。但若讲下去这句话对他是有帮助,那他会讲。君王,有位置的,他也不妄说人,那我们平民百姓呢?我们也不妄说人,说话就是要有实质啊。


不辞费”,就是没意义,就是现在的人没营养啦。就是说话要有实质。如果一个人只是说,而没有做,就叫做辞费。君子说了就会做,或者先做好,然后再说,所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这样说。所以说“不辞费”。“不辞费”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聒躁。


《易经》说“吉人之辞少,躁人之辞多”。就是话叽里呱啦、叽里呱啦,耗气,再来呢?内心浮动。所以真正安定的人,吉人淡定,话呢?少。就是不辞费


各位,举个小例子,有一天,我们的一个学员来问我说:“讲师啊,你下午可不可以吃水果啊?”我说:“可以啊。”这为什么这样问呢?因为那一天的前几天,皮肤痒,不舒服,说芒果不能吃,什么不能吃。过了几天,就问我:“讲师啊,你今天可不可以吃水果啊?”我说:“可以啊。”问是问了,水果没来啊。这个就是辞费,也是


君子不虚言嘛,讲了就是下文就要到了,这样懂吗?不是说我们爱吃这盘水果,不是。这是我们待人处事不是这样。你要不就不问,你要问了,我已经说可以了,接下来事情是什么?这个事情,既然你问了,就表示你有水果,不然你问干嘛?各位对不对?说:“讲师,抱歉,我没水果。”那就别问。还是你没空,别问。这样懂吗?这个就是礼,办事情要不要有次序啊?要有次序。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这个礼不逾节,节就是一个节度,一个分寸,一个分位。礼就是使上下尊卑不同的分位,各安其位。上下、尊卑的分位,在社会上,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到处都是有的。现在的人说,虽然是人人平等,而实际上,这只是说在嘴巴,说着好玩的啦。


在台湾选举的时候,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一票,这一刻是平等的。但是你回到公司,也不是平等的,老板我都得听他的,不是吗?你去打球,你还得听裁判的,不是吗?你开车上路,你得听交通警察的,不是吗?各位,到处不是都充满着尊卑吗?哪来的平等?没得平等,是某些事平等。


比如说上菜市场,只要我有钱,我可以买任何的菜,你也是一样。这一点是平等的。但是,在单独一个事情、一个单位的分守上,没那个平等的事情。各位,请你记得,不要自欺欺人,没有那个事情,就是分守。一个球队出来,裁判的话是球员都要听的。但裁判,常常误判、徇私,我们球员是可以集体去罢免他的。但是,在我们未罢免他之前,有没有平等可言呢?是没有的,这一定要搞清楚的。


不逾节”,既然是分位上有尊卑,怎么让大家各安其位呢?那就要订定一些条例,各位对不对啊?这个条例就是所谓的礼。所以现在人家不懂礼,就讲说:“这个礼,繁文缛节,哪里能够适用于现在呢?”

那我请问各位,现在的社会要生活,要不要订一些规范呢?也是需要啊。


你是一个人民团体,要不要订一些规章啊?也是需要。你是一个国家,要不要有宪法?要不要有法律呢?也是需要。这些通通叫做礼。礼,就是可以让每一个人安分地在自己的分位上,不逾越这个节度。


礼的内涵,就是卑己尊人。他有好的才干,比我贤良,我敬重他。即使才干相当,他能办的事情,都不少于我,我就退让,我就尊敬他。才干很悬殊,自自然然,你会突出在某一个分位上。但是我们对人,都是以卑己尊人为礼的主要的态度的内涵。但是,它这个是态度的内涵,实质上的内涵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卑己尊人呢?就是尊贤的意思。为什么要尊贤呢?贤者出头,天下太平。卑劣的人不能出头,一定要打压他,不然天下就会大乱。这是基于一个志道,所以卑己而尊人呐。


礼既然是以卑己而尊人,各安其位的内涵,所以它是不侵侮。在上的,不逼下;在下的,也不逼上;各安其位,所以不会侵犯、侮慢于人。


“不好狎”,这个狎就是很亲近地去学习,也叫做狎;很亲近地去玩乐,也叫做。狎基本上的定义,就是亲近。亲近又有点轻慢的时候,会用到这个字。就是因为太亲近了,太习惯了,所以我就轻慢他了。


人常常是这样,也许你们是我学生,我们又不太熟,所以你见到我会很尊敬。但我的同学见到我,不是这样。我小学,也有同学啊,我到国中、到专科,我有同学啊。我同学见到我说:就凭你吗?为什么他们对你要这么尊敬啊?这叫做。太亲近就会侮慢,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特别讲不好狎,是提出来一种戒律。


所以,礼是讲次序的、讲分位的。跟亲不亲近,是没关系的。对一个贤良的人,我们亲近他、学习,但要加敬;如果亲近学习,不加敬,就叫好狎,好狎则生侮慢。


所以,有时候师生之间就要有点距离感,当他都没有距离,整天玩在一块,打成一片的时候,好狎就产生了。当好狎产生的时候,学生就不好教,所以,古代老师跟学生,都相当有距离。是非常亲近,但是要透过一些礼数,让尊卑拉开,拉开的时候,即会很亲近、很亲爱,又会很敬重。这个就是礼可以达到的效果。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乱呢?我们逾节,我们彼此互相侵侮、侵压,互相轻慢,觉得世界乱,乱就觉得不安,就是因为大家都不安其位。所以,古人的礼就会让人很安定,因为你知道你的分位是什么,你就守在你的分位上,把你分位的事情做好。然后,做得大家都没话说,感觉你没有恶心,这就是礼的作用。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修身就是去脾气改毛病,这做修身。修身也就是礼。践言就是说,言说出来,必定会去行,言而有信,会去履行它,会去实践它,叫做修身践言。什么叫做善行善行就是修身践言


我们常常现在所讲的行善行善。各位,你讲行善的范围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说我拿钱去帮助人,对不对?或者是我去帮别人做事,我替别人解决困难。但是你的善行,应该是很少人的善行的概念里面,有修身这两个字的概念。


什么是真正的善行?就是把自己先修正好,不要让别人因为有你的存在,感觉很难过,对不对?这就是善行。我们行善不外乎就是让别人更好,不是吗?那你常常拿钱去让很多人更好,但是你在家里,每说一句话,都让你的老婆、小孩,气炸了,有没有?你本身就是一个地雷,整天就是为恶的因子,所以那个行善效果很差。善行先去脾气、改毛病,叫修身,而后践言,就叫做善行,这就是礼。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那行修到底是行什么呢?是以道德仁义为本的。所谓道德仁义,总而言之,概括一句话,顺着天性,为人好的,而让人得到生生不息的益处的。所谓生生不息是什么呢?是身心更健康,本性更健康,精气神更长养,我们就说这个人生生不息的。那所谓道德仁义在天地之间,这么大,但是用在人的身上是什么呢?是对人有好处的,对身心性命可以长养的,我们就说是道德仁义。


行修是行什么呢?就是行道德仁义。你说的话对人有好处;你做的事对人有好处;你做的教育、示范呢,人家学习起来,长远一辈子都有好处。说出来的话,都是在仁义道德范围内,所以叫做行修言道


礼之质也,质就是它的根本。道德仁义就是礼的根本,也就是礼之所以存在的由来。那把它做成人类行为的准则,把它条例细分,把它记载下来,说什么应该怎么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就会变成它的条文。这条文都是为了要来具足仁义道德的本质,所以叫做礼之质也。道德仁义就是礼的本质。


礼之所以存在的目的,礼所要达成的目标,所以礼不是只有虚文。当然,礼也可以是虚文,就是有那个笑容、有那个礼貌、有那个规矩,但是却有一个狡诈的心,那这个礼也就变成虚文。不过,古圣人制礼不是这个意思,是借由你的言行,而慢慢、慢慢熏陶了你的内心,而实际上达成对己对人的生命、心性会有好处,这就是礼的本质。


当然现在的人之所以认为礼,繁文缛节,那就原因是没有那个心,这第一个。第二个呢?不知道礼的好处,还不知道怎么样实施它,会对人、对自己会有好处,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我们就会觉得它是繁文缛节。不过虽然说是繁文缛节,可是我们的实际的生活,任何一个层面,都充满着礼的轨迹。只要是订定共同的行为规范标准的。各位,你去读一个学校,有没有校规啊?总有吧。你评量你的分数的,总有一个规则吧?不是吗?这些都叫做什么呢?叫做礼啦。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说这个礼,只听过说取于人取于人是什么呢?就是他有长才,我取他的长才,来用;他有德性,我取他的德性,来用,叫做取于人,这个人就是贤者的意思。取于人的意思就是说,我去向贤者问道,我去向贤者求教,或者是我邀请他来治理国家,来贡献他的长才,就叫做取于人取于人的意思是我尊敬他,然后我当他的学生,我就教于他。礼闻取于人说这个礼,只听过说取于人的,去就教于他,去请益于他。


不闻取人”,没有听说过,把这个人直接拿来,把这个人直接拿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是诸侯,我是大官,我命令你来,你就来;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个叫做“取于人”。等于是用你的权势控制了一个人,去捆绑了一个人来。他很有才学,他在你这里,他是个花瓶,只是告诉人家说你很爱才,但实际上,你有没有用他的才呢?没有。


所以“不闻取人”,礼只可以取于人,从他的身上拿德性、拿才干来用,我要尊敬于他,我尊奉他为师,而不是用我的权势把他绑来,不是这个。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说礼,只听过学生说要学什么道义也好、学治国也好、学一个学业也好、事业也好,就是说,学生到老师那里去学。老师可以在哪里?老师可以在他的学堂,老师可以在学校,老师可以在他家,有没有?我们要学,我们去找他学,就叫做礼闻来学。


不闻往教,老师不直接到学生家里去教的。学生也有一个家,那你就讲说“我们去他家教也可以啊”。现在也是很平常,这个叫做家教。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那是因为要赚钱。出钱的是谁呢?是老大,对不对?所以我是被他聘请的,他是用钱买我食宿的,所以我到那边教他。各位,因为你要的是钱,所以你就这样干了。现在社会上当然到处都是这样。


但是,古代的老师不这样干,不这样干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个礼不正,这个礼不正,就是说,他是个浮夸子弟,他家很有钱,我被他的权势或金钱买了,我去教他。那我矮他一截的时候,我的话他是不会听的。这个有礼数的人,虽然他很富有,他要叫人教他的小孩,他要尊师,他会叫他的小孩到老师那里去。


你会说,像当时六祖出来讲经说法的时候,人家还不是把他请出来,对六祖来说还不是往教?各位,六祖不是去哪一个学生家教,他去的是一个寺,对不对?他在那一边就当成学校,大家还是来老师这边学,这个味道,就不同,这样懂意思吗?


所以,这个礼很重要。礼就是说次序,你把次序摆正了,这次序一正,大家就知道说,谁大谁小,谁该尊敬谁,谁该听从谁。现在我应该是要受人尊敬的呢,我还是我要尊敬人的?我要听命的呢,还是我要教人的?他这个礼数一摆出来的时候,它就很正。


一个学堂,总有一个尊位,那个尊位,学生是不敢去坐的。古代老夫子的位置,就算他一个拐杖,你都不敢去随便动它。就是这个位置永远都是最尊贵的。老师就算没来,进了教室就要向位置先敬礼,这都是一定的。所以,耳濡目染之下,就是这个学生,他会非常敬重这个师父,而不需要打、不需要骂。他心理上是油然而生一种敬重,这个小孩就教得动。


现在的小孩,我们崇尚他,说他要有创意,他要快乐,各位对不对?哪里有什么哪一个老师的位置不能爬?满地爬,把老师位置拆来当玩具都有可能。这老师不能讲学生,讲学生家长到学校去赏老师两个耳光。各位,这小孩教得动吗?你比较行,你带回家教好了,要我,我就不教,对不对?要教就是我说了算。来照我的规矩。这个说得通,来教了,才有用,要不任你怎么教都没有用。所以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是一种尊师重道。


各位,你看这边说“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那这边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我们说礼是一种卑己尊人,这是不是基本精神?那礼取于人,我尊他为师,不闻取人,那这是对的,这符合卑己尊人。


可是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就是我当老师,你们都来学,我不会去那边教你,好像是很自尊自大,不是吗?对不对?是不是跟礼的精神是不是违背呢?既然你是卑己尊人,那没关系,我虽然是老师,那我卑躬屈膝的到你们家教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事情不是这样说。


礼,不能本末倒置的。该尊,就要显示出尊;该卑,就要显示出卑。卑己尊人是讲说,我们能自谦的一种心态。但是你不能说,你今天当的是教练,你今天当的是裁判,然后你要处处听从球员的,那这个叫做本末倒置,乱了规章,是不是这样啊?所以,当尊者就要尊。


我们说在家里,古人要养成小孩敬重他的父亲,首先就是吃饭的时候,一定有一个尊位。平常父亲在,正常情况下,小孩子一定要先把碗筷都摆一摆,该添的饭都添一添,父亲一就坐,父亲筷子一举,大家就开动了。这样懂意思吗?那这个小孩就自自然然会知道说,要敬重他的父亲。


你身为父亲,那你是家长,你现在就算我们把它比喻为球队里的不同职务好了,那你现在已经扮演家里面的最尊者,你却很谦卑地跑到旁边去,小孩跟谁来学敬重啊?就没有对象了。你就要大大方方,扮起这个令人尊重的角色。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你会更戒慎自己的言行,对不对?


你该受人尊重,你就好好坐在尊位上。因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正在教大家应该怎么各守分位。所以你就要把这个事情慎重其事的,把它给扮演好。这个时候是不能退让的,那就不是其位了。


所以当个老师就礼闻来学,不闻往教,这是正常的,不是说妄自尊大,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礼,就是次序,次序这两个字一出来就是有尊有卑了,各位对不对呀?总有人扮演尊,总有人扮演卑。就是告诉你说,心态上虽然是敬重所有的人的,但是该扮演尊位的时候,一点都不退让的。


小石_op

留下足迹 🙏

回复@小石_op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萧弦亮

老师,人在大陆。感觉,天丧斯文,很绝望,也很不现实,全是规矩却没有规矩,很迷茫,很感谢您教的礼记让我找回了当中国人的方向

贵阳森林红梅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③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1559906mqtc

谢谢老师~听那些没用的还收费,真的是免费的也是珍贵的,比如空气,阳光……

悟心读书

老师您好,我想知道您学国学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黄庭心学 回复 @悟心读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1878377iimd 回复 @黄庭心学

由知入觉难,由觉到悟更难,大彻大悟到了道的境界,文字就多余了。大师您讲的太深,浩瀚不知边界,路漫漫其修远。

邹琼玲

我们要向君子学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人要诚信。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