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名师导读 | 人民大学 李黎力:明斯基其人及经济思想

2018-12-27 10:11:43 5万
声音简介

【预告】张军老师全新专辑即将上线,这是一门不一样的经济学课,会在通识基础上,从真正实际的生活场景出发,去运用经济学知识。

如果你对这门课有兴趣,欢迎课程官方交流群,具体方式如下:


一课明斯基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李黎力,《明斯基经济思想研究》一书的作者。受好友达飞邀请,今天我来给大家聊聊特立独行经济学家明斯基的故事。


1

今年恰好是金融危机十周年。十年前的这场危机,引发了经济上的“大衰退”,也引发了经济学界广泛而深刻的反思。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在《华尔街日报》头版刊登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最近的市场动荡让全球投资者们寝食难安。但是,它却使一个人的声望日隆:他之前是一位并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如今却突然变得非常流行”。这位经济学家便是我们的主人公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


的确,除了凯恩斯外,似乎没有哪位经济学家能像明斯基那样,从这次危机当中博得如此之大的声誉。许多财经媒体、时事评论和学术报告纷纷将此次危机称作“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一些预见到此次危机的金融从业者和学者,均将他们的洞见归功于明斯基的“教诲”。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德隆(Brad DeLong)和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等著名经济学家同样积极响应,都曾在公共场合向明斯基致敬。而各国时任央行行长,包括美联储耶伦、鲍威尔,英格兰银行金以及我国央行周小川等大量政策制定者,均在公开演讲和报告中积极援引明斯基的观点,热切求诸明斯基的智慧。明斯基顿时成为一名风靡全球的媒体明星,几乎每家重要媒体都为他的思想留出了专栏空间和广播时间。

这样一位如今被视作具有先见之明的大思想家,事实上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20年便已去世了。

2
海曼•菲利普•明斯基(Hyman Philip Minsky),1919年9月23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来自俄国的孟什维克(Menshevik)移民家庭。母亲多拉法(Dora Zakon)是新兴的工会运动的活跃分子,父亲山姆•明斯基(Sam Minsky)则是芝加哥社会党犹太派中的积极成员。他们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离开了俄国。据家族传说,明斯基的父亲是在1918年芝加哥社会党犹太派举办的一个庆祝马克思一百周年诞辰的晚会上向他母亲求婚的。作为一个红二代,明斯基从小就受到社会主义的耳濡目染。

1937 年9月,18岁的明斯基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数学。但在大二期间,一方面因为受到老师波兰裔经济学家兰格(Oskar Lange)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 “大萧条”的激发,明斯基决定转向经济学,之后获得了主修数学、辅修经济学的双学士学位。那段时期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是百花齐放、非常开放的:当时除了有激进的兰格外,还有自由主义者道格拉斯(Paul Douglas)、中间路线的维纳(Jacob Viner)以及保守主义者奈特(Frank Knight)和西蒙斯(Henry Simons)。其中,兰格和西蒙斯对明斯基的思想产生了最为重要的早期影响。从西蒙斯那,明斯基对金融产生了终生不渝的兴趣,并领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其银行和金融结构。

1941年,明斯基本科毕业,转而到哈佛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在明斯基脑海中,哈佛的氛围和教学完全不是芝加哥式的,缺乏芝加哥所具有的活力,例如被称为美国凯恩斯的汉森(Alvin Hansen),对凯恩斯的诠释在明斯基看来是十分机械和片面的,忽略了货币和金融的重要性。

1947年,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之后,明斯基先后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和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54年完成博士论文《诱导性投资与经济周期》,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加入了金融因素的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从而得以将金融变量纳入到乘数-加速数模型这一当时经济周期分析的标准框架当中。该研究认为经济周期同样受到金融的影响,因而为之后明斯基著名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的形成提供了直接土壤。

博士期间,明斯基接受了布朗大学提供的一个教职。1955年,明斯基和在布朗大学相识的帕尔多(Esther De Pardo)结婚,之后育有两个孩子。婚后不久,明斯基收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邀请,并在访问之后接受了伯克利提供的一个终身教职,度过了卓有成效且多姿多彩的十年。

在此期间,明斯基依然延续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思路,继续探究金融现象在宏观经济周期和波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在理论层面通过将投资方程的加速数内生化来将金融现象引入乘数-加速数模型,以刻画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各种不稳定性动态;另一方面在实证上,运用资金流量数据来校准模型,并用它们来评估金融体系再次崩溃的可能性。

然而,这十年却更多是明斯基致力于推进政治议程而不是研究议程的十年。明斯基积极参与有关由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于1964年提出的“向贫困宣战”(War on Poverty)计划的争论。他与政策制定者及其职员频繁通信,他的建议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获得了民主党左派的关注;他还在贫困与就业这个主题上担任一些研究项目的专家和研究小组的成员,广泛参与各种相关的讨论和研究。在这个方面,他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所实施的政策的激烈批评者,并着力于提出一套替代性的解决方案。他坚持认为,战后他们这些微调者所采取的高投资、高增长的路径并不能有效地减少失业,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贫困,他们实施的计划也无法显著地降低贫困率。相反,他提出了着眼于就业而不是福利的反贫困战略,主张运用“最后雇佣者”(employer of last resort)计划来减少和消除贫困。

3
1965年,在政治生涯与学术生涯二者之间进行权衡之后,明斯基决定换个地方,搬到了华盛顿大学全心专注于学术研究,直到1990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这意味着回归他过去那种早期的研究路径和风格,即以“参与观察者”的方式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来得出研究的结论。他通过考察联邦基金市场的发展和回购协议的使用发现,一旦考虑到受利润驱使的金融创新,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稳定的目标就可能是种幻想;而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这个更久远且更基本的职能却依然必要且可行。并且,通过控制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给的企图是一种误导,美联储最好还是专注于通过鼓励贴现窗口的使用和控制贴现率来控制利率模式。明斯基随后的研究思路可以理解为试图对这种思想加以发展和完善,一方面依靠深化对现代银行业运作的理解,另一方面则运用现代学术性的货币术语来对它们进行重新阐述。

就实践方面而言,明斯基之所以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他有机会与1967年刚成立的马克•吐温银行(Mark Twain Bank)建立协商合作关系。在成立后的三十年里,明斯基从担任该银行的顾问,升为董事,从而能够作为一位参与观察者,去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金融机构的行为。该银行是明斯基透视随后美国银行业的演变以及标志着这种演变的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的窗口。同时,明斯基还同金融市场的从业者过往甚密。基于这种经历而为金融媒体所撰写的文章,使得明斯基在金融界声誉鹊起。

但在理论方面,明斯基的进展却没有那么成功。到1965年,战后有关货币的学术讨论模式已经建立起来了。在主流经济学界,货币主义的主要替代性理论是托宾(James Tobin)和其他学者的资产组合观点,该观点建立在格利(John Gurley)和肖(Edward Shaw)这一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之上。

4
明斯基将信贷危机爆发的1966年看作是现实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战后时期“稳健”金融的终结以及接下来几十年日趋“脆弱”金融的开始。这一年同样是明斯基自己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是追寻现实经济的发展还是跟随经济学界的脚步,明斯基选择了前者,结果是他的研究与主流渐行渐远。这种获得市场从业者青睐的思想,大多只能在经济学界处于边缘的制度主义期刊中以及左派观点的期刊中寻找到出路。而在主流经济学界,以希克斯(John Hicks)、帕廷金(Don Patinkin)和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等为代表的所谓的“货币瓦尔拉斯主义”,则日益成为唯一可接受的分析范式。然而,在明斯基看来,这种范式最多也只是适合如1948-1966年非常稳定阶段的稳健金融时期,但对不断涌现的脆弱金融问题却毫无用处。

1969-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休假,为明斯基日后走向新的方向提供了机会和动力。在此期间,明斯基会见了罗宾逊(Joan Robinson)夫人。从此他不再将自己的观点看作是主流凯恩斯主义的补充,而是看作是对它们的替代。1975年《凯恩斯》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明斯基意图提供一种系统性的理论。该书是对凯恩斯不同于主流的另类诠释,即所谓的“金融凯恩斯主义”(financial Keynesianism)。在明斯基看来,凯恩斯强调金融因素在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如何运行当中的首要重要性,而这却被主流的凯恩斯解读所忽视,因而他提供了这样一种金融方面的解读。在该书中,明斯基在凯恩斯“经济周期的投资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投资的金融理论”,从而为自己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奠定了明斯基在后凯恩斯主义阵营的重要地位。

20世纪70年代是明斯基不被政界所搭理的年代,提交给政府的证词实际上成为明斯基影响更多群体的唯一机会。1980年的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选举事实上关闭了这个通道。然而80年代开始峰回路转。80年代早期的经济动荡为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在学术界捕获到更多乐于倾听的听众。面对这个新的机会,明斯基主动出击,将之前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所发表的关于不稳定性和金融的十三篇论文,以论文集的形式冠之以《“它”还会发生吗?》公开出版。 这些论文的共同主题在于,定义“它”,确定“它”是否可能还会发生,以及理解为何至今“它”尚未发生,其中“它”指代的便是肇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这些论文的一大结论是,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的过程是任何分权化的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即资本主义存在内在的缺陷;但是,金融不稳定性却无需引发“大萧条”,“它”没有必要再次发生。

并且更重要的是,重新融入学术界激发着明斯基将自己期待已久的成熟见解终于在其1986年的集大成之作《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书中系统全面地表达出来。该书试图阐明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如此容易波动,以及如此显而易见的不稳定性如何得到抑制。因此在该书中,明斯基不仅成熟地阐释了自己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而且还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一个涵盖大政府、就业战略、金融改革和市场势力的系统性改革议程,旨在减轻资本主义的内在不稳定性。此外,书中还涉及劳动市场、工会、市场进程和企业家,从中可以看到汉森、西蒙斯和熊彼特这些思想导师的影子。


1990年在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之后,明斯基接受了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的聘请。在此期间,明斯基承担了一个名为“金融结构的重建”的研究项目,对该项目的研究产生了大量工作论文以及一本未完成的书稿。1987年的股市崩盘使他早早认识到他所称之为“基金经理资本主义”(Money Manager Capitalism)这种新的资本主义的兴起。研究所的工作,使他得以研究和思考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和这种新形式的资本主义的运作,并为他推进自己所青睐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提供了平台。同时,明斯基还不忘继续完善和发展他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他的最后几年是在从事他所钟爱的与同事和朋友的愉快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度过的,直到1996年10月24日在与胰腺癌斗争1年后与世长辞。

综其一生来看,明斯基经历了职业生涯的大转变。在其前半生中,凭借其显赫的教育背景,明斯基原本有望成为一名著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和萨缪尔森一样,他也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跟随熊彼特以及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里昂惕夫学习研究。然而,在1966年这个在他看来现实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明斯基却毅然选择了追寻现实经济的发展,追求自我想象的图景,而不是继续追随主流经济学界的脚步。为此,明斯基在其后半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此之后,他的研究与主流经济学渐行渐远,并最终被经济学界所忽视甚至压制。


5
那么,明斯基花费其毕生精力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并最终令其享有盛誉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究竟是一套什么样的理论呢?

简言之,作为一种内生不稳定性理论,该假说旨在阐释不稳定性是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行的结果。经济不稳定性产生的过程,主要围绕经济体系投资的外部融资过程当中可接受的和实际的杠杆率所出现的系统性上升的趋向,主要依托利润和投资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和债务之间的正反馈循环所产生的“偏差放大机制”。

当经济运行向好时,过去投资所实现的利润,会促使投资者继续扩大资产投资,通过增加债务融资追逐未来更多的利润,向好的经济形势同时也会诱导银行积极满足投资者的债务融资意愿,增加放贷以获得更多利息收入。债务的累积和杠杆率的上升需要未来产生更多的利润现金流才能偿付,这将加剧金融系统的压力,使整个经济体系应对内部或外部冲击的能力下降。随着债务相对资产上升,债务偿付成本相对于收入上升,短期债务变得越来越普遍,金融结构逐渐变得脆弱,由过去所谓的对冲型融资占主导转变为投机型融资乃至庞氏融资占主导。一旦因债务累积或利率上升等原因导致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债务本金及利息,为了偿付债务就不得不抛售资产,由此导致市场崩盘、“明斯基时刻”就会降临。

然而,尽管导致金融不稳定性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明斯基却认为,金融不稳定性却不必演变为金融危机和大萧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不稳定的经济”。这主要依靠所谓的“大政府”(big government)与“大银行”(big bank)制度安排来实现。其中,大政府指的是政府支出和赤字对经济的稳定作用,大银行指的是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对经济的稳定作用。政府支出不仅通过传统的收入和就业效应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现金流效应和资产负债表效应发挥作用。政府赤字的增加扩大了私人部门的盈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企业的利润,同时增加了私人部门低风险的资产头寸,从而提高了私人部门资产组合的流动性,降低了私人资产负债表的风险。

明斯基意识到这两种制度安排不仅会产生通货膨胀等副作用,而且还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为了抑制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需要一套全面的综合性的改革议程。特别是在八十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基金经理资本主义”这种金融化加剧的最不稳定的新阶段之后,不仅过去这两大制度安排逐渐退化,而且金融体系的去监管化大行其道,这使明斯基改变看法,确信“它”,即像“大萧条”那样的危机有可能再次发生。而改革的基本落脚点在于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而非以增长为导向,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低投资、高消费、充分就业、小企业和最小化官僚机构的竞争性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回望过去,明斯基的研究对危机爆发前三四十年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几乎没有产生什么重要影响。著名经济思想史家布劳格(Mark Blaug)曾说过:“经济学家要想对现代经济学产生影响,他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和适当的地方,还必须用适当的语言来发表东西。”而明斯基恰恰是在不适当的时候运用不适当的语言来阐述他的另类观点。

二战以后金融稳健的“黄金时代”,明斯基却将为当时学院派经济学家所普遍忽视的金融要素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考察的核心,疾呼“稳定蕴含着不稳定”;与流行的研究风格相左,他的阐释和表达基本是文字上的,鲜少运用数学模型或计量估计。不过,这种状况似乎在这次危机之后有所转变,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明斯基思想的重大价值。

作为一个颇具原创性的经济学家,明斯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一直所坚持笃信的,现代资本主义金融机构和制度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它们不能简化为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构当中抽象出来的简单的投资组合决策,危机和和不稳定性恰恰为资本主义金融所固有。或许2008年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最大教训也恰恰在于此——宏观经济学必须与金融学密切结合起来,经济学家应当像明斯基一样成为金融界的经济学家,而不是象牙塔中的经济学家。谨以此课作为2019年明斯基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谢谢大家!

本课程系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视野下的明斯基经济不稳定性思想研究”(18CJL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陈达飞博士的宝贵建议和大力支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半夏尔

讲的非常好。多谢。

再见孙悟空咯

前几句话说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其实是在东扯西扯

逐梦丨永不言败

这是在讲故事吧,乱七八糟

听友85255173

你们都说了点啥啊!

笑谈中_20

废话一堆,浪费生命

猜你喜欢
古文观止|名师导读

《古文观止》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本专辑精心挑选里边最经典篇章,由播音名师龙武导师倾情演播,读音全部为科教本正确读音,内容图文并茂,不管你是在校...

by:有声的葫芦

名家名译名师导读新月集飞鸟集

中国著名翻译家郑振铎译本,国内名师审定导读,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称为“诗圣”的泰戈尔代表作品。徐志摩、林徽因、冰心、季羡林、叶芝推崇备至。泰戈尔(186...

by:读品听书

名著导读| 名师导读讲解 初高中必读名著 覆盖考点

“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丛书结合本专辑学生可自己阅读名著,也可与家长共读分享探讨。【强大编作团队】主编:高考命题组成员,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调研和语文课程标准修...

by:中版去听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名师导读版)

作品介绍“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以张之路、汤汤、王一梅、赵华、萧袤、薛涛、周锐等一线作家的获奖作品+部分新作为主,主打中短篇合集,部分为长篇。每部作品约为6-7...

by:朝华出版社

边城 |名师导读沈从文小说 初高中必读名著

名师导读沈从文著名小说《边城》以吃透“人设”为核心,抓取中心人物翠翠纯朴天然这一性格,将茶峒的人物、环境与《边城》的艺术风格横向呈现为3个板块12章。第1~6章...

by:中版去听

雷雨 |名师导读解读曹禺剧作 初高中必读名著品读

名师导读曹禺经典剧作《雷雨》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偏执者:周蘩漪第二章女性化的阉鸡似的男人:周萍第三章戴着面具苦痛生活的假好人:周朴园第四章...

by:中版去听

红岩 |名师导读革命长篇小说 初高中必读名著

名师导读罗广斌、杨益言长篇小说《红岩》以人物为切入点,分为十二章:第一章冷峻犀利的斗士:许云峰第二章冰冷魔窟中的火把:齐晓轩第三章柔情似水的钢铁战士:江姐...

by:中版去听

老人与海 |名师导读海明威代表作 初高中必读名著

名师导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诺贝尔文学奖小说《老人与海》作品通过圣地亚哥老人的悲剧性命运,引导人们深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胜利与失败,人性的善良和邪恶、豁达...

by:中版去听

欧也妮•葛朗台 |名师导读讲解 初高中必读名著品读

名师导读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人物设计切入,分为七章:深度分析主要人物虔诚的受害者欧也妮、家财万贯的吝啬鬼葛朗台、被金钱腐蚀的灵魂...

by:中版去听