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居家守礼~敬长篇

2023-08-04 11:52:1514:21 1.1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本集介绍了如何在行住坐卧之间关心长辈,敬重长辈,通过一言一行来培养我们恭敬心。因为当一个人不屑于他人时,身中频率很低;而当一个人内心有恭敬时,身中频率很高,所以恭敬心不仅滋养长辈的身心,对个人也非常有养生。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zhǒu)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





帷薄之外不趋,“帷”就是布幔。“薄”,就是那个垂帘,反正都是帘幕之类。“趋”就是躬着身,然后,快步的走,这个表示敬畏的意思。什么叫敬畏?为什么快步走叫做敬畏。


以前我拜我师父为师,我师父也会拜拜。拜拜就有个厅堂,神像一定是放在中间,那放在中间,我们走过拜拜的地方,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你只要走过那个中线,立即要躬身快步走过。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把神明想象成神明,就想象成一个尊者好了,尊者坐在那里,然后你走到他的刚好正前方,然后你也不走,在那边前进两步,倒退三步。各位,如果有一个人在你的面前,也不一下走开,就在那边晃来晃去,是不是很碍眼,这肯定是很碍眼的。


所以,古代只要当官的,你是当大夫也好,你当士也好,当卿也好,当什么都好,只要是当官,有点官位的。他的门的这个前面,就会设帷幕。他会有从属,他的从属走路一般都很从容,走走走,只要一接近了这个帷幕的前面,就这几步而已,就要躬着身,快速通过,这表示一种尊敬。


各位不要小看这个尊敬,一个这样做,两个这样做,您小孩子看到,他都学起来,他就知道说,长者面前就是要这样恭恭敬敬的。


那古代的天子,他的帷幕不一样。外屏的意思,就是他的帷幕在门外,门的外面还有一个屏风。《论语》里面有说“邦君树塞门”,就是讲这个东西。“邦君”,国君。“树”不是真的种树,“树”就是把那个屏风树立起来的意思,挡着门,叫做“邦君树塞门”,就是讲这个。那诸侯,是内屏,就是在门的里面设屏风。


天子的屏,当然规模就很宏观,雕工非常精细,诸侯就要降一等,放在门内。那么,卿大夫用帘,士是用帷,就是布幔。所以这边讲说,“帷薄之外不趋”。“帷薄”,其实是讲士跟大夫,但是他是举位卑的人来说,位高的就不用说了。当然你碰到天子的屏,那更是要快步,躬身,直趋而过,就讲这个意思。


那不论你官大,还是官小,每天来来往往那么多的宾客,而且每天在服侍的,有这么多的仆臣,那都会敬他的尊长,都会敬他的主人,所以就加一个“屏”或加一个“帷”或加一个“幕”,然后,大家从那边走过的时候,即使主人不在,他看到这个“帷”、这个“屏”、这个“幕”,他还是快步走过。


这个是“帷薄之外不趋”,就是比“帷薄”还外面。但是你一进“帷薄”,进去里边,马上就要表示尊重,过那个中线,即使它只是主人的椅子放在那里,你过那个中线,就要躬身快步走过,那么,慢慢就能够树立起大家对一个君上、对一个主人的一种从内心的恭敬之意。


像我们去到一个庙,现在大街小巷庙也很多。从他的庙门前走过,慢慢接近到中线的时候,躬着身快速通过,就这个意思。那里没有设“帷薄”,但是,对神的恭敬,没有距离,在他的操场的范围,只要是过那个中线,就要快速通过。


同样的道理,对尊长也是。只不过人没有神那么大的规格。对尊长,到底要多大的范围来行礼呢?那就是用“帷薄”,来告诉大家说,从这里开始了,这个意思。


堂上不趋,执玉不趋。上了堂,就不快速通过了。因为堂并不大,所以上了堂,地方比较狭迫,所以就按正常的步伐走。“执玉不趋”,如果身上佩着玉,古代的玉,都是圭玉,就是天子赐给诸侯的,诸侯给卿大夫的。就是佩玉,古代当官的身上都佩上玉。是劝勉这些当官的人,要跟这个玉一样,洁白无瑕,不可以贪污。然后德性呢,要像玉一样的温润。各位,摸玉跟摸铁,是不一样的,它很温润,然后也不会利利的割人,它很滑。


所以,古代的官都有佩玉。佩着君上所授的玉,那这个玉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种职守,所以,就会非常看重它,不会让它快走的时候在那铿铿作响。这意思就说我身上佩着玉的时候,纵有躬身,稍微的动作,也不会加快多少步伐,把这个玉给碰坏了,那你怎么对你的君上交代。


像这个,虽然举例子在文章里面,在说的都是在讲,朝廷的臣跟君,或者是属下跟他的君上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些也都可以应用在家庭。比如说,儿女,见到父亲的尊位,快速走过。是同样的意思,都可以对人,慢慢慢慢的熏陶出一种对人恭敬的心。


现在的人,什么叫恭敬的心?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过。让大家生起恭敬心,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因为他对人从来只有不屑,你问他什么叫不屑,他很清楚,你问他什么叫恭敬就完全不了解,那是很可悲的。


因为不屑的时候,身中的频率赫兹很低的,一百两百,但当对人恭敬的时候,高到六百,是非常养生的。现在的人失序很多,这种恭敬的心,从哪里重新再拾回呢?就是从《礼记》。


社会会这么乱,我们常常说这小孩子没大没小对不对,我们常常说小孩子不恭敬任何人,那因为你没有教他恭敬。那请问恭敬要怎么教,就是《礼记》这些内涵里边所讲的,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落实。


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那个“武”,就是步伐。一个人运动留下的轨迹,就叫做“武”,“武”这个字有这个意思。什么叫“接武”,就是步伐相接。就是在堂上走路,没有大步走的。因为堂不大,然后。步伐也比较轻,并不急需,所以,步伐接近相接,等于这一脚的脚尖,贴着那一脚的脚跟,有没有,每举一步都是差不多你的脚掌的长度而已,叫做“堂上接武”。


堂下布武”,一下了堂,你辞别了尊者,下了堂,步伐就要拉开,叫做“布武”,就是走的大步一点的意思。


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室中不翔”,在房间、厅堂里面,“不翔”,他走路的时候,他的双臂,不做大动作的摆动,那个大动作的摆动,叫做“翔”。因为地方有限的关系。


并坐不横肱”,就是并坐的时候,那个手臂不会横过。我们常常现在看到一些人坐在公园的躺椅上,然后两只手都靠它上面有没有,那个就叫做“横肱”,这个并不是好的姿势。


授立不跪,授坐不立。“授立”,就是说我拿东西给站着的人,尊者现在是站着的,那我们是卑者,我们是以拿东西给尊者,那你就不能全部跪下,因为什么,因为你跪下姿势就低,你姿势一低,尊者还要弯下腰来拿。就是你拿给他,古代为了表示对尊者的敬重。我们拿东西给尊者的时候,我们会稍微屈膝一点点,这是常有的姿势。就像我们若在庙里供佛,我们把供品端上桌也是一样,稍微屈膝。那你不能太低,因为太低的话尊者是站着的,还要弯腰来拿,就是给他不方便。


授坐不立”,如果尊者是坐着的,那你拿东西给他,那你不能站着直直的,那就等于你拿高高的,要他伸手上来拿,这个画面就形成不敬了。那你一样,你这个时候可以跪下去,或者是你可以蹲的更低,都可以。


总而言之,他的手就在他的胸前,伸出来可以拿。那么你的这个头,不会高于他,那样的姿势下,是代表我们对人的一种尊敬。


如果想象这个画面,你的父母坐在椅子上,你站的挺挺的,然后手上拿东西往下一摆,那跟施舍的姿势是没什么两样啦,就是很不敬的姿势。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zhǒu)于箕()上,以袂拘而退,这个“粪”这个字就是污秽的东西,我们现在叫扫地什么,都叫做“粪”,擦地板也叫做“粪”。为我们的尊者去做扫除,把他的这个污秽的东西,要把它清走。


必加(zhǒu)于箕()”,那你就会拿一个畚箕,家里用的就不会像工地用的那一种,不一样,家里用的会比较小,然后,这个小扫帚放在这个畚箕的上面。那拿的时候,那个畚箕的那个开口,那个舌头,不能够对着长者。如果长者在堂,我们要去清扫东西,你扫帚放在这个畚箕(běn jī)上,横向拿着。


以袂拘而退”,这个“袂”,就是衣袖的末端。古人的衣袖,宽袍大袖,这个袖子,古人要遮脸,他的袖子一举起来,脸就看不到了,遮什么都可以。在要扫的时候,一手拿着扫把,那么另外一只手的衣袂,障壁于这个扫帚的前面,且扫且退,叫做“以袂拘而退”。


就是挡着那个扫帚跟尊者之间的关系,不直接扫帚对着尊者,就是扫帚在动的时候,另外一只手衣袂挡在前面,然后边扫边退。现在是在讲室内,室外就不是这样了,室外是拿大的那个竹扫把,你没有办法去挡。


其尘不及长者,但是扫的时候,也许会有一点小灰尘,那这个小灰尘,不能够向着这个长者,会影响到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扱”就是扫起来的意思,那扫扫扫,然后要把这个扫起来的污秽的东西,要把它拿走,那么,就以那个畚箕来拿这个要清扫的东西,那不能够向着长者,所以叫做“以箕自乡”。就是向着自己的这个方向,然后扫进去,不能够把尘往长者那边扬,所以这个都是要注意的。


如果我们这样子想像,你现在想起来,然后你会觉得好像好多规矩,对不对?你想想看,其实是很平常的,就你对人关心自然会有这个动作。你去一个高级的餐厅吃饭,然后那个服务生到你桌上要扫掉东西,都向着你的身上这边扫,你开不开心?一定很不开心。那他如果有稍微一只手稍微遮着一下,然后往自己那边静静的挪,我们就觉得说他这样很文雅。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抨击古人,就说这个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样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封建?我们常常会这样说。各位,把你批评的那些话,用在现在社会,一样,每一样都可以成立的,不是只有可以批评古代的。


奉席如桥衡,就是我们为长者拿一个“席”,其实是坐席,或者是卧席都可以。“如桥衡”,就是拿横着,像桥一样。那古代的桥,中间一个洞,然后两端是昂扬起来,到中间,然后再下去。“奉席”,“奉”是横的,然后,一头高一头低就像有头有尾一样。那看东西的形式,决定哪一边高哪一边低。


请席何乡,请衽何趾,那个“乡”就是向哪边。那你奉席给长者,然后你要问长者说,那这个席,要放哪里,怎么坐向,坐南朝北、还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所以“请席何乡”。


请衽何趾,这个“衽”,就是卧席,也是席。“何趾”,这个“趾”就是脚趾头。就是说,躺下来,脚是要朝哪边,头要朝哪边,这个意思,就是说不自专。既然你是为长者而奉席,那就多加一句问长者说”这放哪好啊?怎么放?朝哪边?“就是以长者的意见为意见,从尊者的愿望。


现在小孩也许帮父母摆一个东西,父母说“这样摆好”,说“那样不好,这样摆好”,父母说“我喜欢那样”,“不好,这样才好”。你有十个理由可以告诉他,这样才好对不对,到底是你好还是你的父母好,要想清楚。他喜欢那样,也不危害谁,为什么你要一句来一句去,然后代表说这样才够好,然后对他才够孝顺,就倒行逆施啦。



听友34477446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回复@听友3447744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小鸣0505

礼记4-3 摘录:授立不跪,授坐不立。拿东西给站着的尊者,不能全部跪下,要稍微低一些,如果尊者是坐着的话,那你不能站着,你可以跪下去,或者是蹲得更低一些。 心得:对人恭敬,生活的每个地方都能落实恭敬。

yiylove

古人对父母长辈的恭敬之心,从走姿坐姿、扫地、拿席等生活的在在处处都可以落实。我们学习《礼记》正是寻回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恭敬之心。

潇凡666

帷幕前恭敬快速通过,表达一种尊敬

0_0宓宓

不趋不是不要快步走吗?

Yeah_3w

本集讲的对长者应该保持的礼,有些礼以前没有学到过,但对照原文来看,好像自己在生活中会做到,更加体会到讲师说的如果你对人关心,这些动作会自然出来了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